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另有兩篇回應網友「羅小生」及「投資新丁」。
【彼得.林區 (Peter Lynch)】
彼得..林區從韓戰退役後就加入富達基金,當然祇是做初級的股票分析的工作,後來升級了,負責一個較小基金,他的經驗很有趣。他說當時他選了一個股票,要將資料送給四位上司去批核,叫做「四重品質鑑定」,才能做出最後的買賣決定。研究工作是他做的,結論也有了,但要交給四位可能對此股票一竅不通的上司去批核,也是很怪異的一種制度。另外他又提及一種經驗,當基金經理買入了例如IBM或沃爾瑪時,如果它們的股價下跌,負責的主管祇會罵:「IBM在搞什麼鬼!」。如果投資經理買入了不知名的某股,而買入以後該股下跌了,則主管的負責人則會罵:「你搞什麼鬼?為什麼買入這種鬼股份?」由此可以看到,投資基金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基金經理也有一種羊群心理,大約一半的基金是跑輸大市指數的。
彼得.林區當然不同,他主持的基金,十二年中增值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