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6 八月, 2007

貼市評論

        香港股市今天又跌631點,報21375點,跟高峰23500點相比,跌去了2200點,大約10%,但大家可以感覺到市場上並沒有恐慌情緒,大家都明白這祇是一次調整,而且很可能離「底」不遠了。
 
        這次的次按危機,除了匯豐銀行直接捲入其中,其它香港公司或金融機構都關係不大,是外圍大跌造成人心虛怯,再加上可能有部份外資要在香港套現,搬錢回老家,才引起大跌。最近陸續公佈業績的大公司,幾乎每一家都是盈利大增,祇要外圍回穩,港股自然會回復升勢。
 
        次級按揭,正如我在86日的網誌中提及的,是貸款給信用次級的人士的按揭。近來來美國樓價不斷上漲,放貸機構為爭生意做得濫了,利息走高,樓價下跌,不斷供的比例不斷上升,有數據說次按約佔全美按揭的25%,總值接近萬億美元。用「次按」作擔保的債券金額應該是非常高的,這些債券也是資產,本來是在金融體系內流動的,現在有部份債券償還能力出事了,市場內不知道哪些債券仍是健康的?哪些是有問題的?因此一下子這個市場「停擺」了。手揸這類債券而需要錢用的人,忽然發現他無發套現,必需在市場內借貸,這就引起了市場銀根突然抽緊。而各國央行向市場大量注資,三、四天內歐美央行向市場注入了接近4000億美元,至少可以保證所有的大銀行不會頭寸短缺。
 
        歐美股市大跌有一個原因,是持有次按資產的機構需現套現,如果手中的次按債券沒法沽出,唯有沽其它有價證券,因此形成股市及商品市場的跌市,如果次按債券重新流通了,問題就舒解了。
 
        各國央行注資,有人以為是在用納稅人的錢救市,其實不是的,央行注資是用回購國庫券或借貸形式進行,資金將來是會由央行收回的。
 
        現在銀行和金融機構有時間清理這些債券,厘訂它們的市場價值,這些債券會重新在市場流通,也許布金融或機構損失慘重,甚至破產,但不會有大的銀行出事,即所謂「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香港的投資者在「次按」相關的資產上損失將是極小,元氣未傷,金融市場的效率是很高的,因為價值數千億美元的資產每一秒將產生多少財富?無需悲觀,祇要留意觀察。
 

改革開放在中國釋放出大量資產

        中國現在面臨很嚴重的流動資金過剩的問題,錢太多了!真是不可思議!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開放以後實行了正確的經濟政策,大量在計劃經濟下呆置的資產,現在都「盤活」了,並進入了市場,舉幾個例大家可以比較容易明白在中國發生了什麼變化。
 
        第一個例子:國有的房產
 
        1980年前在城市裡,中國是沒有私人擁有房產的,所有的房產都屬國家,由「房屋管理所」管理及收租,機關工廠的宿舍也都是屬於國家的,而租金低廉,幾十年不變,房屋陳舊,又不能放到市場上買賣,所以都是不值錢的。但在改革開放中,政府開放了政策,房屋的租賃權可以轉讓。而由於承認了租賃權,在城市改造中,政府如果徵地就要向拆遷戶作補償。本來貧困的城市居民,可能一份工作的每月工資才1000 – 2000元,家中也無積蓄,到拆遷的時候,這樣的家庭可能一下子拿到二十或三十萬元,擁有了他們做夢都未曾想到的財富,而拆遷戶可以用這筆錢去買新房子。即使所住房屋未被拆遷,他也可以以轉讓租賃權的方式得到一大筆錢。僅在上海一帶,以這樣方式釋放出來的資金已是以千億計,何況全國?所以大陸的城市同胞比我們想像中要富有得多。
 
        第二個例子:國有企業轉制
 
        在過去的十年裡大量地方政府擁有的國有企業,有些甚至是十分有規模的大廠,都轉制成私有企業,主要的形式是重組成有限公司以後,將企業的擁有權轉讓給管理層,其中有多少不公不義,國有資產流失的情形。我們不去研究了,但實際的效果非常好的。轉制以前長年虧損的企業,一經私有化立即有盈利了,以前需政府補貼,現在卻年年繳稅了。這些公司的資產也都進入市場,可以上市、可以買賣、併購,這是為什麼一夜之間,許多經理、廠長階層的大陸同胞富起來了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昨天還是一個打工的受僱者,今天成了大公司的擁有者,「紙上富貴」的效應立即發生作用了。
 
        第三個例子:大陸股市的新生與興旺
 
        上海股市A股指數,由於上市公司質素不高,市值小,監管有問題,到了2003年年底跌破1000點,成交量萎縮,成了一潭死水。但就在同時開始了股改,藉著將非流動股轉為流通股的改革,由上市企業向原來的投資者作出補償。各家上市公司的補償比例不同,但絕大多數都向現有股東發放相當比例的股票。例如本來持有100股的小投資者可以獲得30股的股份補償,發放出來的股票是有市價的票據,相當於向股市裡注入大量「紙上資產」,股市因此開始活躍。而隨著銀行存款利息低企,通脹升溫,民間的資金都急於找投資增值的渠道,資金流向股市和樓市。而隨著股價樓價上漲,「紙上財富」迅速增值,有更多的資金投入股市樓市。
       
同時GDP快速增加,大至國企盈利,小至個人收入都水漲船高,再加上出口貿易有大量順差,央行被逼發行大量人民幣,吸納流入美元 (外匯)
 
        以上種種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在中國目前的流通資金過剩,錢太多的難題。
 
        我認為這個問題在未來的幾年裡,可能變得更為嚴重,有一個重要因素而現在似乎仍被學者們忽視的。隨著今年通過的「物權法」的落實,將會有更大規模的資產變現進入市場,其中主要的一項就是農村的農地。從前,農地是國家所有的,集體經營,農地不能買賣,也沒有市場,現在個體農戶有了租賃權,而且這一租賃權是可以買賣的,即使土地的用途不能改變,但十七億畝土地的租賃權值多少錢?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農地租賃權的買賣還剛剛開始。今天還是十分貧困的農民,祇要他擁有幾畝地的租賃權,他可能已經是一個萬元戶了。
 
        中國從五十年代開始,到七十年代末,曾企圖走向一個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的社會,但這個實踐全盤失敗了。今天正回過頭來,全速走向市場經濟,中國人民已經營到了甜頭,祇要政策對頭,國家會更快走向富強。近二十幾年裡,我們看到國家有人材,政府有辦法,中國的前途正是很光明的。
 

8月16日日誌

        上星期我做了一次全身檢查,今天去醫院拿回檢查報告。那位接待的護士小姐並不認識我,見了面好興奮地問我:「您做過肝臟移植手術?」我微笑著點了點頭,她望住我的眼神帶著詫異、好奇,大概她見過的病人中,做過肝臟移植的並不多。她接著大聲地告訴我:「所有的檢測結果都正常!」這個結果我早已知道了,醫生在電話裡已告訴了我,但心裡還是感覺很高興的。我忽然想起,九年前去美國做這手術,手術很成功,絕處逢生,今天是一個基本健康的人,真是要感謝祖宗庇佑,感謝上天眷顧,雖然我不信神,但我仍是強烈地有一種感恩的心情。我們每個人擁有的一切,我們今天安定舒適的生活,明天可能更多的財富,更多的幸福,這一切並非是必然的。不要以為自己聰明過人,自己精力充沛,成功是必然的,實際生活並非如此的。一次意外,一次疾病,可以改變一切。所以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有謙卑心,有了謙卑心我們不會貪得無厭,有了謙卑心我們學會容忍,有了謙卑心我們樂於助人,而一切「善」的行為及態度會帶給我們平和的心境。
 
        我自己直到年紀大了,直到大病以後,才領悟到這一點,年輕時年少氣盛,可能得罪過身邊的朋友和親人,現在來補救也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