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四份網誌,分別是「股市評論」,「博奕策略 ( 11 )」,「再談遠離窩輪市場」及「回應網友 – Ming」。
昨天 (11月6日) 阿里巴巴上市,收市報39.50元,較招股價高出1.92倍,成交170億,從新聞中看到由於成交宗數太多,甚至造成網站擠塞。
我在想成交那麼大,股價推高那麼多,顯然不是散戶的力量,散戶抽籤抽到了,正忙於沽出獲利,是機構投資者在搶貨。
記得04年Google以100美元訂價上市時,聲勢也很大,當時我請教過懂得高科技的朋友,問他們「Google有沒有獨特的技術?」他們告訴我「有的」。Google有自己獨特的軟件,它的搜索引擎非常強,Google又有獨特的軟件,可以將廣告與資訊結合在一起。當時我還是沒有買,因為聽了朋友的介紹仍是不理解,今天Google的股價已經超過700美元了,當然是失掉了一個機會。
這一次阿里巴巴上市,我又請教朋友:「阿里巴巴有沒有獨特的技術?」同一個朋友回答我:「沒有」。所以我也沒有買,希望這一次我沒有錯失機會。退一步想一想,我投資在銀行股、能源股、保險股,有十幾二十年的經驗,了解它們的生意模式,了解它們的行業週期,對自己持有的股票有信任感,有安全感,如果去買阿里巴巴,一定會多了一分擔心,所以不買也不能算損失。再想一想股市中千多家公司,我們不了解的,或我們不懂得的生意多的是,每個投資者有自己的知識的背景,經驗的背景,各人投資於自己熟悉的行業,獲利的機會當然會大很多,所以說,在投資市場中自己要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祇做自己明白的事,整體而言能獲利就可以了。
機構投資者大手買入阿里巴巴,當然有他們的理由,但我真是不明白沒有特殊技術優勢的一個網絡股,大部份是舊股在上市的網絡股,難道還有人比它的創辦者更了解公司嗎?真是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