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31 十月, 2007

博奕策略 ( 5 )

        今天另有三篇網誌都是回應網友,分別是「Joe Chan」,「Ray Chan」及「明」。
 
        「價格博奕 ── A.平均利潤率」
 
        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不同的公司,做不同的生意,但大多數公司得到的淨利潤率相比於它們的營業額或投資額的比例常常是很接近的,這個現象,經濟學家早就觀察到了,並將它歸因於「無形之手」,市場的自動調節作用。
 
        舉例來說,如果你發明了一種新產品,市場正有需求,由於你的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你可以將產品價格訂得較高,獲得一個高於平均利潤率的好利潤。但很快其它人都知道你的生意很賺錢,有人投資開設新廠,生產跟你一模一樣的東西 (我們先略去專利權這一樣東西),接著是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廠出現了。此時市場容納不下那樣大量的供應,各廠之間就會減價競爭,減價直至虧本經營,然後有投資者退出,結束生產,供求平衡漸漸確定。此時如果你還在該行業內,你會發現獨佔利潤不再,你獲得的利潤也祇是那個「平均利潤率」。而在今天,在經濟全球化的前提下,中國、印度、越南、非洲等低成本國家都加入了工業化的行列,工業生產的成本越來越低,如果印度和越南能提供比中國更低的土地成本,勞工成本,中國的工廠必會受到壓力。
 
        很少生產商品的工廠能長期保持競爭優勢,所以我基本上不投資在工業股上,長揸也不保證能必賺。當然也有好的工業股,真是佔上市的工業股中百分之一都不到。選工業股對投資者來說不是一個好的博奕策略,除非你知道該公司內情,那又作別論。

回應網友 – Joe Chan

        Joe Chan
 
        聯想是電腦生產股,它是生產電腦硬件的,而這一行業競爭極為激烈。電腦也像洗衣機、雪櫃一樣成了一樣普通的商品,我一向都不喜歡投資工業股的,聯想併購IBM PC業務時幾乎所有的評論員都不看好,但看近兩年的業績卻還可以。你想買聯想的理由是什麼呢?我幾乎從未買過香港或中國的工業股 (沒有巨型的,有技術優勢的企業),至於外資的電腦公司,則早已打入中國了。DELL就是在跟聯想競爭,詳細的市場情形我沒有進行過研究,感覺上投資銀行股似乎更好些。
 
                                                                               
                好!

回應網友 – Ray Chan

Ray Chan
 
你問到中銀業績。
 
中銀公佈的第三季盈利是相當理想的。
 
第一:關於中銀持有的美國有抵押債券,撥備非常有限,祇有21.14億元人民幣,可
            見中銀持有的債券是AA級的,跟工商銀行的撥備公報很相似。關於中銀需作
            巨額撥備的傳言證實是沒有根據的,我當時 (兩個半月前) 曾提及中銀負責投
   資的高級管理層不可能承擔個人風險去買入低信貸評級的債券,看來這一估
   計是對的。
 
第二:即使是已撇除的債券損失,公報提及是按照債券公允值撥備,看來仍未沽出,
   債券價格是會浮動的,如果聯儲局減息這些債券的撇賬有撥回的可能。
 
第三:經撥備後中銀首九個月盈利為454.7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升40%,說明中銀
   在國內的業務增長極大 (中銀香港盈利增長率低,拖低了中銀的整體盈利增
   長),淨利息收益26.7%,手續費及佣金升87.9%,數字都十分驕人。
 
第四:中國的四家大銀行,中銀的P/E最低,約27倍,2008年預期P./E更低至19倍,
   現價是很合理的,仍有上升空間。
 
                                                                               
                好!

回應網友 – 明

        明:
 
        您可以參閱我早期 (12月份) 關於股票價值評估方法的日誌,或看我的書。
 
        但現在傳統的估值法要調整一下,由於大量大陸資金湧入,大陸同胞評估的標準跟我們不同,我們需要作修正的是:傳統P/E 22倍已是極高的看法要修正,由於H股中的大多數公司盈利增長率極高,在A股市場上P/E極高,我們應將合理P/E的標準提高到約40 (不包括能源股,能源股P/E應低一些)。另一個因素是考慮A – H 股差價,如接近10%,則應該是該H股的吸引力有限了。
 
        以上提及的兩點是在現在的市況下提出來的,跟傳統的價值評估有些不一樣,但市勢轉變我們的策略及價值評估也要轉變,如果抱住舊的思想,我們早應該沽出手持的H股了。
 
        投資是有關金錢的事,我們要十分小心,希望你仔細理解我這一段的意思,不要有誤會。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