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另有兩篇網誌,標題是「10月20日日誌」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10)」。
今天早晨 (10月19日) 9時左右打開彭博通訊的電視頻道,從9時至10時差不多一個小時,有幾個不同主題,有三、四位受訪者,但無一例外都提到中國因素,可見中國因素在全球的重要性,祇是兩、三年前「中國」這兩個字還是難得提及的。今天訪問的其中一位專家 (我來不及記下他的名字,並不是太出名的),專門講到了中國股市的泡沫化,在他看來中國股市出現了嚴重的泡沫,而且他的看法是新興市場股市沒有一處是例外的。日本、南韓、台灣、香港、泰國以至蘇聯都一樣,當股市爆煲時,政府或市場都無力挽回殘局,日股爆煲前有許多理論,解釋市場雖高,但日本有「日本的特殊性」(會計制度保守及企業相互持股),所以仍算合理,但日股一樣爆煲。言下之意,中國雖有特殊的「中國因素」,但泡沫要破裂,任何力量都是擋下住的,這一段談話留給我一個深刻印象。我們現在提出「中國股市特殊」所持理由是 ( 1 ) 中國企業盈利增加迅速,但股市如果大幅下跌,許多公司在市場獲取盈利變成在市場虧損。 ( 2 ) A股實際市場流通量較小,而中國沒有借貸投機 (Margin),股市「守」得住,但事實上A股的投資是否真的完全沒有Margin?沒有借貸資金?實際上沒有人說得清,股市泡沫是資產膨脹自我吹大的。 ( 3 ) 危機發生時政府會救市,股市危機發生時,外國政府也出面挺市,有些大企業也宣佈回購,但實際效用成疑。從以上各點看,「中國的特殊因素」真的沒有什麼特殊,政府出重手調控,或人民幣大幅升值,或「直通車開放」等大政策推出,引起大幅調整的因素,調整也可能毫無先兆地到來,總之現在要提高我們的警覺性了。我們散戶的持貨量通常有限,轉身很快,見到A股突然大幅下跌,例如5 – 10%,最好跟住沽貨減磅,揸住的如果多是優質股,沽5成,變成一半股票,一半現金,就很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