大家都知道股市一旺,會帶動百業興旺,這就是財富效應。股市一漲,如果加上樓市一起漲,則手中有股有樓的人,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感覺上自己富有了,比較願意消費,而消費又帶動百業興旺,從事各行各業的人都多了生意做,賺多了錢,市面一片興旺。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給了香港很多機會,最早是自由行,大量中國遊客來港,買金飾、買化妝品、買高檔衣服、手錶,帶旺了香港的零售業業。接著又有CEPA的安排,讓港產品可以免稅或低稅進入中國大陸。然後又是開放大陸公司來香港上市,支持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這些措施中,哪一項對香港經濟幫助最大?懂經濟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是大陸公司來港上市帶給香港最大的經濟利益,即使滿街、滿商場都是帶著大筆現金來港消費的大陸遊客,他們的消費額也祇不過每人平均7000 – 8000港元,每月來一百萬人吧,也不過消費幾十億,香港的商家能賺到的不過十億八億,但公司來港上市,港人的得益是天文數字。一家工商銀行來港集資800億,上市以後不及一年,股價從3.5/股漲到4.74/股,市值增加了近HKD250億!當然其中有外國資本認購,但由港人認購的也不少,投資者賺了多少錢?這祇是一家銀行,有多少大陸的大企業來港上了市?他們的市值增加了多少?這樣的計算還沒有計入每天天文數字的買賣金額帶來的巨額交易費用。
可惜的是中、下階層的人士,受益不太多,今天全世界貧富兩極分化愈來愈嚴重,當然有許多原因,但當中的主要原因,是用錢賺錢的速度遠比用勞力賺錢的速度快。這種趨勢是改變不了的,唯一能做的是向富有者略多抽一些稅,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貧者不至太貧,那就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富裕的社會了。
富者賺錢太容易了,我們應該提倡捐獻文化,幫助貧苦者,支持一切公益事業及文化教育的發展,其中最核心的,大概是幫助貧困家庭的子女有平等機會讀書,上大學,盡量減少跨代的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