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25 十月, 2007

貼市評論

        今天另有兩篇網誌,標題是「投資股市有必勝的方法嗎?」及「博奕策略 ( 1 )。」
 
        昨天 (1024) 美國大證券行美林證券 (Merrill Lynch & Co.) 宣佈第三季度撇賬US$8.40 Billion (八十四億美元),這令我又想起匯豐,不知要撇多少?而美國二手樓銷售差過預期,現在月底聯儲局再減息的期望更高了。
 
        而滬深股市一起一跌,稍為令人欣慰的是滬深股市成交量近期一直拾級而下,似乎不再那麼瘋狂,是否流動資金過剩的情形有所改善?我們得到的資訊有限,不能妄下結論。
 
        港股昨天上午漲了不少,但收市倒跌,看上去再向上衝的動力似乎在減少,如能整固一段時間反而是好事。

投資股市有必勝的方法嗎?

        上星期天 (1021) 一大班朋友在一起晚餐,好幾位做生意的朋友,也常「玩玩」股票,大家在那裡估星期一開市港股會跌多少點?我一如平時,盡量保持沉默,說實在的,我也估不到第二天會跌多少?估到又怎麼樣呢?我心中暗想倒不如想一想真的跌了,應採取何種策略,是否更實際一些?說話中有一位朋友忽然問起:「DP,買股有沒有必勝的方法?」當時我也沒有回答,搖搖頭不置可否也就過去了,回家以後再想這個問題,覺得很有趣。
 
        如果我們採用華倫.畢菲特的方法,買股以前慎密地研究想買入的股票,大藍籌股、有專營概念的、每年有穩定盈利提供的、盈利還每年有上升潛力的股票,如果該股價值合理,我們買入,長期持有,我真還看不出來有任何的理由該投資會虧損,可以說長線投資於優質是必勝的投資。即使一時買貴了,假以時日,股價在調整以後仍會反彈,升至更高位,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中電、港燈、煤氣都是股價穩步上升的股份。長江、新鴻基地產,雖經受了金融風暴中的大跌,現在也都站在歷史的最高價上,從這一角度看,股市投資可以說是必勝的。
 
       但是前提是你要挑一家優質公司。
 
        另一個前提是,大趨勢改變前,你要換馬。例如中電、港燈跟政府的新管制協議,始終談不下來,政府年底可能就會被迫公佈憲報,
調低兩電的准許回報率,那時兩電的股價可能受影響。因此,祇要懂得分析、不輕信流言、了解自己投資的公司、有長線持有的打算,投資股市雖不能說必勝,勝的比例也必是很高很高的吧?

博奕策略 ( 1 )

        這個題目看起來像是很高深的東西,但其實「博奕」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面對博奕──在一系列設定的條件下,如何做出理想的、最佳的選擇?而實際上各方「博奕」的實際結果又可能為何?這些研究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包括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
 
        先舉一個簡單的實例來說明。
 
        在我131 的日誌中提到,香港雖有多家石油供應商,但各公司售賣的各種油品,價格幾乎是一樣的,而各公司在調整價格時,一家加,其它都會在一、兩天內跟進,減價時也一樣,這是怎麼一會事?這些公司有底的密會嗎?那不是犯法的嗎?事實是它們無須有枱底的密約,這是市場博奕的必然結果。假定香港市場上有五家國際性的大油公司在售賣油品、汽油、柴油、燃料油等等,彼此的產品雖然名稱多多,但規格都是相差不大。此時如果由於供應的成本增加,有一家公司加了價,其它公司也面臨同樣的成本增加的問題,他們的最佳選擇是同樣跟進加價,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自己不加價,想利用低價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他們會立刻受到同行的報復,那家率先加價的公司見到其它公司不跟進,自己的市場份額在流失,它會立即減價,甚至減到比同行更低,這就展開了價格戰,但總體市場並不會擴大,其結果是所有的競爭參與者都是輸家,所以它們的最佳策略就是共同進退,維持一個高的利潤率。
 
      記得今年8月裡曾有一條消息說中石化在北京的加油站減價搶客,當時有人分析中石油跟中石化在國內市場上將展開價格戰,我不相信,我祇相信那是在特殊情形下的個別事件。事情很快過去,國內油品價格企於政府允許的價格的最高端,兩家油公司價格一樣,在商品市場形成寡頭市場時,不會有價格戰爭,那種「博奕」的結果是容易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