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及大宗商品價」
因烏克蘭局勢原油漲到95美元/桶,多年來的新高,又有人唱油價會到100元/桶,甚至有說150美元/桶。油、金、銅、鋁這些大宗商品都是有莊家的,散戶去炒期貨,一定輸多贏少。看看國泰航空的原油對沖就知道了,國泰已經是一個大戶,而且有專家操盤尚且輸得如此。
以前我曾在博文上多次討論到油價,沙特及海灣國家產油成本不到10美元/桶,伊朗好像是18-19元,俄羅斯又高一些,大概20-25元之間。
還有大的供應來源,一是加拿大的油砂,油砂煉油成本大約要40-45美元。另一來源是美國的頁岩油,成本大概也是這個數,所以當油價70-80美元/桶時,大家日子都過得去,但美國頁岩油生產商都是小公司,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許多,向市場大量供貨,打破了油市的平衡,產油國加俄羅斯將油價踩到30美元/桶以下,這些頁岩油的小公司紛紛破產,但油價一高,加拿大的油砂煉油馬上就能增產,而美國頁岩油也是可以很快恢復生產的,所以油並不缺,合理的水平大約是70-80美元/桶。現在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發展那麼快,世界上油的耗量長遠來說會下跌,所以油價不可能長期高企,其它大宗商品,價格一升,產量就上來了,也是同樣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