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六月 2020

雜談

        「莫斯科紅場大閱兵」

        在「You Tube」上看紅場大閱兵,實況現場直播,歷時大約一個半小時。首先是普京致辭,雖然聽不懂俄語,猜想他一定在說俄羅斯如何作出偉大犧牲,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今天的俄羅斯更加強大,為保衛世界和平繼續做出貢獻,俄羅斯人可以為自己是俄羅斯人而驕傲,猜想應接近事實。接着是盛大閱兵,地面上行駛的最後壓軸是一杖巨大無比的導彈,接着是空軍上場,壯觀得很。

        我邊看邊想,這些武器不論新的舊的,其實二戰以後都沒有用過。柏林牆倒下,前蘇聯解體,所謂強大武力,一點用處都沒有。再看看飛機坦克,研發和製造的花費是驚人的,而這些會移動的器械,它的折舊率是非常高的,新的款式出來,舊款就要淘汰了,而這些鋼鐵構造的複雜機器都是會生鏽的,維修保養不知什麼代價?我們今天看到的壯觀場面,幾年以後可能都成了爛銅爛鐵,軍事可能是國家虛耗資源最大的一份負擔,如果這些資源用於基建,用於民生,世界不是更美好嗎?當然這祇是一個夢。

        人類的本能就是動物,動物為了生存就要霸地盤,為了霸地盤就要爭奪,就要彼此撕打。從冷兵器弓箭和大刀到炸藥大炮,今天發展到導彈核武,不大可能有停下來的一天,怎麼辦?唯有禱告,阿門。

雜談

        「新冠疫情」

        隨着歐洲和美國重啟經濟,新冠疫情似乎又有反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發表了一份報告,美國可能已經感染過新冠疫症的人可能達到2400萬,比公佈的確診人數多十倍。歐洲也是差不多情形,現在北半球已進入夏天,疫情並沒有停止跡象,而發展中國家,從香港的輸入個案看,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地不知有多少人染病?

        最新的報告,新冠在歐洲的變種,傳染力更強,潛伏期更長,無病狀患者比例更高,看起來這病沒有疫苗不會停下來。像我們港人,現在基本上是都沒有抗體的,因為確診的人數非常少,當然是防疫做得好,但整體社會對抗病毒的能力是很脆弱的,祇能等疫苗了。

        有消息英國的藥廠已製成一種疫苗,並已開始在不少志願者身上注射,據說已有一萬人之多,而且效果很好。中國方面疫苗的進展反而沒有新消息,所以最快今年年底可能有疫苗面世。

        而即使疫情不停,但已開放的經濟和措施大概不會退回去,一方面民眾的防疫意識高,另一方面像在歐洲,美國,不發達國家,有抗體的人比例增加,病的傳播速度也會減慢,所以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即使最差的行業,像航空業也可能復甦。

雜談

        「中國富起來了」

        新聞報導,華潤中國富豪榜今年排第一位的是馬化騰,身家3500億人民幣,第二位馬雲,略低一些,第三位拼多多的黃錚,2500億,不禁驚嘆中國的富豪那麼多?那麼有錢?而且富豪崛起那麼快。

        以前富豪排名輪轉像風車那麼快,現在似乎穩定一些了,當然中國市場那麼大,才孕育出那麼多大公司,大富豪。

        以前匯豐銀行是香港股市中市值最大的公司,現在市值才7000多億,騰訊市值已超40000億。

        查了一下,201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編的世界各國GDP,第一位是美國,21萬億美元;第二位歐盟,18萬億;第三位中國,14萬億;第四位日本,5萬億。

        另有一份各國GDP貨幣購買力平價的估算,中國已超過美國,而中國地下經濟,也就是不報稅的那一部份經濟活動,譬如市集的買賣,小商小店,餐飲業的議稅制,各種不報稅的服務業,例如學生輔導等等,如果計及這一些,中國GDP可能已超過美國不少。這也不奇怪,中國的發電量遠超美國,中國的小汽車年產遠超美國,中國的房屋建造業遠超美國。根據聯合國統計,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以體量計,中國經濟已超美國大概無庸置疑。

        最新消息,中國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最後一組衛星已經成功升空,成功聯網,覆蓋全球每一角落,精度可能比美國的GPS還要高,這一系統功能不止導航,蓋橋蓋高樓,垂直度都可以利用GPS定位。

        過去三十年,全世界真正在大力擴軍的可能祇有中國,造一艘驅逐艦像包一個雲吞那麼簡單 (海軍一個將領的話),這不能怪中國,因為以前沒有遠洋,當海軍空軍達到一個規模以後,大約擴張的速度也要慢下來,因為太多了也沒用。中國現在的政策是不願和美國對抗,不是不能對抗,美國在二至三年裡也會明白壓不倒中國,要接受中國崛起的現狀,可能雙方的疑懼會加深,不過也不會阻礙中國的進步吧?

雜談

        「美國重視中美貿易」

        前天,白宮財經顧問納瓦羅回答記者訪問時,說了一句「中美貿易協議告吹」,道指期貨跌了四百點,後來納瓦羅立即澄清,他的話不是這個意思,特朗普也發推特,強調中美貿易協議完整無缺,可以看出白宮是非常重視中美貿易,可以說美國需要中國更甚於中國需要美國。隨着中國經濟實力增強,主客地位正在慢慢易位,特朗普口中說考慮跟中國切斷一切關係,而同時派國務卿跟中國在夏威夷開會,政治家的虛偽,兩面派真是怕人。當然很多政治家想的是自己私利,口頭上卻高談闊論人民福祉,高遠目標,不過特朗普特別不怕醜,那麼容易就被人看穿。納瓦羅言論澄清後恒指從跌200點倒升400點,市場基本情緒樂觀,資金充裕,後市仍可看好。

        想再說一句中芯國際,它在上海科創板上市已通過質詢,通常兩、三個星期就能上市,現在樂觀的估計,中資大行認為開盤會升到人民幣48元/股,市賬率6倍,但本地外資大行評價祇是港幣11 – 14元/股之間,出現這樣的偏差也很少見。

        照中芯上市申請,發行16億股新股,集資200億人民幣,上市訂價只有12元人民幣左右。

        內資看得好,基本理由是國家政策支持,要培養一家中國的台積電那樣企業,外資看法不同,有的認為中芯一樣要遵守美國政府禁令,不能為華為加工;有的還特別提出,中芯不能跟台積電比,規模相差太遠;有的認為晶片行業太複雜,工藝太難,隨時出現難以控制的情形。

        執中一點,今年升幅已達一倍,沽出部份套現,其它留下股份由得它放風箏,不斷提高止賺線,現在P/E已是70倍,預計兩年內營收及利潤增長都不超20%,股價不便宜了。

雜談

「特朗普大勢已去」

        特朗普舉行造勢大會,但會場有三分一是空位,完全沒有氣勢,特朗普本人也洩了氣,怪這怪那,還說自己是領導抗疫的偉大領袖,在新冠病毒橫行美國時,誰能相信他的話?

        在他上任的前三年,美國經濟很好,美國換了新總統,實行「美國第一」的新政,世界有些緊張,想看他究竟想做什麼?他自稱自己是「關稅人」,那時候是他生涯最威的時候。但新冠疫情一來,他完全外行,卻要天天出鏡鬧出很多笑話,費洛伊德之死挑起美國黑白之爭這個死結,他又表態要強硬鎮壓,挑起更大民憤。

        前高官和自己的親侄女都出書揭短,特朗普的人格掃地,共和黨內大佬很多都捨他而去,雖然在職的共和黨大佬保持沉默,雖然特朗普還有死忠的追隨者,大約祇佔人口40%,民調常常不能反映最底層的人民的聲音,他的支持度實際可能更低。本來有人認為他有搧動群眾的魅力,現在看來他也老了,而且沒有什麼政績可以標榜,看來他大勢已去。

雜談

        「港版國安法將很快落實」

        新華社已經將港版國安法條文公佈,在聽取意見之後再二讀一次就可能通過,此事中央不會讓它拖得太久,議論太多,時間太長,反而給不同意見的人有表演機會。其次,港立法會選舉九月就要舉行,由於去年的反修例運動,區議會選舉所謂「民主派」大勝,有人似乎在策劃趁這次立法會選舉,拿下立法會議席的多數,所以必須有有效的立法出來,阻止這樣的情形發生。

        而在中央表示了在香港止暴制亂的決心以後,可以看到香港的街頭亂象已經平靜下來,相信香港社會很快可以恢復安寧。如果祇有極少數人策劃於密室之中,那國安法將會制裁的祇是那極少數人。

        其實從97年香港回歸的第一天起,一國兩制是存在的,香港行使的是港英留下的普通法,但既然香港的自治權是中央賦與的,那很難想像遇到重大問題,特首能不向中央請示自行其是,港人治港祇是安撫人心的一句話,中央可能也是很想維持港人治港的門面,盡量不在香港內部事務上曝光,但所謂民主派越過了爭取民主的底線,大規模的街頭暴力目標,變成了要顛覆政府,搞所謂「香港自治」,又有外國勢力介入,中央不可能容忍接受,不得不表態立法並介入監督香港的危害國安的活動,社會能回復正常對市民來說是好事,如果天天有騷亂,市民生活會感到很不安。

        至於香港深層次的矛盾,如年青人買不起樓,年青人養不起孩子,都是社會回復正常後政府要切實面對的問題,安居樂業才能使人民心悅誠服,做這些事當然需要時間。

        在教育界,司法界去殖民化的工作也很迫切,正本清源,讓港人有正確的歷史觀,歸屬感。

        當今的現實可能不完美,但是我們必需接受的,歷史的必然,不完善的地方祇能通過改革而不是「革命」才能完善。

雜談

        「美國有求於中國」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跟中國政治局委員,外交事務最高負責人楊潔箎在夏威夷密會,據說是美方要求的,地點選夏威夷也有趣,雖仍在美國,但蓬佩奧也飛了一半的路程,在北京和華盛頓連線的中間點上,並非美方招之即來的格局,外電報導主題是美方催促中方加快購買美國農產品,特朗普需要農業州的選票。會後彭博社報導,中國已立即增購美國農產品,至於其它話題,美方放出的消息是美國對中方態度很失望,主要可能是香港議題,楊潔篪強烈反對七國集團外長相關的申明,表示這是中國內政,外國不應干涉。

        現在美國的底牌已經露了出來,特朗普政府雖然口頭上對中國強硬,但已無手段真正可以威脅中國,反過來很需要中國這個大顧客,又是有實力的供應商。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科技發展如日方中,日本有人寫了一本書,叫日本可以Say No,意思是日本可以對抗美國,我想這句話可以放到今天,中國可以對美國說No!

        但這句話最好不要自鳴得意地到處去誇耀,姿態低一些說中美應合作更好一些。

雜談

        「七國集團呼籲中國不要在港行國安法」

        這次七國聯手呼籲中國不要在港立國安法,保持香港自治地位。雖然語調算是溫和,但話說得很清楚,對中國還是會有一定壓力的。中國不太可能退縮,要看國安法的條文怎麼寫,盡量縮小打擊面,條文要盡量清晰,入罪門檻要高一些,如有可能由「港」人執法,再進行外交遊說,安撫各國。

        七國中祇有美國一國有能力做點事制裁中國,但對中國入口貨加徵關稅,它已做過了,中美貿易對美國也很重要,貿易問題上已無手段進一步向中國施壓,美國手上還有美元霸權這張牌,它可以關閉中國資金,使用SWIFT或是CHIPS的美元結算系統,但是美中之間有龐大貿易往來,美國企業在中國有重大投資和利益,美國金融企業從美元結算系統獲得重大利益,無可能對中資關閉美元結算系統。如果關閉,中國可以振振有辭,「你要我買美國產品,你就要接受人民幣,否則我就不買!」這種結果是美國無法承受的。

        所以西方現在已沒有制裁中國的手段,中國也不想跟西方對立,雙方都要尊重對方,學會共存互利。

股市隨筆

        昨天收市恒指升了137點,大部份大行都預測至今年年尾前,恒指仍將繼續上升。雖然這些預測都作不得準,市場的情緒還是樂觀的,但投資者要真正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投資者,樂觀中應帶着謹慎。

        匯豐宣佈了大規模裁員計劃,它的生意收縮,盈利收縮當然就要收縮開支,這次疫症真正對銀行業的負面影響,在我看來遠遠沒有在一季度的季報中反映出來,許多借款銀行都同意付息不還本,所以在季報沒有反映成壞賬,實際上最後的壞賬有多少?祇有天知道。

        其次可以想到的是大量持有商廈或商場的大地產商,這一次商場舖位及寫字樓樓價及租金的跌幅是非常大的,股價是否已反應?也是天知道。

        還有一些熱門股,例如晶片股中的中芯國際,年初至今股價大約翻了一倍,雖然有晶片良率大幅提高,14納米技術過關,華為海思給它訂單,一大串好消息,最近則等着在上海科技創新板上市,也是我屬意的股票,但半導體行業太複雜,不可測因素太多,也不能一廂情願看好,適量減持一些,應該是對的,套現了才是真正的利潤入袋,可以幫助你抵禦下一次的風險。

        美團的升勢也是令人側目,令人想起早期的Amazon,沒有盈利但是股價持續上升,有沒有道理也祇有天知道。

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回應網友 – Brian Yeung」。

        北京消息,發現七十多個新冠確診,這病傳染性這麼強,隱蔽性又這麼強,想撤底根絕可能很難,但高官亦已表態,不會再封鎖經濟。美國新增個案也很高,但特朗普政府已解散白宮的疫情管控小組,大概交給各州各市自己去管了,實際上放棄了在全國管控此病的努力。所以我們大概要接受疫症在社會上存在的現實,民眾的自律好一些,發病率低一些,自律差些發病率就高一些,社會還是會恢復生產,可能大家生活習慣要改變一些,但仍正常生活,所以經濟上疫情最壞的影響應已過去,而大家對疫情的恐懼也在減退,雖仍無特效藥,但確診早期立即用藥痊癒可能極高,死亡率在香港很低。

        有消息傳出美國國務卿跟中國負責外交的最高級官員,這個星期會在夏威夷秘密會談,美國為了疫情,為了民權示威,已筋疲力盡,中國在經貿和抗疫上有許多地方可以跟美國互利互補,能談就是雙方有修好的意圖,假如美國重視中美貿易,大概就沒有制裁香港的手段。

        中美口水戰暫停,全球利息低企,中國加大刺激經濟,長遠來看都是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