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0 一月, 2008

股市評論

        今天另有一篇網誌,標題是「簡介投資大師 ( 40 )」。
 
        昨天港股表現很戲劇性,由於前晚美股大跌了250點,根據以往的經驗,港股不跌1000點也會跌800點,開市時真的下跌了,最低時跌了大約350點,但中午時開始回升,收市竟升了502點,成交量也增加了。
 
        我留意到昨天歐洲市場還是跟隨了美市跌了不少,如果美股開始後守穩歐洲市場應該也會回穩。
 
        在香港股市中活動的資金及大經紀行,在三十年以前主要是英資,當時香港股市很小,也吸引不到美資的大行。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香港股市壯大,美資進來了,香港本地資本也在累積,所以主導市場的主要是美資,本地資本在迅速壯大,但起不到主導作用。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日本資本曾經大規模介入,但隨著九十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的爆破,日資迅速地撤離,搬資本回國內去救市了,今天日資,英資的影響力都很小了。
 
        踏入二十一世紀,特別是0405年以後,中資開始迅速進入市場,今天美資,本地資本及中資是市場的主力。而隨著美國霸權的衰落,美國的過度消費,美國的國力在減弱,美資的財力也在減弱,每一次美國國內經濟有問題,都會有美資從香港股市撤走,情形就像英資和日資的削弱一模一樣,當然美國依然很強大。美資影響力的減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變化正在發生,我們看到並見證著這一過程。漸漸地在那些外資大行裡的戶口,有許多錢可能是來自中國的,將來也可能有一天,香港市場上活動的大經紀行漸多中資的面孔,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港股會不那麼緊貼美股,會有自己的獨立走勢,可能更多地受國內股市影響。

簡介投資大師 ( 40 )

        【彼得.林區 (Peter Lynch)
 
        彼得.林區將上市公司分成六種類型。
 
     1) 緩慢成長股
          許多今天成長緩慢的股份,例如發電公司,在5060年代都是快速成長股。
 
          任何快速成長的產業,最後都會成為緩慢成長股,如果企業盈利每年增長祇
    有2 – 4%,它們能派發穩定的股息,但投資價值不大。
 
        2) 穩定成長股
          例如PG公司 (Procter Gamble Co. 日用化學生產商,現在仍是恒指成份股)
 
          彼得.林區說他投資在這一類公司,如果年增長10 – 15%,他會繼續持有。
    如果在兩年內漲了百分之五十,他會獲利沽出,待該股回落再買入,或轉投
    資到其他企業上。
 
        3) 快速成長股
          這是彼得.林區的最愛,每年增長20%或以上,長期持有,盈利以五倍甚至
    十倍計,這要依靠投資者的眼光去精挑細選。快速成長的公司,並不一定屬
    於快速成長的產業,在緩慢成長的產業中,祇要能找到擴展的空間,有辦法
    的業者一樣能夠快速成長。例如百威啤酒生產商 (Anheuser-Busch) 能大幅搶
    佔啤酒市場,而萬豪酒店也因為經營成功,而能在緩慢成長的酒店行業中每
    年成長20%
 
        4) 景氣循環股
          房屋建造業、汽車製造業、航運業等等,有明顯的循環週期,在行業轉入景
    氣時投入,行業開始衰退前退出。
 
        5) 轉機股
          指的是本來經營有問題而開始陷入困境,但經過重組又獲得生命力的公司。
 
          德州儀器公司 (Texas Instruments) 198310月決定退出長期虧損的PC
    場,當時錄得大幅虧損,但它專注於晶片及國防電子儀器的業務上,四個月
    以後股價從101美元/股跳升到176美元/股。
 
          這一類公司提供了重大的投資機會,但投資者要懂得分析。
 
        6) 資產股          
          有些公司不為人注意,但公司擁有重大的隱形資產,股價嚴重偏低。
 
          彼得.林區將各類股劃分,並用不同的方法來操作他的投資,這一段對我們
    在學習股票投資的人來說是很有參考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