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九月 2007
9月29日日誌
今天另有兩篇網誌,一篇是「經濟週期 ( 4)」,另一篇是回應網友「MISS SISSI」。
昨天有一位在深圳的老朋友看到我的網誌後特意來香港,我們一起午饍後他就去買中國銀行,趕搭港股這輪車在「港股直通車」通行前的「尾班車」,恰好中國銀行今天漲了3.22%,也是一件趣事。
我明天會離港出門旅遊一個星期,我已寫好了另外兩篇「經濟週期」,另外還有幾篇「初學投資者易犯的錯誤」會逐日貼上。
「經濟週期」一共有五篇,以最簡單的方式介紹在經濟週期不同階段、利息、債券、商品價格、經濟形態等基本概念及變動關係,這是我們認清大形勢的重要基本知識。
此外,以我的觀察及自身體會,寫到了初學投資者常犯的錯誤。
全世界都有一個很接近的統計數字,說小資者在股市投資中有80%是失意離場的,賺到錢的祇佔20%。我看到一個現象,小投資者中有兩種人,一種是不讀書、不研究、不吸收教訓、在股市中「碰運氣」的人,這一部份人人數還非常地多,他們當然注定要輸錢的。另有一類截然相反的人,他們有知識、他們非常自信、他們自信自己比別人聰明、他們自信比別人好運氣、他們喜歡參予「窩輪」、「期指」、「期貨」、「期匯」等高風險遊戲,但事實上,或者是遊戲規則不公平,或者是資訊的獲得不公平,小投資者在這一類遊戲中永遠是輸多贏少。我相信如果撇除這兩批人,對於有文化、願意學習、能吸收失敗經驗的投資者而言,投資獲利的比例肯定是大大高於20%這一數字,90%的人能獲利?沒有統計資料。
經濟週期 ( 4 )
我們跟著討論減息對股市的影響。中央銀行減息,所有商業銀行一定跟隨,借貸者的利息負擔減輕了,各行各業無不受惠,對股市的影響當然是正面的。但央銀減息是因為經濟轉差,在銀行開始減息時經濟是在下降軌道上,資產價格下跌,通貨收縮,生產放緩,失業增加,收入減少,消費因此減少,市場的情緒悲觀。一個國家,像美國,中國那樣大的經濟體,下降時候的慣性也是很大的。就像一艘大船,減速以後,向柴油機加油,船速也不是立即就增加的。相反,這一時期,經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一浮現出來,壞消息不絕,股市可能繼續沉底,但這時候是投資者可以冷靜地準備入市了,到壞消息不絕,央行不斷減息,而成交縮減,指數低位牛皮時,大約就是最好的入市時機了。
回應網友 – MISS SISSI
Miss Sissi:
非常感謝您的充滿真誠的留言。
我注意到你買了中石油(香港) (135),這不是大藍籌股,我特意上網去查了一下,該公司可能跟中國石油有些關係,但我今天沒有足夠時間去搞清楚它跟中國石油 (851) 到底是什麼關係?這家公司看起來規模不大,在好多地方鑽油,但油產量不大,這不是我常說到的巨型油公司,以「石油」命名的公司是非常多的,它們可能祇在整個供應鏈上的某一部份運作,它們業績的好壞不是外行人能容易判別的,待我回港後再幫你查該公司的底細,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你不能將這家公司跟中國石油 (851) 來比,完全是兩會事!
祝
好!
回應網友 – MR. S L
今天除了「經濟週期」網誌外,另有3篇網誌是回應網友,包括「MR. SL」、「MR. XL」及「沒有名稱先生」。
MR. S L:
中石油、中石化我前幾天已有提及,這類石油巨企,永遠是賺大錢的。
交行我今天回應另一位網友,已有提及。
工行是國內最大的商業銀行,盈利去年增長接近50%,而現價P/E才30倍,價格很合理。
所提這四家公司都可以長揸。
祝
好!
回應網友 – MR. X.L
MR X.L:
您提及的中國人壽,是中國保險業的龍頭股,當然是好股。但此股昨天的股價已經漲到43.20/股 (9月27日),P/E是57.02倍,今年6月30日中期業績盈利比去年同期增長159.75%,達232億人民幣,看起來不錯。但利潤都是來自「投資收益」,特別是公司入股其它公司IPO的利潤,這些利潤都是一次性的,淨保費收入增長才十幾個百分點。所以以實質的內涵來說,中人壽無疑是太貴了,但不表示它不會再上漲,但我則套現了一大部份,轉投其它銀行股,我的意見僅供參考。
祝
好!
回應網友 – 沒有名稱先生27 Sept. 22:14留言
沒有名稱先生:
謝謝留言。我本人十分看好交通並持有大量交通。
「匯豐不被中央看顧」我沒有聽說過,相信也不是匯豐股價停滯不前的原因。匯豐現在的管理有問題,匯豐在美國的次按業務損失嚴重,才令它的股價差。
由於匯豐是交銀唯一的外資股東,匯豐派員入交通董事局,所以相信交銀發佈的消息,透明度會高些,更可信些。其次,所有中國的大銀行都在從過去計劃經濟的模式轉到商業經營的模式,交銀規模適中 (約2000多家分行),有匯豐幫助,相應轉型會順利些。
祝
好!
經濟週期 ( 3 )
我在8月29日及9月1日分別有兩篇網誌談「經濟週期」,今天重貼一次。這個標題共有五篇,從今天開始,我會一連三天每日貼上。
上文談到聯儲局調低息率時,美元債券的價值是即時上揚的,立竿見影的。當然如果你持有的不是國債而是企業債券或其它債券,還牽涉到發債機構的信用狀況,還有其它因素的影響。但一個國家的基準息率下降,對債券價格的影響都是正面的。
第二個因素來看一看息率下降時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減息對物業市道的影響當然是正面的,因為基準利率一降,市場利率跟著降,也就是說供樓人士的按揭利息支出即時減少。對於吃力地供樓的人來說,負擔即時減輕一些,就像美國那些次按人士,在市場息低的時候,他們也許償還能力不成問題,現在利息高了,他們負擔不了,如果聯儲局減息,直接減輕他們的負擔,危機肯定能舒緩一些。對於財務健全的人來說,減息以後意味著每月付同樣的供款,他可以負擔更大更好的房屋,他也許開始考慮換屋,換一間更大更好的房子。
減息對物業市道是即時有刺激作用的,但不意味著樓價會止跌回升,其中有另有兩個因素在起作用。其一是:預期樓價仍會下跌的心理,減息是在經濟轉差,樓價下跌時才開始的,一般人的預期樓價會繼續下跌的心理是不會立即改變的,需要買樓的人都推遲買樓的時間,樓市會變得很靜,這種預期樓價會跌的心理會「自我實現」人人都不買樓,樓價真是會再跌。另一因素是:經濟轉差,很多人會有財務困難,他的樓可能斷供,被銀行收回放到市場上拍賣,市場要清理這些遺留的問題,樓市一時也好不起來,但減息肯定是利好樓市的,待到經濟復甦時,樓價開始上漲,此時群眾產生樓價上升的預期心理,人人爭著買樓,樓價真的上升了!
重貼8月29日及9月1日網誌
經濟週期 ( 1 )
經濟是有起有伏,作週期性的變動的,而生產率及總產出量在每個起伏的週期之後,總是上升的,所以經濟運行的曲線是一條波浪形的隨著時間推移,終點不斷上升的曲線。除非有重大的突發事件,在歷史上通常是大規模的戰爭,才會擾動這一過程。這一個基本理論,我們大約在中學時都學過的,但理解這一個過程,理解經濟的各個要素,例如生產率、資產價格、債券價格、息率的變動等等各因素之間的互動關係,是我們學會投資的最基礎的知識,中學裡學過的知識,拿出來複習一下也許還是很有用的。
最近的「次按危機」為什麼愈演愈烈呢?可以用我們懂的基本知識來分析一下。
今天看到一條消息,一家美國「次按」公司,叫First Magnus的,解僱了99%的僱員,共6000人,並關閉超過300間分行,凸顯了「次按」的潛在的殺傷力。另有一條消息,是美國加州某地的一位按揭經紀在抱怨,在他為客戶跟借貸機構商談按揭貸款時,財務機構不斷提高按揭利率,上午一個價,下午又是另一個價,到下午5:00最後的報價比早晨的報價高了0.75厘,在過去11天內,他有九位顧客,但沒有談成一單生意!
「次按」的風險越高,借貸機構要求的息率也越高,迫使更多的借貸者無力還債,「次按」的危機就越嚴重,已經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現在看起來要從源頭上舒緩這種危機,唯有聯邦儲備局減息,儲備局減息,令到較多的借貸者可以減輕供樓壓力,也令到「次按債券」的價值可以升高,問題自然會舒解一些。
經濟週期 ( 2 )
美國聯儲局在「次按風暴」越演越烈的時候,在8月17日宣佈減聯儲局借給銀行的貼現利率0.5%,金融界都認為聯儲局是在為正式減聯邦基準利率舖路,可以視為在美國一個新的減息週期開始了。
上一次聯儲局是在2001年,科網泡沫爆破後,美國經濟開始下滑時,開始減息,並一直減到歷史記錄的一個低點,年息1厘!
就是說經濟從高峰滑落,經濟成長跌至零,甚至是負數時 (連續兩個季度如果經濟都是負增長,就定義為經濟處於衰退期),央行就會減息並向市場注入資金,刺激經濟上升。此時,由於經濟趨向衰退,企業盈利下降,因此股市下跌,房地產價格下跌,商品由於需求減少也下跌。此時,企業會精簡機構,裁員造成失業率上升,而失業率上升造成工資下降。此時財富收縮 (樓、股皆跌) 效應,加上人民收入降低,失業增加,因此形成消費縮減,百業自然更加蕭條,聯儲局此時就會減息,減息的第一個影響是債券價格上升。
假定你在某一時候買入了價值100萬元票面息率8厘的債券,年期5年,你每年收到8萬元的利息,接著聯儲減了0.5厘息,由於聯儲局的「Target Rate」是一切美債的息率基準,此時新發行的同樣年收益8萬元的債券以7.5厘的息率來計算,投資者就要付出106.66萬元,也就是說你可以106.66萬元賣出你手持的債券,你就賺了6.66萬元。所以記住在減息週期中,你可以投資債券,而且還可能是收益不錯的投資。但在聯儲局加息的時候,情形正好倒轉來,你投資在債券上必然損手!
也許有朋友會有懷疑,為什麼在加息週期中一樣有人買債券呢?有兩種很典型的例子。一個是像中國這樣有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中央銀行每個月買入外匯淨額達到百億美元計,這樣的投資額是沒有任何市場能承受的,唯有買入美國國債,明知收益微薄,甚至可能蝕本也要買。另一種情形是投資者買入債券對沖風險,所以即使在加息週期也一樣有人買債券,但我們小投資者就不應該買了。現在又一個新的減息週期又在眼前,債券開始有投資的價值了,這是一個投資在金融市場的很基本的概念,我們應該牢記的。
貼市評論
今天另有兩篇網誌是回應網友,分別是「Miss Francisca」及「Mr. Ray Chan」。
從這幾天的市況看,雖然「港股直通車」仍未通行,但從各種渠道流入香港的資金,應該金額龐大。港幣幣值高企,買港元的胃口很大,而H股每天創新高,略一回順就被推高,國內的Smart Money已經在鬥快來港,「直通車」放行以後,「鬥怏」的情形會更明顯。現在價格落後的兩、三隻銀行股應會受惠較多,要想上港股這輛車,這幾天很可能是尾班車。
現在恒指P/E已為20.66倍,但正如我前幾天的日誌中提及,今天的「恒指」不能去跟歷史的「恒指」去比了,何謂「恒指」的高點?將會是一種全新的經驗。
有很多大行估「恒指」將在今年升至28000點,並估明年會升到35000點。假定H股對A股的折讓由於「直通車」放行,縮窄到10%,恒指升到35000點是合理的預測。但沽頂從來是很難的,也不一定有必要。如果你手持的股票漲了,你自己可以做一估值。如果大的石油股P/E超過22倍,那可視為偏高了。如果銀行股P/E 50倍,也可視為太高了。大的保險股炒味很濃,我的看法是現價已經太高了!
我的看法現時股市是合理地偏高,待「北水」來了以後,如果股價被全線推高,我們在高興之餘仍要保持冷靜,自己將所持股票逐隻秤量,股價太高獲利已深的可以套現,祇漲不跌的股市總有一天會過去的,在某一高位會出現新的平衡,但那一點在哪裡,現在也是沒有人知道的,留心觀察吧!
回應網友 – Mr. Ray Chan
Mr. Ray Chan:
像8月17日那樣的調整短期內似乎不太可能再發生。退一步說,如果再發生那樣的調整,作為一個初學投資的,你大概也不敢入市,我建議你少量的 (1手或2手) 買一些中國銀行或工商銀行,從此你就踏入股市了,慢慢學習,慢慢磨練,跨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
祝
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