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1 一月, 2008

股市評論

        今天另有兩篇網誌,分別是「簡介投資大師 ( 41 )」及「回應網友 小凡」。
 
        再談「次按」危機。
 
        最近讀了一些資料,盡量了解多一些所謂「次按」危機,規模有多大?影響會有多深?多長遠?
 
        所謂「次按」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是信貸機構過度寬鬆地做按揭,貨款給那些「信用次級」的人,樓市一逆轉,許多人都不供樓了。
 
        從美國「President’s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的統計資料來看,2005年至2007年間新做的按揭大約為6萬億美元,其中大約兩成是「次按」也就是1.2萬億元,其中大約有30%是真的發生問題了,總值約為3600億,這其中有相當一部份可以經過債權人收樓,再轉售給信用良好的用家,但損失的價值應當在1500億元左右,那是要由捲入其中的各種投資基金,金融機構以及富有的外國投資者來承受的了。
 
        如果再設想得壞一些,許多按揭合約在優惠期到期之後,要付相當高的利息,許多業主是難以承受的。如果他們也選擇放棄供樓,則先前提到的1500億美元損失,可能再要加上400億。這一批業主是能負擔現在的優惠利率的,現在政府創議凍結利息,是想幫助這一批人,當然金融機構在可能的情形下也樂意合作,減輕眼前的損失。所以最後「次按」引起的損失大約在2000億美元左右,有相當部份已經撇了賬了,有更大部份,遭受損失的基金或個人也祇能為他們的不謹慎付出代價了。
 
        美國現任財長保爾森17日提及,白宮不會倉促推出刺激經濟方案,將來的方案一定是會有強烈針對性的,幫助那些還有能力,但負擔不了按揭優惠利息而要付高息的家庭。
 
        聯儲局減息是直接幫助供樓人士的最見效的一招,現在許多人估本月底聯儲局將減息半厘,去舒緩樓市和金融市場的緊張,加上政府可能推出的救市措施,信貸市場緊張將會舒緩,而亞洲的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在這場風暴中實質的損失不大。
 
        雖然這一次的「次按風暴」對很多人來說有切膚之痛,但隨著時間推移,問題總是能解決的,即使可能拖許多年,但那也祇是當事人的事了。
 

簡介投資大師 ( 41 )

        【彼得.林區 (Peter Lynch)
 
        合理的回報率。
 
        彼得.林區以他的經驗提出,每年期望股市投資回報25 – 30%是不可能的。
 
        但每年如果回報4%5%6%,也是太低了,說明你的操作有問題,他不讚同將期望的回報訂得太高,因為當你達不到那麼高的回報時,你會有一種挫敗感,你可能在錯誤的時機放棄堅持下去,你也可能採用過於冒險的策略去達致高回報,那麼是很危險的。
 
        以彼得.林區的經驗 (1977 – 1990年美國股市) 回報率應在9 – 10%之間,如果長期能夠做到就已經很不差了,當然對好的基金經理人來說,可以做到回報率13 – 15%
 
        有時一年會有30%的回報,然而下一年可能祇有5%的回報,那一點不出奇,所以我們談的是長期回報率能達到10 – 14%,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回應網友 – 小凡

        小凡:
 
        自去年11月以來,港股跌了不少,中資銀行股也跌了不少,當然有很多原因:歐美的「次按」問題,造成市場銀根緊抽,歐美很多銀行和金融機構損失慘重,金融股不被看好,而大陸推出宏調,限制銀行的信貸,種種不明朗因素造成人心虛怯。以工商銀行為例,去年1029日收市股價7.26元,今天是5.45元,跌了24.9%。但從我們了解到的大行分析報告,以及工商銀行發言人發佈的信息,其實工商業務很正常。如果它去年盈利增長60%,則08年預測P/E大約18倍,以它的增長率來看P/E不算高,現價也很貼近200天平均線,即過去一年入市的平均獲利盤獲利也不多了,沽售壓力會減少,這些指標都看得出來現價很合理。如以長線投資的角度來看,肯定可以買入,但市場是測不準的,仍可能會有下跌的空間,但我相信期以一年或兩年,漲回7.26/股,是很合理的事,這些大銀行祇要國家經濟好,人民收入提高,它們的盈利總能穩步提升的。
 
        結論是可以買入,不要怕跌,要有耐性,長期持有。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