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兩篇雜談。
「中國樓市的限跌令」
新聞報導中國有幾十個二、三線城市發出了「樓價限跌令」,限止發展商賣樓不能低於一個政府規定的底價,目的是防止「發展商惡意地降價賣樓」。
不知道這樣禁令如何執行?要不要立法?還有沒有對市場經濟和私人產權的一點點尊重?發展商為什麼要降價賣樓?因為銀行舉債,市場發債,上市集資種種資金補充的路都堵死了,就剩下賤價賣樓套現這一條路,這一條路也堵死了,民企發展商已是無路可走。
昨天新聞,發展商向銀行發債這篇門已開啟,首批大約300億元人民幣,多是國企的發展商,它們儲足了彈藥可以來收購民企的優質資產,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大量資產從民企轉到國企,財富的乾坤大轉移大概就要發生。
「中美元首視像會晤」
中美元首視像會晤已經結束,雙方談了有三個小時,前半部還是實時公開轉播,後半部是密談了。
這對雙方肯定是好事,管控緊張關係,不會發展到衝突的地步。
可以解讀為美國開始接受現實,承認中國是影響力巨大的大國,美國也準備平等地跟中國談實務了。
中美兩國意識形態不同,中國的崛起影響了美國的國際地位,所以美國重返亞洲以後,它的政策就是要壓制中國,甚至希望中國垮掉。特朗普跟中國打了兩年貿易戰,科技戰,結果是美國自己很痛,而中國並沒有倒下,經濟力和軍力反而更強,所以拜登說美國政策並非想改變中國現體制,也堅持一中立場,反對台獨,這符合中國利益,而習主席則表示願與美國合作。
以後在科技,國家安全領域,向第三世界提供援助,這些方面,中美仍將激烈競爭,但兩國經貿,氣候等議題上會合作。
特別是經貿,這是利益所在,美國希望削減中國貨的進口稅,降低它國內通漲,但要用這張牌交換其它利益,大概是要中國購買更多美國貨,對美國公司進一步開啟市場,相信談判已在密鑼緊鼓進行。
美國離不開「中國製造」,中國也離不開美國的農產品及高科技產品的供應,雙方有共同利益,所以不要提脫鈎了,雙方會走近,關係會緩和,實質的東西相信很快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