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留言。你的問題切中要害,在投資策略上很值得探討。
股市中有一種是牛市形態,周圍一片大好形勢,股市大漲小回,買入就賺錢了,在那樣的情形下,如果手持股票短期內大漲,例如二、三月內漲了30%, 則應該沽出部份持股,例如50%,鎖定利潤,在大市"小回”時在較低價再吸回。
股市中另有一種是熊市形態,從去年十一月尾開始至今年三月,就是很典型的大跌市,這一次的跌市巳是很猛烈的一次了,在這樣的時候如果沒能在事前減磅、走避,也應該在跌市開始時跟著沽出,例如恒指跌10%,就沽出20%的手持股票,恒指如果再跌10%,就再沽20%至30%的手持股票,目的是手持現金,減少在跌市中的損失,最終的目的是在儘量低位買回沽出的股票,迎接下一個升市。
另一種股市形態是"橫行波動市",從三月份我就提到道指(美股)13000點及恒指25000點很難升破,恒指將在23000點至25000之間牛皮。最進取的策略是高沽低買,賺5-10%的波幅差價,當然有現金的可以逢低吸入,也可以以不變應萬變,靜以觀變。
前提是我們買入的都是大藍籌,好股票。
在沽出的時候,著眼不是退出股市,是在更低價買入沽出的股票。
三月份時,提到的上落市格局,美股依然,但港股由於受A股拖累,不再那麼確定了,我們不知道A股會壞成怎麼樣,最好的方法就是減持股票,增持現金,目的也是在更低位買回自己沽出的股票。
你可能投資股市的經驗不足,通常"買入"的決定較易做出,但很多人很難做出"沽出"的決定,賺的時候希望賺得更多一些,蝕的時候更不捨得沽,這是經驗問題,實際上我們要習慣"沽出",或者是鎖定利潤,或者是待更低價買回,"止蝕"的概念是完全錯的,在買入的時候先設定一個"止蝕"價位,到了那個價位你就必須沽出,但很可能你今天沽,它明天就漲了,如果你買入的是優質股,經過事先的詳細分析,買入價位也合理,是不應預設"止蝕"位的,除非整個大市形勢大變。
在你的例子中,中人壽是一隻好股票,你是在近兩個月內買入的,當然最好的策略是高沽低買,漲到33元至35元應該沽出它,待低位再吸入,當時沒有沽也不必後悔,中人壽仍是盈利良好的公司,它的"內在價值"有專家計算過,遠遠沒有反映在股價上,是A股的技術因素(大批大小非解禁)拖低A股,當然也拖低中人壽,將來股市反彈時,這一類優質龍頭股一定是帶頭反彈的,你的資本也是閒資,不急著要沽的,完全不需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