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3 十月, 2007

貼市評論

        今天另有兩篇網誌,一篇是「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 4 )」,另一篇是回應網友 – A Young Student
 
        817日至1012日,國企指數升了73.40%,而滬深指數祇升了26.77%,很明顯地看到A – H 股差價正在縮小。
 
        所以當初預期A – H 股差價會縮小是對的,兩地股市雖是分割的,但仍有內地醒目資金不斷流港,再加上QDII,都是推升H股股值的動力,如果港股直通車「通行」,這一A – H 股差價會更快地縮小。
 
        817日以後先期來港的大陸資本,在H股上都賺到錢了,我們可以想像現在在廣州、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這一類消息正在迅速傳開去,會推動更多大陸資金來港。
 
        所以,祇要H股比A股股價低10%以上,像我在105日網誌上講到的,則推動大陸資金來港買H股的動力仍在,港股上升的動力也依然存在!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4 )

        根據THarv Eker的說法,「想變成有錢人,需要專注、勇氣、知識、專業、百分之百的努力、永不放棄的態度以及當然要具備一顆有錢人的腦袋,你要在心底深處相信自己有能力創造財富。」(該書第94)
 
        該書作者提出了以下幾點:
 
        A) 有錢人相信「我創造我的人生」(P.73)
窮人相信「人生發生在我身上」
        B)    有錢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贏 (P.85)
窮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不要輸
  C) 有錢人想得很大 (P.99)
窮人想得很小
  D) 有錢人專注於機會 (P.107)
窮人專注於障礙
  E) 有錢人欣賞其它的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P.116)
窮人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F) 有錢人與積極的成功人士交往 (P.128)
窮人與消極的人或不成功的人交往
G)        有錢人樂意宣傳自己和自己的價值觀 (P.137)
窮人把推銷和宣傳看成負面的事物
H)        有錢人積極地去克服他們遇到的問題 (P.143)
窮人極力迴避他們的問題
I)            有錢人是很棒的接受者 (P.150)
窮人是差勁的接受者
J)          有錢人選擇根據結果拿酬勞 (P.165)
窮人選擇根據時間拿酬勞
K)        有錢人想著「如何兩個都要?」 (P.175)
窮人想著「如何二選一?」
L)         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 (P.184)
窮人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收入
M)       有錢人很會管理他們的錢 (P.193)
窮人很會搞丟他們的錢
N)        有錢人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 (P.206)
窮人辛苦工作賺錢
O)        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
窮人卻會讓恐懼擋住他們行動
P)        有錢人持續學習成長
窮人認為他們已經知道一切
 
        這一篇都是節錄自「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大家可以看到作者對每一個命題都有十幾頁的解釋。我讀了以後覺得有些部份很有啟發,是有道理的,有些部份作者太強調主觀的意念,似乎有了意念就可以達到目的,事實當然不是那麼簡單。接下來的幾節我想用作者所說從「正面」,「積極」的思維,來介紹THarv Eker想要教導我們的一些想法。

回應網友 - A Young Student :如何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A Young Student
 
        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已經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前幾天看到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現時在中國,買樓者負擔的按揭供款支出已達家庭總收入的50%,即我以前提及過的,居民負擔供樓能力的極限,當然中國的情形不同一些。大家都知道中國的中產,包括政府高級工務員 (副科級以上)、教師、醫生、護士等等,都有「灰色收入」,甚至「灰色收入」所佔比例頗大。其次中國的城鎮都在大規模重建,舊樓拆遷時都有一筆可觀的補償,所以實際的供樓能力比表面上的統計數字可能要大許多,但無論如何,供樓負擔能力已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而在此時內房股紛紛以高P/E上市,所以我對「內房股」都是謹慎看待的。其次,「內房股」的歷史都不長,規模也都不大,沒有發展出像「長實」、「新地」那樣的龍頭股出來,很多內房股還是民營企業,他們的原始資金是否乾淨?他們的業權、地權有沒有不清楚的地方?(長期以來國內房地產產權法規是不健全的。) 他們的董事局誠信度如何?都不是我們能掌握得到的,所以我祇有幾次申請新股,掛牌以後立刻就沽出了,內房股我一股都沒有揸,可能也錯失了一些機會。但我的準則是祇買大藍籌,不碰業務前景不明朗,不碰沒有確立誠信品牌的公司,我想投資在銀行、能源股上一樣也賺到錢,但心中要安定得多。但也不表示將來也不買內房股,要看機會了,現在香港一些大地產公司加速了國入投資的步伐,將來也許比現時的「內房股」更值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