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兩篇網誌,另一篇是「溝通與人際關係 ( 54 )」。
4月13日跟幾位文化界的朋友一起晚宴言談甚歡,席間有位朋友送我上下兩集「水滸傳」,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配圖精裝版,印刷精美,配有許多大概是電影「水滸傳」中的劇造,許多人物栩栩如生。
「水滸傳」我在二十多歲以前大約已讀過四、五遍,當時年輕,記性好,一百零八名好漢的花名與真名背得滾瓜爛熟,但當時人生經驗不足,對很多事不甚了了。我印象中宋江是個沒有用的人,論武功在一百零八將裡面恐怕要包尾,論智謀他常常走頭無路,求人救助,上了梁山也靠軍師吳用指揮打仗,這種印象在我腦海中幾十年,直到今天再翻閱水滸傳,才明白到宋江原來是個政治家、謀略家,有很強的組織能力。
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來,宋江上梁山之前,在梁山泊據山為王的是王倫,接著是晁蓋,在他們領導之下梁山義軍的規模很小,但宋江上山,在晁蓋逝世後被擁立為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聚義廳前方豎起一根大旗桿,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這是一種政治謀略。此此之前,在梁山上的「好漢」是什麼身份呢?說得難聽一些,是強盜,說得好聽一些是地方武裝,但自從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後,梁山士氣大振,我稱他們為義軍,也是因為他們「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梁山好漢成了正義的形象不能不說宋江政治謀略的成功,以後各方豪傑來歸不能不歸功於這種政治謀略。
另一件事是梁山英雄定座次。這是一件艱難的工作,特別是在當時的形勢下,每個人都是稱兄道弟並無尊卑上下地位之分,訂座次就要觸及每個人的既得利益,但宋江巧妙地想出了天降石碣這一招,這不是新橋。遠在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就有相同的一幕,但這一招非常有用,鞏固了宋江的地位,並將他推向神的高度,他是天上星宿下凡,而實際的結果是梁山泊上皆大歡喜、狂歡聚餐了一整夜,也沒有不服氣爭吵或出走的事發生。
以此看來我以前對宋江的看法應該大大轉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