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港股跌了258點,還是相當多的,有些令人感到意外,特別是A股是上漲的,港股沒有跟,現在通貨膨脹來勢洶洶,昨天寶山鋼鐵廠跟澳洲鐵礦供應商的合約,08年比07年礦石漲了百分之八十多至百分之九十六,令人嚇了一跳。政府要限制鋼的出廠價,能限制多久呢?限價之下又會出現一個鋼鐵短缺,這是略有常識的人都看得到的,不限價吧,通漲立刻上升,汽車、造船、建築,哪一行離得開鋼材?為了限價,石油企業廣泛虧損,電力虧損,接下來鋼鐵、汽車、航空都可能出現虧損,又怎麼辦呢?外資今年上半年還大量流入中國,中國政府都不清楚,怎麼會外匯盈餘那麼大?我也不明白,外資去中國為什麼目的?如果看好人民幣會升,流入的外資也必需有個落腳點,中國股市那麼跌法,那麼沒有預測性,地產也風雨飄搖,外資去了哪裡?不明白。今天有消息有外資資金已經全數撇出中國市場,如果趨勢持續,則是合理的,中國資本的流通性過剩可能會緩解,央行也可以不必緊張地抽緊銀根,總之現在氣氛不太好,從這次發改委調升油價的舉措看,政府深深地捲入市場中,將會製造出更多的問題,政府是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長遠的影響放在一邊了,政府甚至可能出台救市政策,如果真是這樣,到時候跟着炒一轉,記得在高位出一些貨。
美國也是通漲來勢很猛,滯脹的格局正在形成,現在的形勢跟三個月前有所不同,聯儲局陷入兩難,不加息則通漲要升溫(實際上小幅加息,通漲也還是會升溫),加息則經濟要陷入衰退,聯儲局的策略是盡量拖一段時間,希望藉提升美元及外交干預(逼油國增產,對期貨交易設限等等),抑制通漲,暫不加息,讓樓市可以喘一口氣,療療傷,從歷史經驗看,每一次的通漲都是在某一次的衰退中戈然而止的,所以投資者要採取適度的謹慎的態度。
現在如想沽貨,有DECUMOLATOR跟以前的 "I Kill You Later"是一樣的,但是倒過來做,可以將手持股票以一個較高價沽出,大約比市場價高12–15%,由於沽出是必需手持現貨,所以風險比較少,祇要手中有貨交出,就沒有未了的責任,但這祇是沽貨策略的一種,由於莊家有knok out的權利,所以不保證售出的股票在跌價時都能售出,但似乎大跌,急跌的風險也不大,即knok out投資者也沒有額外的損失。
我祇是借此機會介紹一下投資工具,各人情況不同,應根據自己的決定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