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二月 2020

股市隨筆

        美股2月12日道指是29551點,昨晚執筆時是24763。兩個星期裡跌了近5000點,大家都看不懂美股升個不停,特朗普上台以來升了差不多10000點,調整終於出現了,理由是新型肺炎可能也會出現在美國,當然這是一個好的理由,但相信美股也是應該出現調整了。

        通常股市升的時候是慢慢一點點上升的,但調整時每次都是急跌,主要的跌幅通常在幾天內完成,如果沒有系統性風險,像房地產崩盤,銀行信用體系崩潰,經濟本身沒有受太大的傷,股市恢復也是很快的。08年那樣嚴重的金融海嘯,帶來的是09年全年的V型反彈。

        美股漲的時候,港股並沒有跟着漲,所以美股跌的時候,港股也未必跟足。港美股市現在的關聯度很低,港股前景主要看A股,疫情已在緩和,不需要驚慌吧?

股市隨筆 ( 1 )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 (1 及 2 )」。

        我24日貼了一篇提到可以沽一些貨,有機會低位再吸回。雖然短短祇有兩天,但美股同港股跌幅不小,感覺上似乎已經接近低位,而且氣溫在回升,發病的徵狀不重也減輕了大眾的恐懼心理,隨時可能出現反彈。981我不敢再推薦,升幅已很大,雖然我很有信心,自己持股沒減還在增加,但也不敢推薦。但網友各有心得,自己的愛股可以考慮分兩次吸納,大市再大跌的機會不大。這也全憑感覺,沒有理據的。

        要說理由,可能跟下來大陸新增病例減少,各地解禁解封的好消息不斷傳來,銀行放鬆銀根,政府刺激經濟,正面消息應該居多。

股市隨筆 ( 2 )

        昨天聯想的股價跌了5.7%,原因是有一家沽空公司發出報告,說它有證據,聯想的業績造假,而正式的報告仍未出,可能今天這篇博文貼出時它的報告也發表了。

        港交所對上市公司盈喜盈警的發佈是有相當詳盡的規定的,目的是防止大股東或管理層利用這一類消息操弄股價。但奇怪的是沽空公司發佈這樣的報告目的也是操弄股價,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及罰則。

        沽空公司早年是出期不意發表沽空報告,相關公司股價通常大跌,但這一類報告多了市場反應就冷靜了,會分析報告內容,如認為可信度不高,很多次狙擊都不成功。現在先發佈一個消息,第二天甚至第三天發表正式的報告,利用市場中人寧可信其有的心理,更好地達到沽空的目的。

        交易所應該對這些行動也有規範,否則小股民常常是最大的受害者。

雜談

        「再談疫症」

        這一次新冠狀病毒2019傳染力非常厲害,南韓一個教會有人帶去了病毒,短短兩週有幾百人感染。南韓,日本,義大利,伊朗都發生了大規模社區感染,可以說相當可怕。可幸的是它的殺傷率比沙士低很多,全中國到現在死亡二千多人,正常年份死於流感的病人可能遠遠高於此數。

        由於輕症和隱性的患者很多,已有專家在討論此病可能已植根在社會中,成為風土病,成為類似流感的一種,即使這樣也無需太害怕,這次因為是一種新病毒,人體完全沒有抵抗力,免疫系統未能辨別它是病毒,讓它輕易進入體內,但經過一次傳播,不但生過病,痊癒的人身上有抗體,隱性和輕症病人身上有抗體,就是患者身邊的密切接觸者,很多人身上可能也都有了抗體,曾經接觸微量的病毒,像打了防疫針一樣,病毒跟人類抗體的關係就是這樣的,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有朋友傳來一段關於疫症的短文,抄錄如下:

        中國古老歷法一次又一次驗證,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三月五日就到驚蟄。

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上週恒指跌了500餘點,疫症開始時市場還不太恐慌,以為很快會過去,政府也有刺激措施,但過了一個月,看到疫情影響比沙士時大得多,大陸復工有困難,不安情緒開始出現,假定疫症五月可以緩和,則還有兩、三個月空窗,適度減持一些股票可以考慮,還有低位買回機會。

        我很留意新加坡的疫情,它地處熱帶,就是我們夏季的情形,它初初發現了70餘宗確診個案,都是跟大陸人有接觸史的,現在已經有四十多人痊癒,收緊旅遊後也基本沒有社會感染,所以有信心天氣轉暖 (25℃以上) 病毒會消退。

雜談

        「新一年財政預算案」

        很快要發表新一年財政預算案了,本來在反修例運動中表現出來很多市對現狀的不滿,希望特區官員不要在忙於防疫的工作中,都不記得了,特區政府應該考慮善用龐大儲備,以新思維,大規模建屋,擴大扶幼資助。但現在看起來不能對新預算案寄太多期望,財政司司長已經幾次在公開場合提及,去年預算案有赤字,今年預期也有赤字,如果連續數年出現赤字,國際評級機構可能將香港信用評級降低。財政司考慮的是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對香港的評級,並不是如何嘗試緩和「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如果有決心真正惠民,可以在政府的預算之外,從幾萬億外匯基金中撥一筆錢出來,成立一個專項基金,例如起名「建屋基金」,重新規劃未來五至十年建公屋及居屋計劃用,比現在快一倍甚至兩倍的速度建公屋及居屋,這筆錢另編一筆預算,不計在年度正常的政府開支中,並非很難做到,國際評級機構也不會因港府從幾萬億儲備中抽幾千億而將香港信用評級降低。

        很擔心疫症過後一切回復舊態,官員們等退休,誰都不願承擔新的責任。

雜談

        「網絡資訊問題出在哪裡?」

        現在每個人都可以發佈新聞,拍一段視頻配上自己的解釋就可以貼上網,因此不實消息充斥在社會上。看到一段視頻,有小貨車停在路邊,有穿著白衣的人將幾個白色口袋裝上車,旁白說是在武漢拍攝的,裝上車的是「屍袋」,不知道實情是什麼?是不是真的在武漢拍的?裝的也可能祇是普通的物件。傳統的大媒體都要為自己的新聞負責,不但要確保新聞真實,評述公正全面,而且要考慮一些令人厭惡及可怕的場景應否播出?但發佈網絡新聞的人沒有這份責任感,他們想的首先是「吸睛率」,語不驚人誓不休,這一次武漢肺炎引發的過渡恐慌,可能跟大量真假難辨的誇大的網絡消息有關,影響非常壞。

股市隨筆

        中芯國際 (981) 繼續幾天成交都在40億以上,很可能是兩個大戶在對賭期權,股價從高位17.70元/股下跌,曾經破了一下15.00元/股,可能雙方定的期權價就是15元/股,這純粹是猜測。誰在對賭?如果仔細去看近日高調唱好的跟高調唱淡的是誰,也許就能估到,但這些金融上的操作不影響公司的基本面。

        中芯國際2019年花6億美元購買設備,比它的盈利多很多,所以一定是舉債的,業績發佈會上宣佈新一輪擴產能計劃投資31億美元,當然要舉債了。昨天已宣佈委任摩通;工銀國際;巴克萊及瑞士銀行發債,它舉債絕無困難,中國的半導體基金本就是它的大股東。

        中國要發展晶片產業,提升技術,晶片國產化,已成國家的最重要的產業策略,中芯的快速成長已經蓄勢待發,可以看好。

        東亞銀行也宣佈了業績,全年盈利跌了50%,值得注意的是東亞中國去年虧了35億,規模不大的一家銀行虧那麼多!可以想見在中國做銀行業務很不容易。

        美元近日不斷上升,其實特朗普政府是很希望看到弱美元,不斷催促聯儲局減息,加碼做QE,但問題是其它主要貨幣,歐元,日元及英鎊都疲不能興,而主要的新興國家貨幣都瞄準了美元,你貶我比你貶得更多,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打不響,而美元強對世界經濟是不利的,對香港經濟更是不利,但香港本身完全是無能為力的。

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昨天恒指跌了428點,匯豐宣佈了業績,大幅撇賬,將大規模重組 (實質是縮小規模),三年內裁3.5萬名員工,兩年內停止回購。唯一好消息是維持派息,股價在倫敦大跌。我14日博文中提及的幾乎全部言中,我從來都是很樂觀的性格,凡事都向好處想,看看今天香港,不禁憂慮重重。

        當然市場也非全部壞消息,澳門賭場可以重開,大陸消息,浙江省已開始恢復省內交通。習主席又說防疫不要太過,也要重視恢復生產,搞好經濟。

        像武漢肺炎這樣流行病,要做到滴水不漏全部查清查楚似乎是不可能的,代價也太高,整個社會都癱瘓了,這樣長期下去是不行的,政府應帶頭復工,令社會盡快重納正軌。

雜談

        「美國繼續壓制中國」

        有消息說美國即將進一步嚴厲限制晶片賣給中國,詳情未有出台,可能祇是針對華為,也可能針對整個電子業,祇要生產中用到10%的美國技術或美國設備,生產廠商要出口去中國就要領美國的許可證,不知道如何執行?不知道蘋果還可以在中國組裝嗎?國產手機也需進口晶片,還能生產嗎?

        又有消息,美國要限制通用公司賣飛機引擎給中國,那正是中國大飛機上用的唯一選擇,中國大飛機計劃已接近成功,現在怎麼辦?

        美國的國策很清晰,不僅是經濟利益,就是要封死中國,歐洲和日本要看美國臉色,中國要得到替代供應恐怕不容易,祇能靠自力更生了。

        這對中國的晶片廠可能是好消息,中國亦已在烏克蘭收購了一家航空發動機廠,那是專門為前蘇聯的飛機造發動機的,像航母一樣,現在要自造噴射引擎了,前蘇聯倒下,有四千烏克蘭和俄羅斯高科技工程師受聘中國,促成中國軍事工業飛躍,唯有走出自己一條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