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23 十月, 2007

貼市評論

        今天另有兩篇網誌,標題是及「關心時事」及「預測股市很難嗎?」。
 
        今天 (1022) 雖然跌了1091點,但相對於大市的接近30000點,祇是百分之三,H股跌的比例多一些,滬深股市也跌了百分之二多一些,但幾個星期來累積升幅已經不小,調整一下很應該,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也沒有一種危機感,似乎對每個投資者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美股跌表面上是Caterpillar INC (重型建築機器生產商) 的盈利警告有關,事實上還是因為市場對聯儲局主席上星期在一社團的講話有關。他表示信貸危機仍未過去,但又不說明現時的危機有多大?聯儲局是否做好準備?這位貝南克先生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話又不講清楚,實在是很不恰當的。現在是美國大企業報第三季盈利的時候,預期盈利比去年都要下跌十幾個百分點。
 
        但是正像我以前提及,現在的美國經濟,經濟的盛衰已經不像二十年前那樣起伏大,這一次經濟的「軟著陸」應該也可以達到,高科技及服務行業依然不差,可以彌補房屋市場帶來的消極影響。
 
        現在市場普遍在預測這個月底美國又要減息0.25厘,即使屆時不減,這個期望就推遲到明年初,所以美國經濟不會太壞。
 
        在中國十七大已經閉幕,新一屆的領導人也都一如預期,可以說形勢很平穩。A股雖高,但在用兩個辦法分流資金。一是H股或紅籌回歸,吸收大量資金,另一辦法是QDII,步伐已明顯加快,如果股市能有序地下跌,或祇是平移,半年、一年以後泡沫的危險就能減低。
 
        日本從1992年樓股泡沫爆破後,迄今經濟未能復原,我想通縮祇是其中一個因素,另一個因素是日本經濟的競爭力下降了,生產成本非常高,高科技的行業它又不如美國,所以喪失了經濟大幅上揚的動力。
 
        中國迄今為止幣值抗住了美國的壓力,祇可以說是微升吧?低勞工成本,低土地成本的優勢依然在,現在的經濟動力從外銷漸漸轉向內需,那麼大的國家,那麼多的人口,祇要政策正確,再高速發展十年是很有可能的,祇要經濟的動力存在,股市即使大幅調整,應該也是會較快地復甦的。

關心時事

        中國第十七次代表大會已近尾聲,新的中央委員、新的政治及最核心的權力中心政治局常委都出來亮相了,新出來的面孔也基本上都是預料之中,年青化、專業化的水平也都有提高,似乎一切平平穩穩,現在的口號依然是建設小康社會,又反覆強調「和諧社會」,一片祥和之氣,是共產黨大會中歷屆似乎氣勢最好的一屆。
 
        現在的問題是「從黨內民主開始」推進民主進程,似乎不見有任何進展,所謂「中央委員的差額選舉擴大到8%」,我在現在都沒有弄明白是怎麼一會事?有何重大意義?
 
        看起來要一個穩穩執政的黨放棄獨佔權力,允許其它政黨壯大,還真是「與虎謀皮」,是很難的事。近三十年來政治制度上的進步還是有的,主要是打破了領袖終身制,從這一屆黨大會來看七上 (六十七歲) 八下 (六十八歲) 這條規矩正式確定了,上屆江還做多了兩年中央軍委。
 
        其次,毛跟鄧的權威統治都過去了,一言堂的歷史結束了,今天的中共中央是政治局集體領導,也算是多了一些民主吧?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個重大的社會議題,政治局內兩派不能妥協,中國會發生什麼情形?這種政治局總是能協調統一的局面不是必然的,社會上的上、中階層跟貧下階層,在政治局內必有不同的利益代表者,如果政治局內兩派對立會否引起黨的分裂?黨的分裂會否引起軍隊權力及司法權力從黨權中獨立出來?有時想想會不會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民主社會主義的路來?希望如此,人民就有福了,歷史發展有它自己的軌跡。有時看起來一位領袖似乎可以牽動歷史,但幾十年以後回頭看看,他也祇不過是棋盤上一顆棋子,倒下以後也祇佔六呎的地方!

預測股市很難嗎?

        每天都有人在預測股市,身在股市中,每一個投資者都在做同樣的事,或者想做同樣的事,如果能夠預知自己住的股票六個月後,或一年後股價能升多少,不是很有趣的事嗎?
 
        如果你揸住的都是大藍籌,(我的網友應該是不會去碰二、三、四線股的),你可以向經紀行索取大行的研究報告,報告中都會有預測股價未來一年可能達到的「目標價」這一欄,那些分析員當然都收集了材料,做了分析,進行了計算。當然不是隨便說說的,但要做到這一點是不是很難呢?在大多數情況下,卻也不難,你我用普通的算術也可以算出來。
 
        例如你揸住一隻銀行股,今天的股價是30元,盈利1元,今天的P/E30倍,過往兩年的成長率都是30%,現在經營的大環境基本上沒有變,你有充份的理由假設迄明年年底為止,它的成長率仍有30%,則明年底時它的每股盈利為1 + ( 1 X 0.3) = 1.3元,P/E仍為30倍,則明年底股價為30 X 1.3 = 39元。這樣,你也可以預測到該股明年底時的「目標價」為39元。
 
        如果再細心一些。假定年內中央銀行加息兩次,每次0.27厘,存、貸款增幅相同,銀行的淨息差不變,但總的貸款利率上升了,淨息差佔貸款利率的比例輕微下降,這也是用算術可以計算出來的。大約銀行的放貸收益會降低0.2% (計算從略),這是微不足道的,然後再考慮銀行有沒有發行新股 (例如在A股上市)?吸收多少新資金?額外帶來多少收益?再計算「北水南來」的因素,估一下P/E可能從30倍升到40倍。將這一切因素都考慮進去,明年該股的市值,可能達40 (P/E) X 1.4 (預測盈利) = 56元。
 
        所以「預測」並非高不可攀。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你手持一隻P/E 30倍的股票而該股如果未來幾年都可以保持這個增長速度,你可以得到的盈利潛力有多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