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7 一月, 2008

股市評論 ( 1 )

        今天共有三篇網誌,標題是「股市評論 ( 1 ) ( 2 )」及「股市中的技術性買賣盤及其對股市的影響 ( 3 )」。
 
        港股又跌了1300多點,美國及歐洲傳出的消息實在令人吃驚,投資工具SIV相對於投資的資本,現在價值祇剩下53%,英國房屋市場經歷了1992年以來最差的一年。即將宣佈業績的大公司從INTEL (世界最大晶片生產商) BHP (世界最大礦業公司),業績都很差,去年第四季度,標普500指數公司總體的盈利可能是負數!
 
        更糟的是在歐美金融體系可說處於水深大熱中時,聯儲局的教授們卻不見身影,任由市場猜測減息0.5厘還是0.75厘?格老的年代,對沖基金,長期資本基金投資俄羅斯債券失利,損失了30億美元,相關的交易祇牽涉百多億美元,格老已經不等聯儲局開會的日子,提前站出來減息安定人心,現在的聯儲局教授慢條斯理,每天在市場上不知要多損失多少財富?而在眼前這樣敏感的時候,聽住市場猜測不作表態,增加了市場的不穩定性,唯有耐心一些等聯儲局及美國政府表態,他們總要出來救市的,一是大幅減息,一是大灑金錢,現在是貝南克坐上直昇機的時候了。 (貝南克說過一句出名的話,他說美國不會出現通縮,因為聯儲局有印鈔機,必要時可以用直昇機來灑金錢。)

股市評論 ( 2 )

        其實我在這一篇裡想寫的是華爾街股市在1901年及198710月兩次大崩盤的故事,朋友們或許也會有興趣知道。
 
        190156 (星期一) 北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股價突然飈升,沒有人知道原因何在,但有許多人認為升勢不可能持久,於是開始拋空,到傍晚時傳言赫利曼 (當時的一個股票大亨) 在收集,想要全面控制該公司,摩根 (當時另一位股票大亨) 立刻進行反收購,企圖阻止赫利曼。
 
        58日雙方在爭奪北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消息傳遍市場,此時拋空的人已非常多,但股價已炒到半天高,且沒有賣家。到59日拋空者必需交收,北太平洋鐵路公司股票在三天裡從117美元/股漲到1000美元/股,拋空者陷入恐慌中,為了籌錢買入北太平洋的股票,他們不計價錢拋售其它一切他們手持的股票,而整個市場謠言四起,股票被瘋狂拗售,股市大跌,當時發生了流動資金短缺的危機,銀行將利息由4厘,調升到60厘,引發了一場股市大災難。
 
        198710月中,政府公佈了較預測高的貿易赤字,引致利率升高,同時正好有一個稅務法律在國會提出來,兩個利淡消息引起股市下跌,股市下跌觸動了自動的電腦沽盤,當時的程式沽盤都設計成標準普爾指數下跌10%,就沽出50%的持股,所有大基金幾乎都用相同的程式,於是一個程式沽盤觸動另一個程式沽盤,就像雪崩一樣。當時標普500指數期貨剛開設不久,股市的下跌引來期指的沽空盤,情勢一發不可收拾,在五天內美國股市跌去了30%,結果紐約證券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董事會斷然決議,暫停一切電腦交易盤,聯儲局也站出來,表示會提供資金,事件才平息下來。當時市場上其實沒有特別的事發生,技術買賣盤本身出了問題。
 
        我將這兩個古老故事找出來,是要想說明股市有時是很不理智的,但1987年美股很快復原了,反而是港股受到拖累,元氣大傷,對我來說依然記憶清晰.當時身邊有多位相識的朋友,損失慘重。
 
        同時我也想提醒朋友們,那些大基金設定電腦程式是有道理的,大家不妨自己體會一下,跌市時沽出一定比例的股票,升市時買回,大原則是這樣,具體怎麼操作每人情況不同,應該自己決定。

股市中的技術性買賣盤及其對股市的影響 ( 3 )

        現在市場上很活躍的一種窩輪買賣叫做「牛證」「熊證」,「牛證」就是買恒生指數在一個特定時段裡升,「熊證」就是買恒生指數在一個特定時段裡跌。恒生指數不是股票,所以「熊證」「牛證」沒有實物交收,到時候羸家收錢,輸家賠錢。在操作這種「牛」「熊」證時,發行商以一個溢價發售,理論上祇要市場有人接受,它的溢價怎麼訂都行,然後根據一種頗為複雜的數學方程式,發行商要持有 (牛證) 或沽空 (熊證) 恒指成份股,然後根據市升 (或跌) 來調整 (買入或沽出) 他們的持股量,發行商在大市急升或急跌時,也有來不及補倉 (或沽空更多) 的風險。技術上來說他們是穩賺發行時的溢價的,買賣「牛」「熊」證的人越多,發行商持有 (或沽出) 的股份就越多。這些股份的買賣集中在恒指權重大的股票上,這種買賣的數量可以很大,這些買賣也是跟該等股票的質素無關的,是股市中的技術性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