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7 四月, 2008

股市隨筆 ( 1 )

        今天共有三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 ( 1 ) ( 2 )」及「溝通與人際關係 ( 55 )」。
 
        昨天日本股市隨美股市高升,收市升155點,相當於百分之1.2。港股開市也升了200點,但收市微跌,相信是受到A股再次下跌影響,A股市場氣氛真是非常差。
 
        人民銀行決定從425日起再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繼續收緊銀根,但這也可以視為短期內央行已不打算加息,三月份CPI升百分之8.3在預料中,比上月略低,一季度GDP升百分之10.6%,如果考慮到今年的高通脹率,GDP的實質升幅應比表面看到的低得多。深滬股市續跌,A股的問題根本說不清,我在大陸兩、三個主要財經網站留意了好幾個星期,沒有看到過一篇言之成理的分析文章,祇見大家在猜政府會不會救市,又猜股市的底又在哪裡?唯一略有安慰的是成交量在不斷萎縮,也可以解釋為承接力薄弱,也可以解釋為拋售力量不大。
 
        原油還在漲,又創了新高,農產品更是大幅上漲。繼歐盟之後,美國也表示要檢討糧食/酒精的法案,由政府補貼從農產品生產酒精來代替10%汽油的計劃。自實行以來已經衍生出重大問題,這是一個得不償失的計劃,消耗大量土地、水資源、化肥,換來少少的汽油代用品,根本不划算。我去年初就提到此計劃祇在巴西成功是有其獨特原因,想在全球推廣是行不通的,今天農產品的大漲價是直接跟這一政策相關的,是布殊政府做的又一件蠢事。
 
        看到歐洲股市微升,美股期指也升,大摩又為「次按」撇賬51億,但仍有利潤,這些消息市場早有預期。美國企業盈利差,將會是陸續有來的壞消息,也許還要加上樓市方面的壞消息。但月底聯儲局繼續減息是好消息,各國聯手干預匯市也是隨時可能出現的好消息,美股就在兩股力量之間波動。

股市隨筆 ( 2 )

       現在是午夜12:00,我在電腦前,看到美股大漲了183點,理由是摩根大通銀行 (JP Morgan Chase & Co.) 公佈的業績比預期好,好成怎麼樣呢?比去年第一季度盈利下跌了百分之五十!第一季它撥了25億,加強資本儲備,撥了26億是壞賬損失,盈利每股68仙,比市場預期的64仙要好,股價升了百分之4
 
        此新聞引發很多感想,首先,市場對每一家大公司都在不停地進行分析評估,而且通常這種評估相當準確,因此沒有大的壞消息的預告,也就可以預期不會有什麼大的壞消息出現。其次,市場對金融股的業績公佈戒心很大,唯恐預測不準,如果結果比預測要好,反應就很強烈。同樣是Coca Cola的第一季報告,盈利升了百分之十九,但股價反而是下跌了,可口可樂的業績好也在預期之中,業績公佈後有人趁好消息出貨了。另一家大金融機構Wells Fargo也公佈了業績,祇下跌了百分之十一,可以相信對債券的大幅撇賬已經完成了。另有一消息是美國的新屋建築跌到十七年新低,提醒我們美國房地產衰退仍未到底,因此道指也祇是一個橫行的格局。
 
        美國的房子大多是單幢的,木結構+發泡膠的建築,建築週期短,開工容易,停工也容易,哪一天看到這些數據開始上升了,道指才會向上突破。

溝通與人際關係 ( 55 )

原則六)   多讓別人說話,處理抱怨的安全閥。 ( 1 )
 
        許多想說服別人,希望別人同意自己看法的人,往往因話講得太多反而得不到效果,其實最好讓他們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你更能了解對方是如何看法及理解相關的事情的。假如你不同意對方的觀點,通常會急於打斷對方的話,請盡量不要這麼做,這樣做很危險,通常如果對有仍有許多意見想表達,他就不會注意聽你講什麼話,所以你最好敞開心靈,要誠心誠意地聽。
 
        這個原則在商場上也管用嗎?
 
        Carnegie舉出的一個例子,朋友們當它是一個故事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一家大的汽車製造商,要購買一年內用的車內裝潢布料。有三家絲織品廠商,送去了樣板及報價,也都通過了質量審定,汽車公司通知三家供應商,在指定時間派出代表,出席一個會議,作最後的說明。
 
        羅先生是其中一家供應商的代表,他出席了會議,他向Carnegie班上的同學報告說:「我被引進了一間會議室,面對很多高級主管,還有該公司的總裁。那天我患了嚴重的咽喉炎,輪到我發言時我站了起來,但無論如何努力都發不出聲來,祇能在一張紙條上寫下我因患嚴重咽喉炎,不能講話。總裁就指定主管的工程師為我介紹我們公司的產品,那位工程師為我展示樣板,並說出了我公司產品的種種好處。接著大家開始了討論,我所能做的僅是微笑和點頭而已,這是個很特別的會議,我們公司贏得了那份訂單,那是我有生以來獲得的最大的一份訂單」。
 
        羅先生說:「我知道,若不是我不能開口說話,我一定得不到那份訂單,因為我準備譂釋的角度跟那位工程師的譂釋角度是不同的,經過這次事件我發現讓別人開口講話,實在有很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