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29 十月, 2021

雜談

        「政府管控房地產業」

        中國經濟自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政策以後,老百姓的創業活力釋放出來,經過八十年代初的經濟恢復階段以後,就以驚人速度快速發展。九十年代初開始房地產業,隨着農村和城市經濟發展也快速發展起來,當年地價每年以倍數上升,夠膽高價搶地的發展商後來不少成了大公司。但自從提出「樓住不炒」的政策以後,政府的政策就轉向遏制樓價,出來很多限購令,限貸令。今年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市政府更發出了「參考樓價價單」,比市場價要低20-30%,樓市即時冰封,業主不賣,准買家也不買。今年中央又出了針對發展商的「三條紅線」政策,商業銀行以為對踩了紅線的發展商不能增加放貸,中國的發展商因為歷史原因,大多是高負債的,樓市冰封新樓賣不出去,銀行又貸不到款,就將這些公司向死路上逼,財困的公司就要虧本賣樓套現,應付資金流轉,結果是樓市下跌,更多發展商陷入財困。

        希望樓價不漲甚至下調,讓百姓都能買得起,當然意願是好的,但地價那麼高,建築材料,工資年年漲,樓價不能漲,甚至還要下調,就逼死了發展商。

        最近開始注意到這一問題了,發展商還借了不少美元債,如果違約,中國借貸人的信譽受損,以後再向外舉債就很難了,更進一步,發展商減少買地減少建樓 (蝕本生意沒人做),拖累整體經濟下滑,影響地方政府財政收入。

        最近中央多位高官出來說放寬對地產商貸款,將放寬對買樓的消費者低押信貸,這一切似乎都來得遲了一些,發展商已經受傷很重了。

        最近新聞,有關部門要求恒大老闆拿出私房錢救公司,這消息不知道真假,如果屬實,恒大老闆不是要負上無限責任嗎?即使他拿出幾十億,甚至幾百億,是不是相信他已盡力呢?已全部拿出來了呢?

        市場太複雜,管理的官員以為調控得非常好,事實可能不是這樣,想要管到市場理想化地發展,結果可能是傷害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