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篇文章在9月份會在明報月刊會刊登,標題是「人民幣走勢的猜測」,現先將內容貼出給各位網友看。
人民幣走勢的猜測
中國在六月G20峰會前宣佈採用「更具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實際上是宣佈放棄與美元掛鈎的政策,然後市場上就傳出風聲,人民幣兌美元年底前可能升值2%。
有不少專家認為中國政府用十分聰明的手腕,化解了美國為首的我們的西方貿易伙伴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又指出中國不能重蹈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的覆轍。
如果想深一層,人民幣匯率真是可以由中國政府單方面決定的嗎?美國政府在匯率問題上是否真的那麼傻,真的就給中國政府耍了一把?
事情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確定一國貨幣的兌換率當然是一國的主權,但兌換率是用在外貿上的,如果你的貿易伙伴指責你操控匯率,謀取單方面利益,並揚言要對你的產品徵懲罰性關稅,那也是他們的主權,中國也無法干涉。如果雙方各不相讓,就打起了貿易壁壘的戰爭,中國必然受傷,所以在匯率問題上就不是中國能單方面作主的,還是要利益相關的各方協商妥協。
我們還記得今年四、五月份,美國朝野強烈地表明了對人民幣匯率太低的不滿,一百多位國會議員,聯名提出法案,要對中國產品徵懲罰性關稅。中美政府高官頻密溝通,中國也兩次派高官赴美,後來忽然美國的聲音靜下來了,並推遲了發佈操控匯率的國家的名單,當時很可能是中美兩國政府達成了有關問題的妥協,美國政府變得很有禮貌,財長蓋特納甚至還表示決定人民幣匯率是中國的主權,尊重中國的決定。接下來爆發了歐洲債務危機,歐元大跌,整整有一個多月,人民幣依然掛住美元,沒有動靜。在將近G20峰會前美國開始失去耐心,財政部長重提人民幣被低估一事。接著就是20國峰會前夕,中國政府正式宣佈人民幣開始實行「更具彈性的匯率形成機制」,迄今 (7月25日) 人民幣兌美元升了大約0.6%。
到今年底前大約人民幣會升2%,這一消息沒有確定的消息來源,很可能是中國政府放出的一個有策略的氣球。如果炒家要炒人民幣升值,每天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升跌是中國央行決定的,而且極可能是隨機性的,炒家很難短線獲利。如果長線炒人民幣升值,如果一年祇升2%,炒家有炒匯的成本,升幅2%,等如雞肋。所以可以減少對人民幣升值的炒作,實際上會升值多少呢?我認為一年升2%是太少了,我們不知道人民幣兌美元可能的升幅,很可能美國政府反而是知道的,知道一年後甚至兩年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這是兩國政府協商的結果,當然這祇是我的猜測。
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1985年,當時是G5開會,五個經濟強國是美、英、法、德、日,當時簽了「廣場協議」,會上一致同意西德馬克跟日元要對美元升值,會議一結束,西德馬克及日元立即開始了調整。兩年後又是G5在歐洲簽了「羅浮協議」,提出五國要穩定匯率,兩年裡日元兌美元升了50%!西德馬克兌美元升了45%!,似乎一切都是事前商定的結果。
再看另一段歷史。2005年人民幣與美元兌鈎,人民幣開始升值,到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爆發,人民幣停止升值,三年裡人民幣兌美元升了22%。
重溫了歷史,可以看出來一國貨幣的匯率,不是那個國家本身可以隨意自行決定的,而是要顧及貿易伙伴的利益,各方協商決定的,人民幣兌美元,在五年裡升了22%,中國比之當年日本西德的匯率調整要慢得多,對經濟的衝擊也小。
事實上在今天這樣的世界環境下,人民幣適度升值,對中國也不是壞事,進口成本下降,人民幣購買力增加,又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而對香港來說,人民幣升值也大有好處,香港跟中國經濟的磨合也更容易一些。
如果說人民幣一年升2%可能太少,那麼可能會升多少呢?從2005到2008年的經驗看是年升值7%,我想這樣估計雖不中亦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