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股價及大市的工具:P/E市盈率 ( 5 )
我們舉兩個例子來看一看市場為什麼願意追逐成長率高的公司。
匯豐銀行近年來每年成長率才百分之十幾,所以現在的P/E約為13.5倍,股價140元/股,每股盈利約為10.37元。
東亞銀行近年來每年的成長率都在百分之二十多,所以P/E約為24.5倍,股價44.90元/股,每股盈利1.83元。
假定明年匯豐的盈利增長仍為12%,則每股盈利為10.37 X 112% = 11.61,假定P/E仍為13.5倍,則股價是:11.61 X 13.5 = 156.79元。
而東亞盈利增長25%,則每股盈利2.28元,P/E仍為24.5倍,股價則為:56.04元。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高P/E的公司如果能維持高增長,它股價的增幅也跟著高速成長,比例上跟P/E的倍數一樣。
所以不必給一家公司的高P/E嚇跑,如果符合我們的選股條件,如果該公司的盈利增長率跟它的P/E倍數相若,這反而是一個好的對象。
通常一家公司的成長率放慢,它的高P/E也會降低。投資者買入高P/E的股票,首要的前提是預期該股的高增長,明年,後年仍能保持。如果預期該公司將來的盈利增長不能保持在以往的高水平,是不應該買入該P/E高的股份的,該股的股價或者下跌,或者長期牛皮,直至它的P/E降到一個合理水平。我舉一個例子:香港交易所有限公司剛宣佈了業績,業績亮麗,無疑是一家好公司,但明後年是否仍能錄得這麼高的增長率?大有疑問。能否維持60倍的P/E?是很難說的。我的感覺在70元以上,它就是太貴了,且看這個看法對不對?
這一篇裡還是不得已用了一些數學方式,但這是小學四年級的數學,一般買賣股票有這樣的數學水平就夠了。
如果我們想計算金融衍生產品期權的價格,就要用到高等數學了,將來我們也許有可能談到有關的概念,但我決不會搬出那些公式來嚇人,因為投資者本人是不需要做那些計算的,你祇要表示接受或不接受那個價錢。
說到這裡我倒是想提一提,計算某一特定時段的認股權 (OPTION) 價值的數學方程式,竟然是跟著名的麥克斯威爾電磁振動的公式,在形式上是一模一樣的!自然界中是否有奇妙的通則存在?當我從書本上讀到這一段的時候,那種驚訝的感覺,直至今天仍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