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三月 2020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 ( 1 及 2 )」。
「孖展的殺傷力」
投資市場瘋傳,日本軟庫 (Soft Bank) 的孫正義先生,神級的投資者 (投機者),在這一波疫災中損失慘重,要沽手中的阿里巴巴等股份來套現,市場又瘋傳有兩、三家對沖基金週轉有問題。
這些投資資產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美元的大基金會出問題,其實不奇怪,因為我們祇看到他們揸住的資產有多少多少,但我們不知道他們的負債額是多少。08年倒閉的百年老店利曼兄弟,在清盤的時候市場才知道它是以30倍的槓桿在運作,資本金是3塊,卻揸住了90塊的資產,金融風暴一來資金鏈就斷裂了。再多說幾句,利曼揸住的資產多是長年期的優質債券,質素不錯的,它的策略是揸長債,收高息,而在短債市場借錢,利息較低,它就賺息差,但金融風暴中短債市場停擺,無人借錢出來,於是資金鏈斷裂,由於它揸的是優質債,清盤時其實資產值不錯的,所以很多持有人損失不大。
所以,我在博文中經常強調,不要去投資衍生工具 (通常都是高槓桿的,受操控的),也盡量不要做孖展,不做孖展就有長期持貨的能力,如果選的股票質素好,風浪以後仍會復原的。如果做了孖展就可能在大跌市中被call孖展,那是什麼意思?就是債權人逼你在市場最差的時候清倉,很多人就永遠不能翻身了。像這一次的疫災又是百年一遇的,但就讓我們遇上了,世事真的難料,謹慎駛得萬年船!
「股市迷霧一片」
突然發生的疫情在全世界迅速蔓延的情形,是我們這一代人從未見過的,為了遏制疫情大國彼此封關「禁足令」,令到消費突然驟減,很多行業,很多個人,突然變得全無收入,一方面是疫情還在蔓延,誰都不知道「最壞的情形」會是什麼樣?目前的情形會繼續多久?而另一方面是各國央行大力救市,泵資金入市,而中國,韓國,日本,似乎可以控制疫情,漸漸在恢復生產,所以股市實際上是在一片迷霧之中,所有的分析,預測,可以說都沒有意義。現在最好是按兵不動,手持優質股票的,也不要輕易沽出,手持現金的也不要急於入市,觀望為上。中國第一個控制了疫情,而且有自己龐大的內需市場,可能是第一個恢復過來的國家,可以略為看高一線,而正因為「防」得好,國內大部份人對新冠病毒是無兔疫力的,零零星星不斷發生的個案可能長期存在,不知將如何阻礙經濟?所以,一團迷霧中最好少一點投資動作,假如你看不清腳邊上的情景,你大約也會站在那裡不動的,現在的市場就有些像這樣的景象。
「新冠視頻」
這視頻是朋友傳給我的,未必全符合科學,但有些參考價值,跟各位網友分享。
「關於防疫措施」
病毒再厲害,也要寄居在人體上才能存活,所以有一個基本原則,病毒感染了一個人,一種情形是該病人兩週或三週以後痊癒了,那病毒也死掉了,被人體內的抗體消滅。另一種情形是該病人不幸去世,那病毒也死了。
香港在新冠狀肺炎初發的時候,對外採取「堵」,減少跨境人流,來港的人都要量體溫,填申報表。對內則採取「防」及「篩」的兩種策略,勸告市民戴口罩,勤洗手,發現病例就去追蹤源頭,隔離緊密接觸的人,甚至為緊密接觸的人都做篩選,找出隱形的患者,切斷傳播鏈,證明這一策略是有效的。
最近大量留學生及在外國居住的港人回港,他們都有帶毒的風險,但不能不讓他們入境,就採用了帶手帶,家居隔離的手段,不但政府可以追查他們行蹤,那些人手上帶了環也不敢出來,惹他人憎厭,所以也是有效的。
但是一切措施的社會成本非常高,生命可貴,任何代價都要做的了,希望爭取到時間有疫苗問世。
另一種情形,像歐美,一開始掉以輕心,等到發現事態嚴重,已經有大規模社會傳播,不知有多少人染病了,沒法「堵」也沒法「防」「篩」。
現在剩下最後一招「封城令」,禁止人們出街,祇准待在家中,為時大約六週到八週,為什麼是六-八週?假定有一個帶毒者,他不出門,就不會傳給別人,最多傳給家人,重症的人送醫院,輕症的人,在一個幾個人的範圍內六週之內,大家都痊癒了,病毒也死亡了,如果有效的「禁足」,是可以大面積切斷傳染途徑,消滅病毒的。
武漢是典型的例子,一月二十三日封城,那時實際上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患病了,可能有幾十萬,經過封城兩個月 (八週),輕症的入簡易醫院 (也是隔離的目的),重症的入正式醫院施救,武漢患者都可以清零。
歐洲各國,美國一些州已經實行禁足,但他們做不到。武漢那麼嚴密,但六至八週後病患也可以大減,再來實行「防」「篩」的策略控制新症。
現代科技已不比1918年,相信疫苗很快出現,人能有效對付新冠病毒,在這一段時間,為人為己要好好保重。
聯儲局除了降息至零更開了緊急會議,提出量化寬鬆無上限,不但買國債 (赤字太大,市場可能難以吸納),買按揭貸款債券 (支持銀行),還打算買企業債,像航空公司一下子沒有了生意,頁岩油生產商一下子油價大幅下跌,相關公司債券遭到拋售,如果發不出新債券,不知多少公司要倒閉?財經專家都在批評聯儲局措施太極端,有人說是聯儲在催毀美元,有人說聯儲局做起商業銀行生意。回想起08年貝南克開始做QE,也是批評聲音極多,但假定聯儲局不那麼做,市場能即那麼快穩定下來嗎?這一次比08年金融海嘯更厲害,歷史上從未發生過這樣突然社會消費大幅萎縮的情形,聯儲局及全世界央行如果不救市,經濟真的垮下去,後果不堪想像。
相比之下,中國央行反而是動作極小。市場大震盪漸漸過去,人心也安定一些,但疫情並未停止。歐美最壞的情況可能仍未見到,有資金,有持貨能力的,可以分注入市,小心一些,開始買一些可能早先沽出的便宜貨。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
民主黨初初有十幾人出來競選,現在其它人都退出,剩下較左的桑德斯及較溫和的拜登。拜登以前是奧巴馬時期的副總統,奧巴馬時期美國經濟復甦,政治祥和,很多美國人還在懷念。而桑德斯的一些主張太左,民主黨的大佬害怕他會嚇怕中間選民,都支持拜登,特朗普嘲笑拜登沒有精神,好像老是在睡覺,本來看看也有些像,最近幾次因為黨內初選大勝,他似乎精神也上來了,我想他的團隊已經在密鑼緊鼓起草攻擊特朗普的材料,特朗普的荒唐走板也是太多了,很容易受到攻擊,特別是大多數美國人還是重視誠信的,特朗普謊言連篇,厚顏無恥,很多人是不喜歡他的。
這次拜登贏了密西西比,密蘇里,密歇根州,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就是以前從不出來投票的非洲裔及窮人,這次踴躍出來投票,他們憎恨特朗普,假定非白人窮人都想出來投票,特朗普就必敗了。
「再談疫症」
本來估計疫情在歐美爆發的最高峰可能在五月中,現在看來可能會提前,因為它們政府猶豫不決,不作為疫情發展得非常快。有專家估計,各國政府發表的確診例都是不準的,因為並沒有有大規模篩檢,實際上感染比例在意大利可能是30%,在英,美,德大約是9%,而且還在上升,所以各國政府緊張起來,法,德開始實行嚴格的禁止令。
現在很令人擔心的是,消費突然萎縮,像航空公司,旅遊公司,酒店業,零售業,餐飲業,突然一下子客戶都消失了,會造成什麼樣結果?
也有好消息,中國已臨床測試完成,抗愛滋藥法匹拉韋可以有效醫治新肺炎,而且副作用幾乎沒有。
另一好消息是中國已有疫苗,在武漢開始臨床實驗,美國也有華盛頓州一家公司開發出疫苗,首批找了四位志願者試驗,大概半年後有望看到疫苗出現,這場疫災可望過去了。
全球股市,債市,油市,金市經歷了相當瘋狂的二週,最大的震盪可能已經過去,但疫情在歐美會繼續蔓延,高峰可能在五月中下旬,如果全國真的有百分之幾十的人病倒,不知又會發生什麼事?這個世界我們不懂的,我們想不到的事隨時會發生,所謂「人生無常」,就是這個意思吧?
本來疫情傳播似乎祇是中國的事,大家擔心復工復產有困難,突然卻變成了全球大流行,大家擔心全球消費萎縮,國家彼此封鎖,可能引起經濟嚴重肅條,而油價又因沙特跟俄羅斯相鬥 (可能是兩國聯手要打擊美國的頁岩氣工業),突然戲劇性下跌,兩件事引發金融市場大洗盤,股市暴跌,全球蒸發了十幾萬億美元的財富,本來市場上各種套戥,各種期權,各種孖展正常的合約,突然變得向一側傾斜,大量的盤平倉,止蝕,市場資金抽得非常緊,美元指數從96一下子升到103,真的又是一次金融海嘯。現在美元回落,該拆的拆,該平的平,輸得起的賠錢,輸不起的破產,市場會漸漸平復下來,但受傷很深,恢復需時。至於疫情在歐美再發展,是漸漸進行的事,當然不知會嚴重到什麼程度,但震盪不會那麼大了。
「疫症蔓延的規律」
最近讀到一篇關於疫症流行的規律的文章,歷史上多次發生瘟疫流行,所以醫學界從大數據推算可預測疫情。
首先是該病傳染的力度Ro。Ro如果<1,此病不會流行太久,結果自行消失。如果Ro>1就嚴重了,普通的流感大約Ro是2,而這一次的新型肺炎,醫學界普遍認為Ro為3,即一個病人可能傳染給三個人。
第二個概念是病毒世代交替的日子長短。假定A染病,他大概N天以後,即使無病徵,也可以在播毒了,播給B,B也是N天以後體內就積聚足夠的病毒也在播毒了,這個N天就是病毒世代交替的長短,這一次的新型肺炎這個N大約為4。
假定人類毫無防禦,則每4天就有3的平方數這樣一個幾何級數上升,以此推斷在英、美大約60-77天疫情發展到高峰,可以人人都得病。
我們政府嚴格隔離患者和可能患者,人人戴口罩,勤洗手,當然Ro可以下降很快,但英、歐、美可能都做不到,疫情高峰可能在兩個月以後,所以最壞情形可能仍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