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五月 2008

股市隨筆 ( 1 )

        今天共有三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 ( 1 ) ( 2 )」及「溝通與人際關係 ( 91 )。」
 
        再談談窩輪。因為不明白窩輪運作,或自以為聰明過人的人參與炒賣窩輪,實在是輸多贏少,但總是有人受不了「刀仔鋸大樹」的誘惑,參與此一遊戲等輸了錢已經後悔莫及。
 
        朋友們可以看一看發行人在這一遊戲中的地位,就可以自己衡量是否值得參與這種賭博。
 
        發行人是產品提供者:
        窩輪發行人的條款是發行人制定的,當然會以某一溢價定價。
 
        發行人是流通量提供者:
        發行人為每日買賣報價並參與買賣。
 
        發行人是價格調控者:
        理論上發行人參與買賣,減少市場上引伸波幅的變化,即發行人可以通過參與買
        賣,影響引伸波幅。
 
        發行人是資訊提供者:
        什麼都操縱在莊家手中,這樣的賭局,為何還要去參與呢?
 
        這次廉署拘捕了二十九人,跟窩輪有關的牽涉利益輸送的案子,希望能喚醒一些沉迷其中的朋友。
 
        窩輪發行商的廣告處處都可以見到,它們花那麼多錢真是為了請你去將錢派給你嗎?
 
        油價在美國宣佈存油下降800萬桶的消息下暴跌了4美元。記得美國庫存油的數據在多年前是不受重視的,近年來才被炒家拿來當作炒賣油的指標,因為在海上已啟運的油的數量是未知的,在陸地上運向庫存油的數量也是未知的,因此庫存油量的數據意義不大。大家看到在利好消息下油價一樣可以暴跌,在短期大幅上升後,超級大戶要獲利祇能依靠波幅。在期市中超級大戶常常能有默契,這種「消息」散戶無從知曉,唯有被斬了。

股市隨筆 ( 2 )

        A股的不穩定性的最大威脅是來自解禁的非流通股,我已經多次提及此事,並提及國內證券監督當局的應對措施,今天在新浪網財經版看到一條有趣消息,標題是「監管層嚴令券商控制大小非減持,超額賣出要買回。」
 
        上海及深圳交易所已向券商發出正式文件,如果持有人違規減持 (賬戶內一個月內減持解禁股超過1%),則不但減持者自身要「買單」,負上法律責任,券商也難逃懲處,所以各券商都很緊張,有些券商已在公司內部派出專人,專門盯著這些解禁非流通股的戶口。
 
        持有者如想大手賣出,要經過「大額交易平台」,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實際上沒有這麼一個有效的平台,所以解禁股又變相禁起來了,祇能慢慢滲出市場,A股市場股票供應過多的矛盾可以舒緩了。

溝通與人際關係 ( 91 )

原則七)   給他一個願意全力追求的美譽。 ( 1 )
 
        佛蘭克說過:「一般人,如果你能對他們的某種特定能力表示讚賞,他們會樂意照你的意思去做。」簡單地說,如果你想在某方面讓人有所改進,最好就表現出你認為那人在這方面有很好潛能。莎士比亞說:「假如你沒有這項美德,就假裝有罷!」向別人表示敬重,他們也會盡一切努力以免使你失望。

股市隨筆

        今天另有一篇網誌,標題是「溝通與人際關係 ( 90 )」。
 
        昨天新聞廉政公署拉了二十多位經紀、評論員等斯文人,懷疑跟窩輪市場造市及串通收受利益有關。
 
        我一再指出不要參與窩輪買賣,那個遊戲規則是有利於莊家而不利於投資者的。買賣窩輪的「勝率」,可能比去澳門賭大小還要差!
 
        另外一則消息是期油價格在跌破每桶126美元後很快藉消息又炒上130美元以上。現在小投資者參與炒期油 (也包括期金) 的也開始多起來,通常用10倍或20倍孖展來炒,油價這樣震盪一下,許多人就可能已經輸到一文不剩了。這些市場一是本身不創造財富,就是賭開大開小。另一個因素是市場的深度不夠,廣度不夠,不像股市市值大,成交量大,有不同的行業類別的不同的股票,這些市場祇賭一樣東西,歷來都是由超級大戶操控的,有時會出現一個趨勢,散戶平時有研究的,偶而玩一、兩次,搭順風車可能贏到錢,但沉迷其中,最終都是輸家,趁這兩個很矚目的消息再提一提,遠離窩輪市場,不要沉迷在商品賭博中。

溝通與人際關係 ( 90 )

原則六)   如何激勵別人走向成功之道。 ( 2 )
 
        用讚美取代批評,也是史基諾 (B.F.SKINNER) 教學法的基本觀念。史基諾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他用動物和人做了很多實驗,發現減少批評而增加讚美,會使人向善的力量增加,持續的關注,適時的讚美,以建議而不是命令的方式誘導孩子,則孩子們較願意修正自己不正確的行為,得到不斷地進步。
 
        談到影響他人,假如你和我,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鼓勵身邊的人去發現他們潛在的長處,我們每個人不是都會變得更好嗎?
 
        批評會使能力減退,精神消沉,只有鼓勵才能令人的能力完全綻放,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領導者,請記得:
 
        原則六:只要稍有改進即給予讚賞「嘉勉要誠懇,讚美要大方。」

股市隨筆 ( 1 )

        今天共有四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 ( 1 ) ( 2 )」,「溝通與人際關係 ( 89 )」及「回應網友 – Joseph」。
 
        昨天市場上有很多消息值得注意。先看A股市場,上證指數升了2.48%,主因是兩個好消息,一是中國證監委副主席范福春在一個論壇上演說,說是股市期指期貨市場已經準備就緒,國內市場將開放期指視為利好消息。另一消息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規範解禁股流通的細則。我曾經提及511日中國證監會發出的漏洞百出的規範解禁股出售的規則,當時我猜測,深滬股市並沒有這麼一個「大額交易」的平台。上證所的新發佈的細則,報導的標題是「引入多對多交易模式,大宗交易制度變更在即」,本來是否有一個有效的大宗交易平台的結論,已經是躍然於紙上了,這個「平台」正在建設中!新的細則規定,大宗交易的買方如持有上市公司5%股權的,應在三個交易日內公佈,且不得再買賣該公司股份!其它細則尚有很多,僅比一條已值得回味,國內的網站上對A股將要轉勢的猜測非常多,情緒明顯轉趨樂觀。
 
        國際市場上油價大跌,則也是利好的消息,炒家借藉口獲利回吐,油價在短短兩日內跌去了十美元,油價走向真是誰也說不準,但這樣跌一下,刺破了油價祇漲不跌的神話,希望能緩和通脹預期。
 
        由此可以看到中國大陸限制油價的不合理,現在的政策等於在津貼最富裕的有車一族,讓他們繼續使用油耗量大的汽車。
 
        如果下週停牌的幾家電訊公司復牌,股價跳升,如果A股表現真的不錯,如果歐美通脹預期下降,則港股也會有好表現。

股市隨筆 ( 2 )

        昨天美國商務部發表了四月份耐用品訂單數字,四月份下跌了0.5%,遠比市場預期的好,而撇除了商用飛機和汽車訂單的下跌,耐用品訂單在四月份上升了2.5%9個月以來最好的。
 
        耐用品訂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而且是一個經濟領先的數據,耐用品訂單上升說明資本財投資在增加,包括基本金屬、機械、電子設備、通訊設備的訂單都增加了,當然僅僅看一個月的數據作不得準,但無論如何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市場預料,對第一季度美國GDP的修正數據即將公佈,第一季的增長,可能由本來宣佈的0.6%上調至0.9%

溝通與人際關係 ( 89 )

原則六)   如何激勵別人走向成功之道。 ( 1 )
 
        在十九世紀初,英國倫敦有位年輕人,滿懷大志想成為一個作家,但事事都不順利。他父親因為不能償還欠款而入獄,所以年青人祇受過四年正規教育,還經常要挨餓。後來他在一處破舊工廠倉庫找到一份黏貼標籤的工作,晚上則和幾個像他一樣的小男孩,睡在貧民窟的一個陰暗小閣樓裡。他喜歡寫作,但實在缺乏自信,每次都到三更半夜才偷偷溜出去把稿子投進郵筒,他怕別人知道他在投稿而譏笑他。他寫了又寫,但沒有一篇被採用,最後偉大的一天終於到來了,他的作品被採用了,雖然他沒有收到一文錢稿費,但那名編輯給他寫了一封鼓勵的信稱讚他。年輕人因為這突然而來的認可而激動不已,淚水滾滾流下他的面頰,年輕人從此更加發憤寫作,改變了自己的一生,這位年輕人就是英國的大文豪,查理.狄更斯。

回應網友 – Joseph

        Joseph
 
        謝謝你的留言。
 
        看了你對選股的思考,可以知道對於股市投資你已經入門了。
 
        中電絕對是一隻好股票,我曾在1990年揸中電直至2006年年底,現在又買回來,中電有自己獨特走勢,港股漲它可能反跌,港股跌它可能反而漲,因為市道差時,資金視它為避難所,市道好時,資金又去追逐更高增長的股份了,如你鍾意,可以小心觀察,待股價下落時適時購入,但目前14倍的P/E也不能算高。
 
        港交所也是一隻好股,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盈利增78.83%,最近雖然股市成交淡靜,新股上市也少,但也許正是購入的好機會,如果準備長期持有,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市場轉旺時,它又會帶頭上升了,特別現在延長了交易時間,而新股上市又已開始活躍。
 
        小小心得僅供你參考。
 
                                                                                       
                        好!

股市隨筆 ( 1 )

        今天共有四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 ( 1 ) ( 2 )」,「溝通與人際關係 ( 88 )」及「回應網友 – Gerald」。
 
        自從寫了這個Blog,我比以前花更多時間聽財經新聞,免不了聽到更多評論員的評論。談到股市的大趨勢,很多情形下,很多有經驗的市場內的人,都是看得到的,但是要預測特定的時刻,恒指會升或跌或升至某點,跌至某點,則百分之九十的機會是撞板。但身為評論員,他們的職業就是提供「預測」,告訴聽眾明天市場如何如何或告訴聽眾下星期股市應如何如何,這是很困難的工作,壓力很大的工作。於是圖表理論便變得十分有用,即使預測錯了 (十次有九次可能是錯的),則責任不在分析家,他是「依書直說」,有根有據。而如果錯誤的預測引起聽眾的損失,分析家也有寬慰自己的藉口。他的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他也有理論依據,錯的是無常的市場,因此,要當評論員,即使自己不信圖表理論,也不得不揀這理論來用,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所有的評論員幾乎無一例外,都會用圖表理論。
 
        圖表理論的致命弱點,是想用過去的市場走勢,總結出一套將來市場走勢的預測理論。而且這一套理論,從理論上來說是完全不理會市場的突發事件 (天災、戰爭等等),也不理會政府的政策,公司政策的改變等等具體的變數。實際上市場上發生的變化是有萬千種變化,每一次的大幅調整,理由也各不相同,但事後,圖表派總能在一串長長的數據中總結出類似的規律,但可惜的是那總是在「事後」而不是「事先」,這是圖表派常常誤人之理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