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6 八月, 2007

次級按揭

        次級按揭,英文名稱是「Subprime Mortage」,是什麼意思?近來報紙上財經版差不多天天出現這個詞,但不一定每位朋友都了解它的真實含義。
 
        同類的按揭貸款在香港可以說是沒有的,因此大家可能難以理解這個概念。
 
        次級按揭也是一種房屋信貸,以買入的房產作為抵押品,向財務機構融資。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在2001年至2005年間,香港經濟不好,很多信用卡貸款出了問題,而出問題的借款者,往往持有很多張信用卡,用A卡借來的錢去還B卡欠下的錢,直到他所有的卡都借了很多錢,無力還款,最後破產,銀行損失很重。自此以後銀行建議並正式建立了一個跨銀行的信貸者資料庫,在香港這個信貸資料庫前還加上了「正面」這一個好聽的名詞,即信用記錄好的借貸者,才名列榜上,信用不好的,當然就不在榜上,或且從榜上除名,杜絕了個別人大量申領新卡大量借錢的漏洞。
 
        這樣的客戶信用資料庫,在美國早就有了。相對於次級按揭市場的一級按揭市場,就是向信用記錄良好的人提供的房屋信貸,但信用記錄不夠好的人,如果他要買樓,卻也不愁借不到錢,有些財務機構,就是專門向這樣的客戶貸款的。匯豐在美國收購的House Hold,就是這一類財務機構,它就是現在出事的「美國匯豐融資」的前身。
 
        次級按揭市場如果謹慎選擇貸款者,並收取較高的按揭利率,自能彌補部份風險。但隨著2002年以來美國樓價不斷上漲,次按的做法卻是越做越濫,財務機構為爭生意,各出優惠,有些甚至是不需付首期,首兩年免息。在樓價不斷上漲,市場利率低企時,這些按揭當然全無問題。但聯儲局加了十七次息,樓價又開始下跌,問題就來了。不能履約的比例不斷上升,由斷供而由財務機構收回的樓在2006年已是以百萬間計!
 
        而這些做次按機構的錢又是哪裡來的呢?大部份是從銀行和投資機構借來的。次按機構將這些借來的貸款,包裝成有房產抵押的高息債券,賣給銀行及金融機構,現在這些債券的償還能力成疑了,已經有投資在這些債券上的金融機構或基金破產了,這就是現在所謂的次按危機的源頭。但金融市場是環環相扣的,也有其它的融資是這些次按債券相關的,每一環的斷裂引起的震盪,以及波及的範圍有多大?都是未知的,因此形成了風險。
 
        更糟的是,由於風險提高,次按的借貸方將收緊信貸條款,加高利息,會否引起更多人斷供?
 
        但直到今天,沒有聯儲局的高官正式就此發表過言論,我還是相信次按問題不會釀成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