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七月 2020
今天共有三篇雜談。
「新冠疫苗」
現在世界上至少有23個研究中心在研究新冠疫苗,其中根據已發佈的消息,英國,中國,美國走在最前面。有傳媒形容這一次的疫苗競賽有些像上世紀七十年代太空競賽一樣,各國傾盡全力以赴。
由於科技的進步,現代疫苗的研究也大幅加快,以上提到的三家,已經進入第三階段的大規模人體試驗,副作用極小及可以產生足夠多抗體,都已獲得證實,第三階段試驗旨在取得龐大數據,證實安全及可靠。假如各國藥管局能給與快速批准,即可進入量產,樂觀的估計九月底就有疫苗問世,保守一點,認為要到明年一月底。接下來各國要比併的是誰能實現大規模量產,以及誰能有效地分配及要求國民注射,我估計這兩方面可能又是中國第一。
未來疫苗產的抗體可能祇能維持四至六個月,所以可能每年都需要打,可是如果已有60%的人接種了疫苗,理論上已可阻止病毒傳播,總之疫苗可能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不能保證無人再染病,但一定可保證這病不會大規模傳播,肯定是好消息。
「有古老文明的國家可以再度輝煌」
我要說的是一個真實故事,就是我親身經歷的。
1981年,當時中國剛開放,我帶了四個美國朋友去中國談生意,他們有意投資中國,將他們現在在美國的工廠遷移到中國來。
第一站是上海,獲得熱情接待,那時上海沒有新酒店,住在舊國際飯店,已訂好的房間差一點不能給我們,因為外國來客太多了。
第二站是北京,市容老舊,沒有新酒店,我們住在舊北京飯店,跟中方談了兩天,美國朋友對中方的承諾感到振奮和吃驚,新廠可以很快造好,生產成本可以大幅下降,下降的幅度美國朋友都不敢相信,談判順利。接着是星期天,中方要派人派車帶我們遊覽全北京,當時我是無所謂,但我的美國朋友認為不應接受主人家太多的招待婉拒了。問題是星期天做什麼呢?我提議美國朋友去參觀北京的大鐘寺,大鐘寺裡有一口黃銅大鐘,吊在一個鐘亭裡,那黃銅鐘重15噸,是整體澆鑄出來的,形狀完美,鐘的外壁鑄有九千個漢字,鐘的內壁鑄有二萬多漢字,我們看不到,但亭的四壁有內部漢字的拓本,每個字每一筆都是線條精細,沒有瑕疵,鐘的鑄造在500年前,工藝如此精良,給人一種震撼的印象。
我記得很清楚,當天午餐時其中一位美國朋友說:「真了不起,500年前歐洲都造不出這樣的銅鐘,我們美國的影子都還沒有呢!」我說:「我們中華民族有悠久歷史,有輝煌文化,可惜近二百年裡落後了!」那位美國朋友說:「中國會再度輝煌的。」
後來生意也談成了,資金設備也來了,基建也順利,不到一年產品生產出來,銷往美國。記得當年美、日、歐,甚至意大利,西班牙的廠商都接踵而來,紛紛來中國投資。在「改革開放」的大政策下中國經濟開始起飛。
中國四十年裡的經濟成就是很了不起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今天中國經濟仍以很快的速度發展,窮鄉僻壤都通了公路,峻嶺高山,各種資源都開發出來,如更開放私營經濟,政局穩定,繼續高速發展可期,乘上十四億人口這個大數字,國家力量無可匹敵。
「特朗普的政治自殺」
昨天晚上新聞,特朗普以總統身份在推特網站上貼文,提出來因疫情嚴重,提請國民考慮是否推遲這一屆的總統選舉,直至「選民可以安全地投票時」,也就是無限期推遲,由他說了算。
在我看來這是愚不可及的一步棋,暴露了他人格的自私,自戀及自大,他必將受到排山倒海的輿論攻擊,民主黨堅決反對不去說,共和黨大概也會掀起反他的波浪。
美國的議會民主及憲法,對總統任期,總統選舉是有明確的條文的,已經成了全體人民的共識,特朗普要憑一己之力來挑戰這一制度,他一定摔得頭破血流。
假如他本來還有一點點可能連任的希望,那麼因為這一愚蠢舉動,他將信譽掃地,成了人民公敵,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了袁世凱,特朗普跟袁是不是在一些地方真的有點像?
「中美爭霸」
歷史上不同時期各國爭霸的故事不斷重複出現,國家強盛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包括技術先進,經濟體積足夠大,運作有效率 (政府管治有效),有足夠強大的經濟才能支持強大的軍力,第三個要素是人口。
中國春秋時期,七國爭霸,最後秦一統天下,就是因為歷代秦王任用賢能,勵精治國,改革政治,最後七國中秦經濟最強,兵力最強,人口最多,統一中國。
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崛起,它以為自己武器精良,百姓組織嚴密,經濟超越英法,以為自己擁有優勢,發動戰爭,結果策略錯誤,東西受敵,最後戰敗。
日本也是,想在亞洲稱霸,先併吞朝鮮,接着侵略中國,最後發動珍珠港襲擊,想從太平洋逼退美國勢力,但它國家太小,人口不足,資源不足,註定戰敗。
戰後美國稱霸世界,它國家遼闊,人口三億多,資源豐富,技術先進。二次大戰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跟它匹敵,前蘇聯跟它對抗四十年,因國內部問題崩潰,美國更是獨霸世界。
中國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奉行改革開放政策,正好迎合貨櫃運輸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工業從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生產地轉移的歷史大潮,憑藉者勞動力優勢的紅利,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快速發展,外資不但帶來資本,技術,設備,還帶來了市場,四十年間中國製造佔領了全世界。
中國憑着勤勞,智慧,孜孜努力學習,很快地掌握了生產技術,生產管理,市場運銷,發展起了自己的產業。四十年前家用電器都是日本人的品牌,現在已都被中國品牌取代。
中國內銷市場龐大,很容易培養出自己的巨無霸公司,在世界上參預競爭。
現在在國際競爭中,武力已退居次位,大國間因核均勢沒有一國可以擁有絕對優勢,所以排除了戰爭手段,赤裸裸的軍事干預也行不通,一方面是人民厭戰,另一方面入侵一方付出太大代價卻達不到政治目的,所以現在的爭霸角力主要在經濟和外交戰場。
中國已是世界最大貿易國家,對亞非拉很多國家,中國都已成了它們最大的進出口伙伴,技術和資金的來源國。例如伊朗跟中國,現在年貿易額超過500億美元,伊朗出口石油,換取人民幣,大量進口民生用品,即使親美如沙特阿拉伯,它90%輸出給中國,當然不願跟中國交惡。中國在非洲有超過200個大基建項目,派出人員幾十萬,美國不可能做到,所以祇要中國保持穩定的成長,時間肯定在中國這邊,總有一天美國要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兩國發展非對抗的互利的關係。
這大概是未來發展的必然之路,沒有其它的可能。
這一次世界霸權的爭奪戰,應該不是以一場戰爭結束,而是漫長的充滿摩擦的經濟實力和外交實力的比併,時間可能長達十年,二十年,世界永不寧靜,可能是一個常態。

明天移入大盆不再出來獻醜了
「美國大企業不理會政府反華呼籲」
美國司法部長,國安局長乃至於蓬佩奧國務卿,相繼發表了反華的演說。有外媒形容是新冷戰開始,蓬佩奧甚至用上了「鐵幕」這個詞,但今天的情形跟美蘇冷戰時是很不同的。當時東西對立,互相軍備競賽互相恫嚇,但沒有什麼交往,貿易很少,民間交流很少,所以用「鐵幕」來形容,兩個陣營中間隔着「鐵幕」。但今天情形不同,中俄雖有合作,但沒有排外的同盟,中美之間有巨大的雙邊貿易,美資在中國有重大投資,有重大利益,中國並不選擇跟美國對抗,祇是被動地見招拆招,所以中間並無「鐵幕」相隔,如果硬要說鐵幕,可能是美國想設一鐵幕在中美之間,所謂中美關係「脫鈎」,但可能它做不到。
幾位部長都批評了美國一些大企業為了短期利益討好中國,被批評的所有大公司全體保持沉默立場。有美國媒體指出,這些大企業祇當這些部長在政治季節 (大選已近) 做政治秀,不理會部長們的講話。美國有智庫研究員指出,蓬佩奧根本不懂外交,他說了一大輪,但沒有實質的政策及策略,美國還在試圖以外部力量改變中國,但這是一個錯誤的,做不到的,也對美國不利的政策,美國也無法孤立中國。
美國的企業的本質就是要追逐利潤的,你要求它們放棄中國市場不符合美國利益,蓬佩奧講話追隨者廖廖。
「中美開始冷戰?」
港股最近跌勢可能跟中美關係緊張有關。我上週六花了大約四十分鐘,從頭到尾聽完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的演說,他說1972年尼克遜總統訪問北京,當時有兩位參議員隨行,他們報告裡提到這個國家 (中國) 幅員遼闊,有十億人民,歷史悠久,人民勤勞,有一天可能成為美國的競爭者。五十年過去,他們的預言成真,五十年中,中國從美國偷呃拐騙,成了一個經濟大國。
巴爾說中國GDP僅略低於美國,以購買力平價計,已超過美國,而歷史上美國一直在技術上領先,但現在在最先進技術,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無人駕駛,下圍棋的軟件,以及5G等一些方面,美國漸失主導優勢。
巴爾說中國政府是傾全國之力,眼光放在幾十年後,全面發展經濟科學,但美國公司的眼光可能祇放在下一季的季度業績。接下來巴爾批評美國的大公司,在中國市場准入,提供投資優惠等誘惑之下,為了眼前利益,放棄原則,跟中國公司合作,而長遠來說,失去了技術,也失去了市場。好萊嗚為了影片進入中國,多次遷就中國政府,但去年在中國最賺錢的十部電影,其中八部是中國國產的。
說到最後,他號召西方民主國家團結起來,跟中國打交道時要小心,時刻提防中國企業的野心。
整篇報告並無新意,但是坦白承認了中國現在已經強大,美國已無力遏止中國,希望西方團結,共同對付中國,但完全沒有說出美國的方針,計劃,要盟國如何配合,整篇祇是喋喋不休的抱怨。
美國多年前已經體驗到中國是在迅速崛起,奧巴馬結束伊拉克戰爭後提出「重返亞洲」,政策已是指向中國。奧巴馬搞泛太平洋區域聯盟,排斥中國在外,已有聯合東南亞國家抗衡中國的打算,最後無疾而終。而特朗普上任以後,曾以為關稅戰可以重創中國,結果談了兩年達成協議,中國並沒有倒下。接着又是科技戰,想扼殺中興,華為,結果發現也打不死華為,中國反而更努力發展自己的短板。
司法部長,國安局長,國務卿發表的談話都差不多,都是美國大選前共和黨的反華攻勢的一部份,看起來祇有脫歐後的英國,恢復了緊跟美國的政策,日本,澳大利亞也有響應。法德歐盟祇看到跟中國交往的利益,感受不到中國的「威脅」。至於亞非拉發展中國,國家利益第一,中國對它實際的利益大,當然不會跟着美國起舞,美國也不買它們的產品,也不去它們國家投資,為什麼要討好美國人呢?
中國還是要韜光養晦,做得多一些,說得少一些,不要咄咄逼人。
新冷戰跟舊冷戰不同,中美有巨大共同利益,中國不主動向美國挑釁,中國跟全世界發展經濟合作,最後定勝負的是國力對比,美國漸落下風,看起來是必然的,前提是中國要保持政局穩定。
「美中關係鬥而不破」
昨天美國突然下令中國關閉駐休斯頓總領事館,理由是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以及百姓私隱,它不說你從事情報收集,大概彼此的領事館做的是相同的事吧,傳聞中國會關閉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作為報復。
這樣的消息是可以上報紙頭條的,可以吸引民眾注意。一方面表現特朗普對中國強硬,又可以轉移疫情嚴峻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這些做法美國自己不痛,後果也可控。
特朗普選情不好,他千方百計要製造話題和事端,提升他的聲望,相信他的幕僚給他一張長長單子,有些什麼牌可用?作用如何?後果如何?特朗普正在一張一張牌打出來。新彊法案,香港法案,還可能有保衛台灣法案……等等,基本上都是不痛不癢,講了也可以不做的事。
民調雖然拜登領先很多,但拜登本人實在太弱,特朗普卻有無賴性格,越鬥越勇,選舉結果難料。
但無論拜登,特朗普現在反中多厲害,但他們都重視中美貿易,相信中美經濟紐帶共同利益龐大,中美關係不會破裂。
港交所已成世界市值最高的交易所,港交所宣佈將設立科創板指數,像紐約的納斯達克指數一樣,消息一出,一些網絡股漲了一下,港交所有很多憧憬,一個是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可能回流,其次MSCI跟港交所達成協議,設立新興市場MSCI指數在港交所買賣,這些因素都是有利港交所的,但這波港交所是從280元/股升上來的,沒有回調過,漲幅也不少了。
歐盟終於通過了疫情舒困基金,但相當克制,才七千多億歐元,其中大約一半是撥款,大概送出去就不要還了。另一半是低息貸款,美國則漫無節制,現在疫情更嚴重。國會跟政府在蘊釀第二輪舒困,可能超過一萬億美元,所以歐元兌美元也升了一些。長期來說兩種貨幣都很爛,不知誰比誰更爛?人民幣似乎穩健得多,但也不表示人民幣會大升,各國都不希望本幣太強。
美國聯儲局定下的基準利率是0.25 – 0厘,但銀行的存貸息率反而有些上升,似乎也反映了對美元幣值保值的不信任。
美國第二季的GDP市場估要下跌30%,大部份公司盈利也大幅倒退,如疫情繼續惡化,美國經濟前景悲觀。
昨天新聞美國要中國72小時內關閉休斯頓總領事館。消息出來港股跌勢加劇,但我看最關鍵的是美國重視中美貿易協議,其它的摩擦應該都不是大事。

牛油果發芽培育成健康幼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