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未分類

人民幣走勢的猜測

        我有一篇文章在9月份會在明報月刊會刊登,標題是「人民幣走勢的猜測」,現先將內容貼出給各位網友看。
 

     人民幣走勢的猜測
 
        中國在六月G20峰會前宣佈採用「更具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實際上是宣佈放棄與美元掛鈎的政策,然後市場上就傳出風聲,人民幣兌美元年底前可能升值2%
 
        有不少專家認為中國政府用十分聰明的手腕,化解了美國為首的我們的西方貿易伙伴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又指出中國不能重蹈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的覆轍。
 
        如果想深一層,人民幣匯率真是可以由中國政府單方面決定的嗎?美國政府在匯率問題上是否真的那麼傻,真的就給中國政府耍了一把?
 
        事情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確定一國貨幣的兌換率當然是一國的主權,但兌換率是用在外貿上的,如果你的貿易伙伴指責你操控匯率,謀取單方面利益,並揚言要對你的產品徵懲罰性關稅,那也是他們的主權,中國也無法干涉。如果雙方各不相讓,就打起了貿易壁壘的戰爭,中國必然受傷,所以在匯率問題上就不是中國能單方面作主的,還是要利益相關的各方協商妥協。
 
        我們還記得今年四、五月份,美國朝野強烈地表明了對人民幣匯率太低的不滿,一百多位國會議員,聯名提出法案,要對中國產品徵懲罰性關稅。中美政府高官頻密溝通,中國也兩次派高官赴美,後來忽然美國的聲音靜下來了,並推遲了發佈操控匯率的國家的名單,當時很可能是中美兩國政府達成了有關問題的妥協,美國政府變得很有禮貌,財長蓋特納甚至還表示決定人民幣匯率是中國的主權,尊重中國的決定。接下來爆發了歐洲債務危機,歐元大跌,整整有一個多月,人民幣依然掛住美元,沒有動靜。在將近G20峰會前美國開始失去耐心,財政部長重提人民幣被低估一事。接著就是20國峰會前夕,中國政府正式宣佈人民幣開始實行「更具彈性的匯率形成機制」,迄今 (725) 人民幣兌美元升了大約0.6%
 
        到今年底前大約人民幣會升2%,這一消息沒有確定的消息來源,很可能是中國政府放出的一個有策略的氣球。如果炒家要炒人民幣升值,每天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升跌是中國央行決定的,而且極可能是隨機性的,炒家很難短線獲利。如果長線炒人民幣升值,如果一年祇升2%,炒家有炒匯的成本,升幅2%,等如雞肋。所以可以減少對人民幣升值的炒作,實際上會升值多少呢?我認為一年升2%是太少了,我們不知道人民幣兌美元可能的升幅,很可能美國政府反而是知道的,知道一年後甚至兩年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這是兩國政府協商的結果,當然這祇是我的猜測。
 
        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1985年,當時是G5開會,五個經濟強國是美、英、法、德、日,當時簽了「廣場協議」,會上一致同意西德馬克跟日元要對美元升值,會議一結束,西德馬克及日元立即開始了調整。兩年後又是G5在歐洲簽了「羅浮協議」,提出五國要穩定匯率,兩年裡日元兌美元升了50%!西德馬克兌美元升了45%!,似乎一切都是事前商定的結果。
 
        再看另一段歷史。2005年人民幣與美元兌鈎,人民幣開始升值,到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爆發,人民幣停止升值,三年裡人民幣兌美元升了22%
 
        重溫了歷史,可以看出來一國貨幣的匯率,不是那個國家本身可以隨意自行決定的,而是要顧及貿易伙伴的利益,各方協商決定的,人民幣兌美元,在五年裡升了22%,中國比之當年日本西德的匯率調整要慢得多,對經濟的衝擊也小。
 
        事實上在今天這樣的世界環境下,人民幣適度升值,對中國也不是壞事,進口成本下降,人民幣購買力增加,又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而對香港來說,人民幣升值也大有好處,香港跟中國經濟的磨合也更容易一些。
 
        如果說人民幣一年升2%可能太少,那麼可能會升多少呢?從20052008年的經驗看是年升值7%,我想這樣估計雖不中亦不遠了。

 

啟事

        今天共有三篇網誌,標題是「啟事」,「股市隨筆」及「博奕智慧 ( 71 )」。
 
        725日至812日我將離港渡假。這次旅程將去埃及及以色列,特別是以色列,雖然是了解很多,但卻從未去過,也許可以寫幾篇簡短的遊記貼上這個Blog
 
        博奕智慧將不會中斷,但每日股事隨筆,也許會由於通訊的問題而有所中斷,先在此向網友致歉。
 
                                                                        謹祝各位網友
                                                        生活愉快,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DPZ

生活情趣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另一篇是「溝通與人際關係 ( 54 )」。
 
        413日跟幾位文化界的朋友一起晚宴言談甚歡,席間有位朋友送我上下兩集「水滸傳」,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配圖精裝版,印刷精美,配有許多大概是電影「水滸傳」中的劇造,許多人物栩栩如生。
 
        「水滸傳」我在二十多歲以前大約已讀過四、五遍,當時年輕,記性好,一百零八名好漢的花名與真名背得滾瓜爛熟,但當時人生經驗不足,對很多事不甚了了。我印象中宋江是個沒有用的人,論武功在一百零八將裡面恐怕要包尾,論智謀他常常走頭無路,求人救助,上了梁山也靠軍師吳用指揮打仗,這種印象在我腦海中幾十年,直到今天再翻閱水滸傳,才明白到宋江原來是個政治家、謀略家,有很強的組織能力。
 
        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來,宋江上梁山之前,在梁山泊據山為王的是王倫,接著是晁蓋,在他們領導之下梁山義軍的規模很小,但宋江上山,在晁蓋逝世後被擁立為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聚義廳前方豎起一根大旗桿,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這是一種政治謀略。此此之前,在梁山上的「好漢」是什麼身份呢?說得難聽一些,是強盜,說得好聽一些是地方武裝,但自從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後,梁山士氣大振,我稱他們為義軍,也是因為他們「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梁山好漢成了正義的形象不能不說宋江政治謀略的成功,以後各方豪傑來歸不能不歸功於這種政治謀略。
 
        另一件事是梁山英雄定座次。這是一件艱難的工作,特別是在當時的形勢下,每個人都是稱兄道弟並無尊卑上下地位之分,訂座次就要觸及每個人的既得利益,但宋江巧妙地想出了天降石碣這一招,這不是新橋。遠在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就有相同的一幕,但這一招非常有用,鞏固了宋江的地位,並將他推向神的高度,他是天上星宿下凡,而實際的結果是梁山泊上皆大歡喜、狂歡聚餐了一整夜,也沒有不服氣爭吵或出走的事發生。
 
        以此看來我以前對宋江的看法應該大大轉變一下。

溝通與人際關係 ( 53 )

原則五)   蘇格拉底的秘密,設法使對方立即說:「是」。 ( 2 )
 
        「是」反應是個很簡單的技巧,卻為大多數人忽略,也許有人以為在一開始就提出相反意見,可以突出自己與眾不同,可以突出自己的重要。
 
        但無論是學生、顧客、小孩、丈夫或妻子、朋友,一開始說了個「不」字,便很難回頭了。
 
        Carnegie有一位學員,在課堂上跟其它學員分享了他的經驗,他名叫喬瑟夫.艾利森,是西屋電氣公司的推銷員,經過長久的努力,他賣出了一批馬達 (電動機) 給當地一家大廠,過了兩個月艾利森又去拜會這位客戶,但接待他的總工程師對他說:「艾利森,我以後不能再買你們的馬達了。」
 
        艾利森驚訝地問:「為什麼?」
 
        「因為你們的馬達太熱了,我不能把手放在上面。」
 
        由於經常處理這一類問題,艾利森明白這位總工程師可能對自己的專業是專家,但他不太懂馬達的技術指標,爭辯是沒有用的。
 
        艾利森便答道:「我百份之百同意您的意見,你廠裡一定有符合電制品公會標準的馬違吧?」
 
        總工程師表示:「是的」。艾利森得到了第一個「是」反應。
 
        艾利森接著問:「按照電制品公會規定,馬達的設計其溫度可高出室溫75
 
        總工程師又表示「是的」,但他加了一句:「你們的馬達還是太熱了。」
 
        艾利森又問:「車間裡的室溫大約是多少度呢?」
 
        總工程師答道:「大概是75
 
        艾利森指出:「如果室溫是75,而馬達又比室溫高75,馬達外殼的溫度可高達150℉,是不能將手放在上面,否則會被燙傷。
 
        總工程師這時醒悟了說道:「是的,我想你說得不錯,其實你們的馬達沒有問題。」問題解決了,他們的生意順利地繼續下去。

溝通與人際關係 ( 52 )

原則五)   蘇格拉底的秘密,設法使對方立即說:「是」。 ( 1 )
 
        與別人交談,不要先討論你不同意的事或對方不同意的事,要先強調,而且是不停地強調你們雙方都同意的事,盡量讓討論一開始就說:「是的,是的」,可能的話最好讓你的對手沒有機會說「不」。
 
        根據哈理.奧維屈先生 (心理學家) 的說法,一個「不」的反應是最難克服的障礙,當你說了一個「不」字,所有本性裡自尊都要你堅持下去,雖然以後你也許發現這樣的回答有欠考慮,但是你的自尊往哪兒擺呀?所以如何讓對方一開始就有一個「是」,有一個肯定的方向是很重要的。
 
        懂得說話技巧的人會在一開始就得到很多「是」的答覆讓討論循著你期望的方向走。

溝通與人際關係 ( 51 )

原則四)   以友善的態度開始。 ( 4 )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伊索寓言中太陽和風的故事。
 
        一天風跟太陽爭論誰更強,風說:「當然是我,你看路上有位穿著外套的老人,我打賭可以很容易將他的外衣吹下來,風使勁地吹起來,但風吹得越緊,老人將外衣裹得越緊,風吹得累了,始終不能讓老人除下外衣,此時太陽從雲層後走出來,溫暖的陽光照在老人的身上,沒多久老人便開始擦汗,並將外套除下來。」
 
        太陽便對風說:「溫和友善永遠比激烈狂暴強」。伊索是個希臘的奴隸,比耶蘇誕生還早600年,當時的奴隸已經對世事人情有深刻的認識。

溝通與人際關係 ( 50 )

原則四)   以友善的態度開始。 ( 3 )
 

        Carnegie告訴我們一個小故事,在他班上有位學員,居住的公寓租約就要到期了,他希望房東能減一些租,就運用從班上學到的待人處世的方法。他寫了封信給房東,稱讚房子跟房東的管理,他是真誠地喜歡這座房子的,但是由於經濟上的問題,他付不出這麼高的房租,希望房東能減低租金。過了一天,房東就上門來找他了,他說了些熱誠問候的話,又讚房子好,管理好,如果不是付不起房租的話他是絕不願意搬出這個單位的。
 
        那位業主一定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一位房客,一時有些不知所措,後來房東告訴他,他受到的困擾,就是房客們不停地抱怨,有一位房客寫了十四封投訴信,有些話簡直是侮辱性的,有一位住客表示隔壁住客打鼾,要房東去制止那位打鼾的租客。那位房東對Carnegie的學員說:「像你這樣的租客真讓我鬆了口氣」。離開的時候房東不但同意減租,還問他房子裡有沒有需要維修的地方?

溝通與人際關係 ( 49 )

原則四)   以友善的態度開始。 ( 2 )
 
        Carnegie告訴我們,在他的時代美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律師,丹尼爾.韋有斯特,他極具權威、極有說服力的辯詞,始終充滿著溫和的字眼:「這有待陪審團考慮」、「這也許值得再三思考」、「這裡有些事實,希望您並沒有疏忽」、「這件事,相信由於你對人性的深刻了解,你會看出它的重大意義」,在他的辯護詞中沒有恫嚇、沒有高壓、沒有強迫你接受的感覺,韋布斯特之所以成功,就是出於他對陪審團的誘導的魅力。

溝通與人際關係 ( 48 )

原則四)   以友善的態度開始。 ( 1 )
 
        假如你已發了脾氣,氣話也講了一些,或許你可以卸除一些情緒,但是對方怎麼樣呢?他會分享你的暢快嗎?你憤怒的聲調,敵對的態度真能夠使對方改變態度嗎?不會的,你可能將小小的分歧變成對立,小小的怨隙變成記恨。林肯在一百多年前說過:「假如人心不服,對你印象惡劣,你就是用盡所有的基督理論,也很難改變他們,好責備的雙親、蹳扈的上司和丈夫、嘮叨不休的妻子,大家都應該認清,人的思想不易改變,你不能強迫他們同意你,但你可能引導他們,祇要你溫和友善——盡可能地溫和,盡可能地友善。」

溝通與人際關係 ( 47 )

原則三)   如果你錯了,立即斷然承認。 ( 3 )
 
        這一節是講一個中國人的故事。在Carnegie的課堂上有一位中國人,名叫鍾麥可,他在年青時有吸食鴉片的習慣,也因此他的兒子跟他斷絕往來。但鍾後來戒除了這一陋習,但跟兒子仍無聯系,鍾認為在中國人的文化中,年長一輩沒有理由認錯,應由兒子先提出和解。此事拖了幾年,鍾麥可在聽了Carnegie的課堂後,認識到既是自己錯在先,為何不可自己認錯?他很想跟兒子和好,又想見見從未見過的孫子。他在學習班上談到了自己的想法,同學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後來他又回班上談到他如何去找兒子,並得兒子原諒,恢復了父子關係,也見到了媳婦孫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