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十一月 2007

簡介投資大師 ( 8 )

        【費雪 (Philip Fisher)
 
        費雪重視所投資公司的管理層的誠信及能力,重視企業對新技術的開發,重視企業市場的開發。
 
        他提出以下一些情況是投資者最佳的買入時機。
 
1) 一個企業的經濟增長點啟動之初,如果某企業正興建一個主要工廠尚未完工時,
  此時股價最低,以後會逐步走高。
2) 有關企業的不利消息出籠,一般會使股價下降到一個低點,往往提供買入良機
   (當然需評估該消息的性質)
3) 企業或行業的發展發生質變,提供購入良機,費雪認為沽出股票的時機為
 
        ) 當你發現事先的評估有錯
        ) 該公司經營條件不再符合你的要求
        ) 發現更好的投資對象
 
        在這裡我再提一次,葛拉漢和費雪是同時代的人,當時的股市細小,現在的銀行股、保險股等尚未上市,當時的股市監管不嚴,他們看到的股市跟我們今天看到的股市是很不相同的,更不用說當時沒有今天這樣眾多的衍生工具。
 
        最後要補充一句,葛拉漢和費雪都是非常成功的投資家,在他們的有生之年,都累積到巨額財富。

股市評論 ( 1 )

        今天共有五篇網誌,分別是「股市評論 ( 1 )( 2 )( 3 )」,「簡介投資大師 ( 7 )」及「回應網友 江鯤」。
 
        1127日看到花旗銀行獲阿比扎布投資局注資75億美元的消息,真想不到世界市值最大的銀行依然如此脆弱?花旗銀行就是因為次按撇賬引至資本充足比例不足,而低聲下氣接受注資,真是想不通區區75億美元竟沒有美國的財團來注資?當各類債券容易發行的時候,似乎滿街都是錢,現在信貸市場收縮花旗銀行要求75億都那麼難?
 
        現在看起來中國的國家投資公司投資在黑石集團,真是出了高價買了三等資產!
 
        我更想起了匯豐,市場上已經有分析員在懷疑匯豐,為何將兩家資產公司孭上身?代價是350億美元!如果匯豐再要為它在美國的「美國融資」按揭貸款撇賬,再要為它的英國壞賬撇賬,會不會像花旗銀行一樣,產生資本充足比例不足的問題?如果匯豐出事,必然影響香港股市,當然那影響也必然是短暫的,總會有人出面打救的,但這似乎是很現實的一個威脅。

股市評論 ( 2 )

        1128日收到高盛 (Goldman Sachs) 一位朋友給我的E-mail,那是他們1124日出的最新的關於匯豐銀行的研究報告。
 
        標題是:No end in sight to HI (Household) Lossesunsolved strategy / pelf issues SELL,該份報告指出,匯豐的壞賬撥備將會沒完沒了,將匯豐一年的目標價調低至119.00/股,跟里昂的報告相似。
 
        匯豐的前景不單止不明朗,可以說很糟,特別是現在的領導層能力有問題,誠信有問題,在香港迷信匯豐的人很多,現在時代變了,人事變了,匯豐也變差了,不能漠視這個現實,當然匯豐真的出了問題,也不是世界末日,經濟會繼續繁榮下去。

股市評論 ( 3 )

        聯儲局副主席Donald Kohn在紐約對外關係協會的集會上發表了一篇講話。他說最近信貸市場的動盪可能減少向商業及消費者的信貸,他現在不同於一個月以前,認為經濟成長受到危害的可能性大增,聯儲局政策必需有彈性和務實。他又說經濟的不確定性大增,他的言論跟1031日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論述大不相同,當時聯儲局是相當樂觀的,表明聯儲局的立場已有大轉變。
 
        Kohn的言論一出,市場鬆了一口氣。1211日至少減息0.25厘已成共識,道指期指已經上升,看來12月份歐美的大環境會有一些好消息,中國市場近一個多月也跌了有20%,成交縮減未見有危機,應該也會穩定下來。
 
        最近兩個月美元兌歐元、日元一面倒地下跌,幅度很大,雖然長線來說美元依然看淡,但美元空倉太多了,美元隨時可能反彈。我很少炒賣外匯,一年祇有一、兩次,也不鼓勵朋友們炒,投機的意味太重,風險也大,看到市場上一面倒地看淡美元的評論,在這裡提醒一下,很多評論員是「跟風」唱淡或唱好,不能輕信他們的評論。
 

        由於對聯儲局1211日會議減息的期望大增,美股大幅反彈,要舒緩債市的緊張最根本的一招就是聯儲局減息。
 
        基準息率一減,債券價格立即上揚是立竿見影的。假定持有100萬美元年期債券,息率8厘,則每年收息8萬美元,現在減息0.5厘,投入100萬,祇能收息100 X (8 – 0.5) = 7.5萬,要投入106.5萬元,才能收到年息8萬元,即是說本來值100萬的債券,減息以後值106.5萬元,顯而易見。當債券升值的時候,處理各種債券的買賣會容易很多,現在金融市場正處理次按債券、SIV,頭痛得很,聯儲局減息,使這一清算過程容易一些。
 
        其次,聯儲局基準利息減了,房按利息也跟著減,本來供不起的家庭,也許又能供款了,舒緩了斷供的危機,今天的市場無形的手 (市場機制自動的調節) 和有形的手 (政府央行) 一起起作用,經濟的困境總有解救之道。

簡介投資大師 ( 7 )

        【費雪 (Philip Fisher)
 
        看了以上簡單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葛拉漢跟費雪兩人的選股策略是有不同的。葛拉漢著重於「股價低於淨資產」,即是買便宜的股票,他祇著重於公司年報、會計報告的分析。而費雪更著重於所投資公司的「質量」,費雪不但走訪公司的管理層,他還特別喜歡去訪問他準備投資的公司的同行的競爭者,他認為同行彼此間的認識比不在行內的人是要深刻很多的,常常可以從同行競爭者的口中了解你所想投資的公司是否一家好公司?
 
        費雪重視的企業質量,主要是看該行業的前景、公司盈利成長的前景以及公司的管理層是否誠信、能幹。
 
        他設計了一套系統,共有二百多項評估公司質量的指標,然後逐項逐項給予評分,再看總分的高下、訪問企業、訪問企業的競爭者、調整市場都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所以不可能同時投資於很多公司。費雪的做法就是剔除那些自己不了解公司,他的投資組合經常是少於十家公司,而且常常是其中的三、四家就佔他投資總值的75%。費雪認為分散投資因而投資在自己不了解的公司,反而是增加了投資的風險,這又是費雪不同於葛拉漢的地方。
 
        有一點他們兩人是相同的,費雪強調短線投資可能是投資常犯的錯誤,投資於一家傑出企業,並長期持有它,才能使你賺大錢。
       

回應網友 – 江鯤

        江鯤:
 
        我指的不是淡馬錫,也不是美國鋁業 (減持中國鋁業) 也不是華倫.畢菲特 (減持中石油),他們是正派的投資機購,不在市場上頻繁出入炒買,我指的是在市場中頻繁炒賣的大財團,他們行動常常比較隱蔽,但看看平安保險、中交建、中國鋁業、江西銅、中國人壽,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這些大戶也是要順勢而行的,但有他們參與成交就特別熾熱,波幅就特別大。
 
                                                                                       
                        好!
 

股市評論

        今天另有兩篇網誌,標題是「簡介投資大師 ( 6 )」及「回應網友 – LY」。
 
        先來談一談SIV是什麼東西?它的全稱是:(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 中文譯成「結構性投資工具」。
 
        近年來歐美流行資產證券化,什麼資產都可以斬件、包裝,然後混在一起,成為一種債券組合在市場上流通買賣。說得誇張一些,一位模特兒的一雙漂亮的手也可以定價發行債券,用模特兒的收益來擔保派息,事實上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我沒有調查過,但理論上那是絕對做得到的。祇要那債券有買家,為什麼不能發行?SIV就是各類債券的大雜燴,其中混有「次級按揭債券」,在八月份所有這一類債券在市場上都突然停止了流通,信貸市場抽緊。當時歐美央行在一個月內先後注資大約5000多億入金融體系,幫助解決金融體系流動資金突然沽渴的危機,現在這一類債券進入清算階段了,許許多多問題浮上了枱面,比先前任何人的想像都要複雜,都要困難。我們小股民不用為這些問題傷腦筋,最後總會找到解決辦法的,徵結還在聯邦儲備局,恐怕要聯儲局減息,要政府出動救市的政策。但聯儲局的大教授好像不食人間煙火似的,他們對市場的了解,他們的行動能力比格林斯潘差得太遠了。
 
        1126日匯豐宣佈緊急支持兩個資產公司,撥備350億美元,並將該兩個資產公司納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下,照匯豐的說法,它能佔該兩家公司3%的權益,注資不意味匯豐會有損失,但有大行就指出其它擁有權益的投資者可能不履約,匯豐就要承擔巨額損失。
 
        就在兩個星期前匯豐管理層才表示過匯豐已為手上的次按債券幾乎全數撇賬,這是怎麼一會事?
 
        我想起了兩年前美國安隆公司破產的故事。該公司有二百多家子公司及孫公司、曾孫公司,該公司將負債隱藏在該些公司中,在安隆本身的損益賬中根本看不出來,直至它的現金鏈斷裂,到期不能付賬才爆出醜聞。
 
        為什麼匯豐願意為祇持有3%權益的公司注入如此巨資?這祇有等匯豐自己說給我們聽了。
 
        1126日新加坡的淡馬鍚投資公司配售中銀,又加上道指大跌,因此造成中銀股價大跌,但是要記得是有人接貨的,中銀跟匯豐比,似乎沒有隱瞞什麼事情,它的美債投資也交代過了,是高質素的,損失有限,所以對香港股市,對中銀我還是信心十足的。

簡介投資大師 ( 6 )

        【費雪 (Philip Fisher)
 
        費雪的投資理念是十分重視對所投資公司的瞭解和掌握,他認為超額利潤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投資在那些潛力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公司,二是重視那些最有能力經營的管理層,費雪藉此發展出了以企業本身的特質及其經營管理能力為基礎的「計分系統」。
 
        費雪和上節介紹的葛拉漢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們開始發展出一套科學的選擇公司的系統方法,費雪分析公司以往的業績,以五年或十年為期,找出那些業務和盈利超出平均水準的公司,費雪認為這些公司能超出平均水準,第一類是幸運且有能力的,第二類是幸運來自其能力。
 
        費雪舉例說美國鋁業,是一家「走運而有能力」的公司,管理層預料到他們產品的商業用途會擴大,因而擴大產能,其後航空運輸快速發展,極大地增加了鋁的消耗量,而這一個市場,美國鋁業的管理層原先是沒有料想到的,所以是一家運氣好加有能力的公司。順便說一句,美國鋁業今天是道瓊斯成份股,世界最大鋁生產集團,現在在威脅它地位的是「中國鋁業」。
 
        費雪認為「杜邦化工是因為有能力而走運的公司」。杜邦化工是靠製造炸藥起家的,但隨著一次、二次大戰結束,炸藥的需求縮小了,但杜邦開發出了尼龍、玻璃紙和二甲基丙烯酸 (塑料) 而發展出了龐大市場。順便提一句,今天杜邦化工也是道瓊斯成份股,它更開發出許多新的化工產品。

回應網友 – LY

        LY
 
        你想買樓自住,而且也有置業的能力,我勸你不要猶豫,盡快買樓。從今年一月份我就一直提及樓市會上揚,具體的理由也多次提及。我自己也從一月份開始入市,至今已投入了近三億港元,也有不錯的回報。樓市的週期是很長的,在可見的三、五年內樓價會繼續漲,為什麼等多一、兩個月?為什麼在這一、兩個月內樓價會回落?都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盡快買樓,不然愈等樓價越高你更下不了決心了。
 
                                                                                       
                        好!

股市評論 ( 1 )

        今天共有5篇網誌,分別是股市評論 (1) (2),一篇「簡介投資大師 ( 5 )」及兩篇回應網友「Andy」及「J」。
 
        今天想起一個怎麼辨別股市資訊的問題,總之股市上似是而非的消息非常多,不能輕信,要自己衡量分析,謹慎地來解讀。
 
        例如,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新聞,一些出名的基金或大戶增持或減持某股,通常我們就會解讀成看好或看淡該股,但事情往往並非那麼簡單。
 
        如果某大戶用100億炒作某一股票,那股票當然是基本因素良好,成交量大的大藍籌,那位大戶有三十或四十億是高調地購入,由於持貨超過披露的比例,該大戶購入或沽出該股,都會經報章電視披露,成為令人矚目的消息,他卻另有六十或七十億,是經過其它的公司名義在炒作該股票,那些公司可能在海外上市,由代理人持有,面目模糊,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最後受益者。
 
        現在這100億資金齊心炒高了股價,希望在高位派發,這位大戶可能會再高調地投資5億,購入該股,此時會有人跟風,而該大戶正好達到了套現的目的,當他完成套現,需要入貨的時候,又會宣佈減持該股,待股價大跌,它操控的其它戶口正好可以入貨,這一切都是合法行為,無懈可擊。
 
        我們將該消息解讀成該大戶看淡時,實際上他已在增持,我們將消息解讀成看好時,他正在派發。
 
        這一類的故事每天都在市場中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