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3 十二月, 2007

股市評論 ( 1 )

        今天共有三篇網誌,分別是「股市評論 ( 1 ) ( 2 )」及「簡介投資大師 ( 10 )」。
 
        121日讀到「信報」姚遷先生的專評,他也將匯豐巨額撥備去挽救兩家持有SIV資產的公司的事跟「安隆」事件聯系起,猜想匯豐有質素差的資產隱藏在外人不知的賬戶內,里昂、高盛、花旗,全都有針對匯豐的報告,紛紛調低匯豐評級,假定迅速進入一個減息環境,則情況可能還好一些,不知匯豐能否捱過這一次的風暴,信貸機構莫迪 (Moddy’s) 1130日調低了匯豐的評級,並特別提出匯豐要加強風險控制,這樣的提法是很不尋常的了。

股市評論 ( 2 )

        中國財險剛公佈了業績,整體虧損,雖然金額不大,它主要是做汽車保險的。
 
        保險公司的盈利來自保費收入以及滾存資金的投資收入。
 
        但保費收入並非利潤,每張保單都要承擔或然的損失賠償,所以保費收入的利潤是保費收入減去成本,其中主要是員工的工資、花紅,以及實際發生的賠償額。
 
        滾存資金對保險公司來說,主要是買入政府債券的利息收入,另有一定比例的股票及其它債券的投資收益。
 
        財險總體錄得虧損,則是將投資收益也賠掉了,即它的保單賣得太便宜,問題是它能否提高保費?
 
        對保險公司來說,人壽及醫療保險等等是最安全的,因為投保人數眾多,數學計算出來的或然賠償率就比較正確。
 
        但也有計錯數的事。平安保險在90年代賣出過很多人壽保單,當時市場息率很高,那些保單承諾以高息計算,到期 (10年或20) 還本利,這一類保單都賠本,至今平安的賬上還有一筆近200億的或然損失。
 
        保險業是可以長期成長的行業,但經營困難、複雜,董事局及經理層的水平極端重要,財險更是風險大,全世界最大的勞埃德保險,十幾年前因風災、水災、大型飛機失事,賠得厲害,要股東不斷注資,它是非上市的、無限責任公司,今天如有時間我會去查一查現在還存在嗎?
 
        中國人壽及平保,幾年前股價是極度低估的,我也曾持有,後來它們的股價漲過了頭,我都減持了一半,今天股價較合理了,仍不能說有吸引力。中國國債利息增了,能提高它們的盈利,但影響很小。他們的業績一是要靠風和日麗、無災無病。二是要靠股市興旺,新股大量上市,股市波動時保險股的波動會更大。有一套計算保險公司內涵值的數學方法,下次有時間的話可跟朋友們一起探討。但困難不在於知道內涵值,困難在於股價相對於內涵值的倍數何為合理,那尺度太寬了,所以對保險股的價值,投資者的評估可以有很大差異。

簡介投資大師 ( 10 )

        【華倫.畢菲特 (Warren Buffet)
 
        在畢菲特開始集資入市時,道瓊斯指數大約在200點左右,他的父親憂心忡忡,認為股市已經太高了,入市要三思而後行,但畢菲特還是很快就開始了投資活動。畢菲特向他最初的合夥人承諾,「我們的投資建立在股票的內在價值的基礎上,不是隨波逐流,將盡力將長期資本損失 (而不是追逐市場的短期損失)減到最低」,後來的歷史表明畢菲特出色地兌現了他的承諾,他著眼於公司的長期展望,公司內在價值以及業務前景,不受股市短期的波動而影響,因而成就了他一生輝煌的事業。
 
        「合夥公司」成立時,畢菲特跟合夥人一起,制定了一個目標,年收益率要超過道瓊斯平均指數升幅10個百分點。從1957年至1969年,他確實擊敗了道瓊斯指數,不祇10個百分點,而是22個百分點。畢菲特聲名遠揚,越來越多人請求畢菲特管理他們的財產,那時畢菲特不僅買入公司的少數股權,他還通過大量購入,控制了7家上市公司。1962年他收購了一家處於困境的紡織品公司,波克夏.哈薩威公司,即是現在畢菲特控制的旗艦控股公司。
 
         1969年時,畢菲特決定結束本來的投資合夥關係,有部份投資者,由畢菲特介紹他們去了另一位基金管理人比爾.盧思,那是畢菲特在格拉漢公司工作時的同事,另一部份成員則跟隨畢菲特,將資產轉至波克夏.哈薩威公司,形成新的合夥關係,畢菲特此時有波克夏.哈薩威的控股權,他的資產已達2500萬美元。
 
        他最初的合夥人每個人都對他們十二年來的投資收益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