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九月 2021
「觀望為上」
眼前股市雖然好像很便宜,但政府的調控政策仍未明朗,不知道是不是糾正現存的問題就可解決?還是另有新的政策將要提出來?像阿里巴巴,騰訊這一類大的網股,政府要求它們跟政府指定的公司合營,交出數據,又規定網絡之間屏閉打通,這些事都在落實,無論騰訊,阿里,它們本業所受影響不大,如果監管靜下來,股價有望修復。
所以要等待,也不要輕易地在現在這樣低價沽掉,能守的不妨守一守。
外圍情形也不太好,美國國債息率上升,通脹在上升,全球產業鏈紊亂,能源不足,美國在高位已長久沒有調整,歐,日股市也熱,而疫情似乎依然厲害。美股道指近日波幅很大,也有不穩的跡象。
我已將持有的美股歐股全部沽清,留着現金觀望,我估計要耐心一點,等兩、三個月,到時看形勢再定,現在估也沒有意義,誰也不知道市場會發生什麼事。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長線來說股市反映經濟,長線股市總是上升的,最重要的是你揸住的是優質股,價值必定會反映出來。
「股市大勢難測」
今年三月,疫苗已開始施打,中國疫情控制出色,經濟大幅回暖,當時預測下半年股市會很好,很合邏輯。但五月開始反壟斷,科技股大跌,又有一系列調控政策,澳門賭股大跌,接着香港本地地產股大跌,近日又因國內限電停產,製造業也大跌,恒指創下了今年的最低價。三月的時候,除了講股市風水的,大概沒有正常的分析師能估到目前的情況,前景依然不明朗因素很多。
美國,歐洲股市指數都創了新高,甚至日本股市也很熱,但它們經濟並不好,由於疫症引起的生產鏈的紊亂,特別是運輸不暢,運費高昂,全球經濟復甦很不穩定,通脹高企,很多因素令人不安。
在大跌市中,散戶絕大多數都不能在高位脫身,跌市下被綁住,如果今年至今仍有盈利,而且投資組合中有30%現金,就是非常成功的了。可以有一點安慰的是揸住的股票本身質素好,經營沒有問題,危機過去有機會反彈,收復失地,但也應檢討一下,揸住的股票是否符合國家政策鼓勵?是否行業有問題?經營有問題?
如果沒有做孖展,沒有揸住垃圾股,也不等錢用,是不必擔心的,現在並沒有結構性的風險,局面會明朗化的。
「政府不喜歡的行業?」
從這一次中央政府的調控以及央媒的表述看,有些行業是政府不喜歡的。先要提到的當然是補習輔導教育的行業,這個行業畸形地發展到這麼大,這麼咄咄逼人,壓迫中小學生和家長,以盈利為目標,差不多一夜之間遭到取締。
其次是電子遊戲行業。記得最近幾年裡已經多次政府要網絡自律,遊戲內容要健康,設法限制小朋友打機時間,但網站似乎不聽勸告,現在已經明確規定幾歲以下孩子不能開啟,幾歲以下孩子只有星期天和假期可以玩一小時,如果這樣的禁令一、兩年之內發現仍無效果,可能規定這些網站祇能在限定時間內可鍵接,其它時間都要關閉?
再其次,有些網站標榜是閱讀網站,當然也有古典名著可以看到,但更多的是付費閱讀,你讀了幾段,再想讀下去的時候開始要收費了,內容不是色情就是武俠,這些網站大概有網上警察監視,太過份會勒令你關閉。
再其次,像網上送餐服務,似乎也是被認為非必要,不受鼓勵的。
還有網上私企規模太大,牽涉的行業太多,處處有影響力,就是所謂「壟斷」,也是政府不喜歡的,壟斷就會造成「不公平」,損害消費者利益。
這些思考會影響相關行業,相關企業的發展,投資者選擇的時候也要考慮這些因素。
「中美關係在鬆動?」星期六的冥想。
習主席以視頻發表了在聯合國大會的講話,承諾中國今後不再在境外建造煤火力發電站。
在亞非發展中國家幫助它們建先進的煤發電廠,主要是日本,南韓和中國。日本和南韓,響應聯合國呼籲,今年五月先後表態以後不在境外建煤發電廠,這也是美國氣候特使克里兩次訪問中國提出的要求,而中國兩次冷待克里,這一次算是給了美國一個正面的回應。
而拖延了三年的孟晚舟案,也終於解決了,美國已全力打壓華為,再扣押孟晚舟也沒有意義。這一次了結此案而中國也同一時間釋放兩位加拿大公民,挭在中加關係之中的一根刺也挑去了,似乎美國也回應了中國的要求,中美之間可以理解為釋出了一點善意。
希望是一個好的開端。
中美對抗中,我最擔心的是南海人工島嶕可能引發的軍事衝突,現在似乎全世界都默認了這些人工島嶼的存在以及主權屬中國。維吾爾族人權問題,香港實行國安法,美國都翩動不起風波,圍堵中國越南,新加坡,南韓,日本都不願表態,打壓中國也已經黔驢技窮,而且對抗對美國沒有實利,拜登政府可能對華政策慢慢轉到多些合作這個方向上來。
「中國政府資產龐大」
我在談到恒大財務危機一文中,提及中國政府資產龐大,立即有網友回應不對,中國政府現在跟美國政府一樣,同樣也負債累累,中央政府負債多少?地方債負債多少?都有數據。順便提一句,說國家有多少萬億外匯儲備,其實那不是國家的資產,其中大部份是企業出口賺到的外匯賣給銀行,是銀行的資產,但銀行對客戶有等量的負債。
但中國跟美國制度不同,美國的土地都是私有的,政府要用的土地,譬如建政府辦公大樓,軍事基地等等,也是歷史上某一時期向私人手中買來的,因此美國土地上的資源也是屬於私人的,美國政府也沒有「國企」,最敏感的國防工業,主要承包商都是私企。
而中國則不同,土地全是國家的,現在私人佔用的土地都是向國家承租的,甚至包括農地,改革開放以後將租用權活化,可以有價轉讓,才讓大量土地價值釋放出來,土地都是國家的,地下及地上的資源當然也屬於國家,這是多大的財富?中國政府還擁有大量企業,銀行,電訊,基建,交通,幾乎都是政府的,又值多少錢?中國政府還有強大的行政權力,必要時徵用一切它認為必要的資產設施。
此外,中美政府一樣擁有印鈔權,政府缺錢開動印鈔機就行了,美元是國際貨幣,信用至今良好,全世界的中產都在儲美元,特別是第三世界,貨幣不太穩定的國家的中產,辛苦工作存美元,美元的無形收益是驚人的,所以它常將自己的經濟危機轉到全世界,這種情形有時而盡,但也許還有很多年可以撐。
結論是大國的經濟祇要仍順暢運作,財富不斷創造出來,政府雖揹負重債,仍不是問題,政府債券成了經濟活動中不可缺的重要部份,讓銀行,保險公司這些大企業的餘錢有一個可以隨時存取的資金池。
世界經濟就是這樣運轉,祇要不打仗,不發生大的社會動亂,經濟就這樣運轉下去。隨着科技進步,生產力發展,整體社會越來越富裕,現在除了避免大戰,另有一個課題就是保護環境,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
「恒大財務危機應該影響不大」
恒大地產雖是巨型企業,現在估計它的未償還債務大約為人民幣1.98萬億。08年金融海嘯,美國次按債券突然停擺,市場大約有5萬億美元,也就是三十多萬億人民幣資產突然「融化」掉了,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恒大負債規模遠不能比了。
而且中國政府不像美國政府,當時聯儲局長及財政部長要聯袂去眾議員,懇求議員老爺批500億美元救命錢來救銀行,中國政府是絕對有權威選擇救市方案,而且中國政府不像美國政府負債累累,中國政府有龐大資產,現在市場傳聞恒大在各省都有項目,中央準備由中央統籌由各省指定機構成公司,接管恒大資產,照顧小債主,盡量避免美元債違約。
所以恒大不會引起全國性的危機,市場也已心中有數並不為此恐慌。
「新加坡疫情」
昨天看到一份新加坡防疫中心最新的報告,新加坡是管理良好的富裕城市國家,它在七月份就全國完成了80%人口的疫苗注射,主要施打的是阿斯利康及復必泰疫苗,七月底政府就改變了防疫政策,從以前嚴控努力清零,改成「與病毒共存」,逐步放開了社交距離的管制,對外國入境人員的管制也漸漸放鬆,打過兩劑疫苗,上機前有陰性證明的外國人都可以入境。
放寬管制以後確症例就開始上升,到九月中旬每天確診過千例,超過了疫症爆發以後最高的紀錄,而且現在傳播面遍及全新加坡,各個社會層面,不像初期發生在外勞社群,但無症狀及輕微病例佔98.3%,重症需入院的祇佔1.7%,如以每天千人確診,每天重症個案祇是17個人,醫院可以負擔,所以不會再封城,而是向抵抗力弱的人打第三針,繼續開放各種限制,就是說「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是可行的。香港推行相同政策祇是時間問題,除此之外似乎別無它途。
「恒大地產還能救嗎?」星期六的冥想。
恒大地產可能破產的傳言滿天飛,政府已派了工作組進駐,很多到期的債息都已停止支付,市場最想知道的是它還有救嗎?
恒大過度借貸,過度擴充,財務有問題已經傳了有兩年了,但它的做法不是立刻緊縮而是充闊佬,資金充裕的樣子,現在充不下去了。
恒大自己的財報,它的負債已由7000多億人民幣降至5000多億人民幣,可是現在發現它的負債可能遠不至此數。它發了很多理財產品,購買了它理財產品的大眾全是它的債主,總額是多少?似乎沒有看到確實的數據。它又強迫公司員工購買自家公司的理財產品,為數也不少。它又欠建築公司,原材料供應商大筆材料費,工程費,當然還欠銀行巨額貸款,還有購買恒大債券的機構投資者,所以它的實際負債有人估計可能高達2 – 3萬億人民幣。
一家財團的公司要拖時間,準時還本付息,唯一方法是變賣資產,差的資產沒有人要,賣掉的一定是好資產,現在去救它,可能為時已晚,一個原因它的優質資產能賣的一定賣了,不能賣的可能已被債權人扣住,剩下的劣質資產賣不出,也不值錢的。
更主要的是它信譽已失,債權人不再有耐心,債權人心態可能是早一點討可能還分到一點,太晚了渣都沒有了,大家一起討債,恒大就完了。現在已是這樣情形,小債主,包括買入理財產品的,建築包工頭及工人,都已上街影響社會秩序。
政府進駐如果政府願意拿錢出來,又下令銀行不要追債,當然可以救它,但這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政府也不一定願救這樣一家私企。
最大的可能政府控制住恒大現有的資產,打包賣給有興趣的買家,收回的資金以一個折扣價還給人數眾多的小債主,不讓事件演變成社會事件,恒大宣佈破產,銀行及機構投資者排隊在最後,可能什麼都分不到了,撇賬了事,它們自己也有責任,當時為什麼買恒大債券?就因為它息高嘛。
其它有財困的發展商要及早行動,有困難的要及早救助,希望不會形成大規模發展商倒閉潮,那就麻煩了。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 ( 1 及 2 )」。
昨天北京工信部開了個會,一位副部長在會上提到現在鋰電池價格太貴,所有鋰電池產業鏈上的公司都股價跌停板。該位副部長還提到國家將投入清潔能源的技術發展,又提到新電動車廠太多,需要整合。
政府就像一個善意的大家長,看見什麼事不順眼就要管,忘記在市場有一隻無形的手自己會調節,除非市場失控,否則有形的手最好不要伸出來。
鋰電池現在是中國的強項,大量向外國出口,我想政府不會限價,限價益了什麼人?限價會阻礙中國鋰工業的發展。
那位副部長並沒有說要限價,但市場已經很害怕,不知政府要做什麼?想怎麼做?
中國的鋰電池相關工業正蓬勃發展,政府表態是支持的,應不會有傷害行業發展的舉措出來。
「澳門賭股大跌」
三天前澳門所有博彩公司股價都大跌,跌幅20 – 30%,事前毫無端倪,因為疫症的關係,賭股本已經跌去好多,再有這樣跌幅是很驚人的。
事情的起因是澳門政府發表了一份諮詢文件,對未來博彩業的監管及社會責任等等提出了一些意見,諮詢業界和公眾的意見。
我想說的是不要看到博彩公司股價比以前低就急急去撈底。首先,我們不是業內的人,對這些可能試行的新政,到底對博彩業未來的經營有多大的實質影響不清楚。其次上市公司的股價這樣大跌,必有餘波,我們不知道有多少股票用作抵押品,向銀行或放貸人借款,我們也不清楚會不會有人爆倉?被迫低價沽貨。
既然都不清楚貿然入場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很大,股價表面上太吸引人的時候,不要太肯定它是最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