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2 一月, 2008

股市評論

        今天另有一篇網誌,標題是「簡介投資大師 ( 42 )」。
 
        有非常有名氣的股市分析家,昨天發表了他對新年的新預測,僅僅過去了兩個月,他的預測就從極端樂觀變成十分悲觀,提出的理由,一個是不看好匯豐,一個是調低中華電力的盈利預測,第三個是美國的經濟可能衰退。
 
        其實兩個月以前這些因素都已存在了,作為經濟專家不可能不知道的,唯一改變了的是這位評論家的心態,成為一位知名的評論員是不容易的,心理壓力很大,這兩個月港股很差,於是不敢看得太好,就修訂了看法。
 
        近一個月,大陸股市不斷上揚,大陸經濟依然很好,香港市面也是一片繁榮,為什麼港股獨憔悴呢?
 
        股市的長期走勢是由企業盈利推動的,長遠來說股市必能反映經濟,但短期股市的升跌,卻極大地受到資金流動的影響。
 
        假定香港股市中有大量美國資本在活動,它們持有巨額的港股,這些可能是基金,可能是金融機構持有的股份,在美國金融和信貸市場緊張時,很可能需要沽出它們在海外的資產,而港股流動性大,也許也都有了豐厚的利潤,因此是套現的最佳目標。而本地資金,中國在港資金,也明白這種情形,它們當然不願在高價接貨,於是有了必需要沽出的大沽家,但沒有人積極接貨,大市祇能陰陰地陰乾,每次上升,都有沽壓出現,這祇是一種可能,而資金流動及技術性的買 () 盤都可能影響股市。去年十月,許多人投資ELN Accumulate,在升市時更促進了升勢,但在跌市時,發行人將沽出相關股份,此時這種技術性的賣盤就會推低股市。
 
        但一切趨勢都是短暫的,優質的股份最後總會上升的。

簡介投資大師 ( 42 )

        【彼得.林區 (Peter Lynch)

 

        彼得.林區反對頻密地進出股市,一方面是交易費用高,另一方面是選股的困難,散戶要頻密地換馬依靠的資訊就是市面上的專家意見,但那是很靠不住的,頻密地換馬結果是換來一手的垃圾股。

 

        但彼得.林區也不像華倫.畢菲特那樣,絕對地主張長期持有,彼得.林區祇對他認為的「高速成長股」才會長期持有,他持有較少的「緩慢成長股」,他持有較多的「穩定成長股」。但如果這一類股票不論出於什麼理由,股價在短時間裡大漲了30%或以上,他就會沽出獲利。「景氣循環股」則要跟隨行業的盛衰購入或沽出,不能呆板地長期死。「轉機股」則要嚴密地注意企業重組的動態,決定沽還是揸。

 

        彼得.林區的經驗當然也有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