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四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 ( 1 ) 及 ( 2 )」,「溝通與人際關係 ( 88 )」及「回應網友 – Gerald」。
自從寫了這個Blog,我比以前花更多時間聽財經新聞,免不了聽到更多評論員的評論。談到股市的大趨勢,很多情形下,很多有經驗的市場內的人,都是看得到的,但是要預測特定的時刻,恒指會升或跌或升至某點,跌至某點,則百分之九十的機會是撞板。但身為評論員,他們的職業就是提供「預測」,告訴聽眾明天市場如何如何或告訴聽眾下星期股市應如何如何,這是很困難的工作,壓力很大的工作。於是圖表理論便變得十分有用,即使預測錯了 (十次有九次可能是錯的),則責任不在分析家,他是「依書直說」,有根有據。而如果錯誤的預測引起聽眾的損失,分析家也有寬慰自己的藉口。他的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他也有理論依據,錯的是無常的市場,因此,要當評論員,即使自己不信圖表理論,也不得不揀這理論來用,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所有的評論員幾乎無一例外,都會用圖表理論。
圖表理論的致命弱點,是想用過去的市場走勢,總結出一套將來市場走勢的預測理論。而且這一套理論,從理論上來說是完全不理會市場的突發事件 (天災、戰爭等等),也不理會政府的政策,公司政策的改變等等具體的變數。實際上市場上發生的變化是有萬千種變化,每一次的大幅調整,理由也各不相同,但事後,圖表派總能在一串長長的數據中總結出類似的規律,但可惜的是那總是在「事後」而不是「事先」,這是圖表派常常誤人之理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