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學初興與從政無門 ( 2 )
孔子認為辦教育也是參與政治,有人對他熱衷於教育而不熱衷於從政感到不解。他解釋道:「【尚書】說孝就是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把這樣的道理應用於政治,也就是參與了政治,何必一定要做官呢?」
孔子辦學是打破了傳統,在這以前教育為貴族官府所壟斷,即所謂「學在官府」。
在春秋後期,隨著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這為專門從事文化教育事業的「士」的階層的形成或準備了條伴。 (註)
註:【在古代,生產力是十分低的,每個有勞動力的人,都要辛苦耕作或採集,才能獲得足夠的食物。古代的賢君「堯」跟「舜」都是住在簡陋的草屋中,屋子漏水「舜」要親自爬到屋頂上修補】。
沒落貴族的子弟如果無祿可食,常常憑借自己的文化知識進入「士」的階層,藉此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