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十二月 2020

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最近在中央反壟斷政策的陰影下,阿里巴巴 (9988) 從每股306元跌至200元/股,現在形勢漸漸明朗,中央很不滿意螞蟻金服的經營方式,主力是整頓螞蟻金服,消息傳來螞蟻金服的金融業務,該領牌 (接受監管) 的領牌,然後增資成立獨立的金控公司,很可能讓國家的大銀行增資入股,問題就解決了,螞蟻金服的支付寶,業務應可繼續。

        至於阿里巴巴旗下網購業務應不受影響,網購有需求,有社會效益,而且淘寶,天貓有過千萬店舖在營業,牽連的人跟事太複雜,不能影響他們生計,所以阿里巴巴的業務受反壟斷影響應該不大,阿里巴巴現價就有很高投資價值。

雜談

        「中歐簽定投資協議」

        執筆前剛看到新聞,談了7年的中歐投資協定在雙方領袖視訊會議中正式敲定了,其中的利弊得失先不去分析,我的第一反應是美國的聯合西方盟友共同圍堵中國政策還沒開始就已經失敗了,美國等着上任的國家安全顧問還特意發了一段推特,對中歐簽投資協定表示「嚴重關切」,但似乎沒有人理會他,趁着美國領袖真空期造成一個既成事實,美國的影響力在迅速衰退,時間跟英國正式脫歐巧合,我在想如果英國留在歐盟,可能美國還多一個幫它在歐盟內說話的人。

        英國脫歐,很多人都看淡英國,它從二次大戰前的世界霸權,淪落到今天一個三流國家,但英國人是很務實的,它可能更願意做一個主權獨立的三流國家,脫歐的決定可能對英國來說是好的選擇,安分守己,減少移民,搞好本國的事它可能已滿足了,不介入或少介入世界上的麻煩紛爭,英國能與時並進,勇敢選擇自己的路,前途未必是差,也許能像瑞士那樣成為一片綠土。

股市隨筆

        「美元指數破90」

        報筆時美股開市,美元指數跌破90,這是一個重要心理位,下一站可能是88。

        美元弱勢已是市場預期中,剛通過了9000億舒困方案,拜登表示他上台後會推規模更大舒困方案,眾議院已經通過了新的每人派2000美元的方案,有點像預演排戲,共和黨的眾議員也都投了贊成票,這樣子亂印鈔票美元怎麼不跌?

        美元下跌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今天的世界幾乎所有資產都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元下跌資產價格就會上升,商品會上升,股票會上升,甚至服務業收費也會上升,結果是富人更富而依靠工資收入的會更窮。

        美股又創新高,日本股市創27年新高,德國股市也創新高,A股很特別,高了就有大沽盤,不知是否國家在「維穩」?港股也憔悴,中美貿易戰,國安法實行,美國的制裁,總之事件不斷,但疫苗出現,港幣跟隨美元走低,都有利港股,祇要選股正確,賺錢的機會還是有。

        港幣走弱,香港經濟就會好,百試百靈,而實施國安法,等政治事件再過一年世界也淡忘了。

雜談

        「再談疫苗」

        現在可選擇的疫苗大約有八隻。

        美國有兩隻,輝瑞和莫特諾。

        中國有五隻,成熟可用的是三隻,一隻是中國國藥研製的,一隻是科興藥廠的,另一隻是復興醫藥集團的。

        英國有一隻,牛津大學跟阿斯利康合作研製的。

        輝瑞和莫特諾的疫苗,原理都一樣,實驗室中合成刺突像新冠病毒一樣的化合物,但不致病,可激發人體內產生抗體,現在已在全球很多國家應用,但是這是一種全新的製造疫苗的方法,以前從未用過,沒有過往歷史參考。而第三期測試除了發生嚴重過敏,還有大約14%的接種者接種後發燒。

        中國科興,中國國藥的疫苗,是採用傳統的滅活病毒方法製造,接種後免疫率大約90%,第三期試驗沒有嚴重的副作用,接種的人發燒比例大約3.3%。中國復興的疫苗就是輝瑞疫苗,復興代為在中國生產和發貨。

        英國牛津跟阿斯利康合作研製的疫苗,是將COVID-19的病毒連接在一種無害的腺病毒結構上,試驗過程一波三折,接種以後發燒的人大約佔10%。

        根據香港病毒學家的意見,如要他選自己要打的疫苗,他會選中國國藥生產的疫苗,疫苗傳統,公司也可靠。

        他不傾向用英國牛津-阿斯利康的疫苗,他認為所謂無害的腺病毒,也就是新疫苗的載體,本身也能引起人體免疫反應,令情況複雜。

        以上是綜合了專家意見,僅供大家參考。

雜談

        「用博奕理論很多事可以預料結果」

        我在十二月十五日寫了「英國會無協議脫歐嗎?」結論是不會,雙方最後一定談得妥,果然雙方已宣佈達成英國脫歐協議,這是雙方博奕的格局,雙方有重大的共同經貿利益,當時在爭論的是捕魚權益分配,那在經濟上並不重要,容易妥協,不能為小議題耽擱了重大利益。

        記得2011年爆發釣魚島爭議!中日之間當時劍拔弩張,我博文就指出最後結果是雙方都堅持主權,但雙方都不會派人登島,爭議可能長期存在,但雙方會淡化處理。結果一如所料,因為中日之間有共同的重大的經貿利益,雙方都不願局面惡化,影響根本利益,總會找到雙方可接受的某種安排,就像現在這樣。

        在雙方博奕的情況下,從雙方勢強勢弱,事件的嚴重性,雙方可動用的手段,通常都能找出一個雙方利益的平衡點,也就是事態的結局。

        前提是假設雙方都是理智的,會追逐已方可以達到的合理的最大利益。

        如果是多於三方博奕,情況會複雜很多,但考慮各方關切的最大利益,剔除許多次要因素,通常也能預測合理的結果。

        現在美中之間博奕,也可用此思路來分析。

        最初,美國以為它超強 (特朗普這樣想?),想要壓垮中國,希望通過關稅和高科技封鎖手段克制中國,最好中國發展停滯,甚至內部不穩,不惜自損800,損及自己經濟。

        近兩年裡美國對中國一直採取打壓政策,不惜自損,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壓制中國崛起,另一個是釜底抽薪,希望工業鏈向其它地區轉移,從根本上動搖中國。

        但經過了兩年,中國雖有損傷,但損傷不大,整體出口不跌反升,美國佔中國出口比下降,重要性也在下降,反而美國農產品以及其它產品對中國出口依賴增加。

        隨着新總統上台,美國博奕方式會變,美國自己也痛的政策不能再用,因為美國商界激烈反對,美國政府能使用的手段其實不多,兩國關係惡化也不符合美國利益。

        祇要中國採取溫和的對美外交,不主動挑釁,不主動挑起爭端,恪守老二的地位,美國的政策也會理性化承認中國崛起的事實,雙方在科技;南海;意識形態上的爭鬥會延續下去,但保持外交,保持交往,雙向發展經貿關係會成為今後美中關係主流。

xmas 2020

雜談 ( 1 )

        首先祝各位網友聖誕節快樂。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 ( 1 及 2 )」。

        「黃土高原變綠了」

        提起黃土高原,一般中國人不陌生,它地處陝西北部中部,還延伸到其它省份,總面積有65萬平方公里,是一種很特別的地理環境,堆積的黃土有二百公尺高,黃土層土質很鬆,不儲水,那裡又比較乾旱,所以歷來都是黃禿禿的一片,植物很少,這裡是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共產黨發源地延安,就座落在黃土高原上。

        我年輕時曾去那裡鄉村兩個月,住在農民家裡,主要農作物是小麥,一畝地祇能收二百斤,而種籽就要用掉二十斤,貧困可想而知。那裡的地裡舖滿了鵝卵石,為的是壓住土層免被大風吹走,也可起保墑的作用。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起,政府提出一龐大計劃,在黃土高原區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地上不種小麥,改種牧草和植樹,每家每戶種了多少棵樹,多少面積草,由村裡派人核實,政府給予補貼,保證收入不低於種糧,荒山荒坡也承保給每家每戶,種樹種草也給補貼,經過三十年經營,黃禿禿的黃土高原已是一遍綠色,果樹有收入,主要是蘋果,草可以割下來餵羊,餵牛,農民生活大大改善。

        黃河以前泥沙多,就是因為流經黃土高原,大量泥沙到下游平原,水勢一緩就沉降在河底,令河底不斷升高而兩岸百姓不斷加高堤岸,而河床比地面高是很危險的,逢到洪泛,只要一處堤岸崩潰,河水到處泛滔,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改道,原因就是河床高出地面,沖出的河水回不去本來河床,黃河曾經流入准河,從准河的入海口入海,現在山東段的黃河是人力造出來的,河床也已經高出地面很多,但現在沒有泛濫的危險了,因為上游城市和農業大量引水,黃河流量不足,每年枯水期 (秋天) 都會斷流,近年來氣候變化,中國西北降雨增加,加上黃河水利有了中央調控,山東段黃河也很少斷流了。

        由於黃土高原綠化了,植物保護了土壤,黃河中的泥沙大大減少。

        從黃土高原的變遷,可以看到近幾十年國土建設的偉大成績。

        看到青山綠水,看到筆直的高速公路和高鐵,看到人民服裝打扮的進步,看到城市的高樓大廈,心中是很高興很感動的,香港很多人不了解大陸的進步,用有色眼鏡看大陸,可能彼此溝通不夠,希望假以時日,雙方能有多些理解。

黃土高原的蘋果園圖片 1
黃土高原的蘋果園圖片 2

雜談 ( 2 )

        「特朗普還要表演」

        特朗普的任期祇有不到一個月了,他的團隊也樹倒猢孫散,但他要做一個「另類」的總統做到底,還要搶佔頭條新聞。

        昨天的新聞報導,參眾兩黨經過三個月爭拗好不容易大比數通過了新一輪9000億美元舒困方法,送交白宮等總統簽字就可以派錢了。但特朗普突然表示他很不滿意這個方案,每位美國公民派600美元太少了,至少要派2000美元才行,揚言他不會簽署,參眾兩院的共和黨議員都很錯愕,從頭至尾特朗普都是知道這個舒困方案的磋商進度的,他從沒表態反對,怎麼到最後一刻表示拒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在找機會討好選民,他作為總統是對人民關懷和慷慨的,議會的老爺們太小氣,但這樣低劣的表演,卻妨礙了重要法案的推行,讓政府行政部門亂了套,共和黨的議員都被激怒,民主黨本來提出的方案,倒是要多派一些的,被共和黨阻撓,祇能通過一個折衷方法,現在總統這麼說,民主黨領袖佩洛西偷笑了。

        昨天稍晚一點的新聞,白宮宣佈特朗普否決了議會通過的7400億美元國防預算法,特朗普再上頭條新聞,對美國來說兩黨通過的議案,關乎政府運作的,很少會被總統否決,特朗普不斷搞事,直到落台方休,現在坊間有傳聞,一月六日特朗普會製造驚人事件,希望是假消息,特朗普已是等著落台的總統,很多政府部門他都指揮不動了,應該搞不出什麼事來。

雜談

        「中國已達全國小康」

        中國的十五年脫貧政策已經基本達標,全國平均生活水平已達小康,人均GDP已達8000美元一年,這已不是口號,而是今日中國的實況。我很喜歡看中央電視台有幾個節目,一個叫「致富經」,一個叫「科技苑」,一個叫「大基建」……,類似項目還有不少,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黃土高原真的變綠了,黃河水的含泥量也大幅下降,全國現在禁止伐木已有二十年了,木材靠進口,最近又頒下新政,長江禁捕魚,靠在長江上捕魚為生是有27萬人,政府安排他們轉業,破爛漁船高價賣給政府,漁民有錢搬遷。

        全國水質都有大改善,污染環境的重罰。

        最有趣的是很多人有腦筋,勤勞,很快致富了。有一個湖南鄉村的青年,進了大連農業院,學會了養蚯蚓,畢業後回家在自家的六畝地上養蚯蚓,原料是不要錢的牛糞,豬糞,養出蚯蚓是值錢的飼料,發達了。

        以前世界咖啡豆的最大生產國是南美的哥倫比亞,現在越南是咖啡豆生產世界第一位,而中國雲南許多以前的荒山裡,現在也有人去承包,大量種植咖啡和芒果,大概幾年以後中國的咖啡豆產量會是世界第一。中國人,因為是在為自己致富努力,所以不少人都有創業的衝勁,十四億人努力工作,國家前途無量。

黃土高原的蘋果園圖片 1
黃土高原的蘋果園圖片 2

雜談 ( 1 )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 ( 1 及 2 )」。

        「中國政府反壟斷」

        中國共產黨最高層的經濟工作會議剛落幕,提出了八點明年工作重點,其中一條是「反壟斷」。中國經濟歷來都是國家主導,國企壟斷的,看看中國的銀行,石油,電訊等重要行業就知道,全是國企壟斷的,因此反壟斷絕不是反國企的壟斷,反的是私企的壟斷。改革開放以來,很多私企冒起很快,成了行業巨頭,但多是關於民生的。但近十幾年來,互聯網興起,互聯網巨頭什麼行業都涉足,而且掌握着資訊大數據,而且它們的資本積累非常快,「反壟斷」,反資本無序擴張,應該是針對這些企業的。

        最近新聞,螞蟻金服及京東金融,它們的網上存款業務已經下架,只出不進,不接受新客戶,舊客戶等合約到期大概也不會再繼續做下去,而螞蟻金服的「花唄」「借唄」平台亦已封鎖。

        政府對私企發展成如此規模是有些擔心對它們管理失控,這已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了,將來可能出台對它們擁有的大數據的管理法規。

        互聯網企業可以無限壯大的夢,大概到此終結了,投資者要有所警惕,所謂「新經濟」股受到打壓,全球都出現這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