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5 十一月, 2021

雜談

        「通脹重臨?」

        美國發生高通脹已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當年通脹失控,通脹率最高升至15%,當時聯儲局主席伏爾克不斷加息,最高曾加至20厘才將通脹壓下來,這麼高的利息當然引發衰退。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算起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美國未見過通脹失控。

        今年以來美國通脹不斷上升,10月份官方的統計數字是6.3%,要知道市場共識合理的通脹率僅是2%,現在遠超這個數字了。

        聯儲局局長鮑威爾和財政部長耶倫都說高通脹是暫時的,大概會繼續到明年下半年就會回落,他們沒有詳細解釋他們的理據,可以理解為全球的產能其實很高,疫症引致的生產鏈斷裂和紊亂祇是暫時的,但現在工資都在上升,工資是祇升不降的,生產成本上升跟需求巨大 (跟鈔票泛濫有關),共同推動通脹,這一次可能通脹真的會重返。2008年金融海嘯跟2020-2021年疫症都是靠央行發鈔渡過的,雖有危機,但世界經濟幾乎是無痛地渡過了危機,但當高通脹來臨時,別無選擇,祇有加息一條路,加息對經濟來說是痛苦的,大多數企業都要勒緊褲帶,槓桿太高的企業可能捱不下去。

        COVID是百年未見的,全球的大規模QE也是百年未見的,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是歷史上未見過的。

        現在貨幣是一張紙,沒有了掛住貴金屬這個錨,政府赤字沒有底線,各國國債所代表的財富在經濟體系中其實是不存在的,經濟體系建築在浮沙上,我們能依靠的祇是實際創造價值的農業,工業的經營活動,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多,沒有理論能解釋今天的經濟現狀,沒有理論能指出未來的變化方向,陷阱處處要提高警覺。

        附帶提一句,幾十年都沒有高通脹,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幾億廉價勞動力進入全球生產鏈,八十年代初中國工人的工資祇有香港工人的十分之一,美國工人工資的三十分之一,大量中國廉價勞工生產效率都非常高,令所有製成品的成本大降,全世界才享受到幾十年的低通脹。時至今日,中國的勞工成本仍是遠低於歐美日發達國家的,中國仍有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