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26 三月, 2020

雜談

        「關於防疫措施」

        病毒再厲害,也要寄居在人體上才能存活,所以有一個基本原則,病毒感染了一個人,一種情形是該病人兩週或三週以後痊癒了,那病毒也死掉了,被人體內的抗體消滅。另一種情形是該病人不幸去世,那病毒也死了。

        香港在新冠狀肺炎初發的時候,對外採取「堵」,減少跨境人流,來港的人都要量體溫,填申報表。對內則採取「防」及「篩」的兩種策略,勸告市民戴口罩,勤洗手,發現病例就去追蹤源頭,隔離緊密接觸的人,甚至為緊密接觸的人都做篩選,找出隱形的患者,切斷傳播鏈,證明這一策略是有效的。

        最近大量留學生及在外國居住的港人回港,他們都有帶毒的風險,但不能不讓他們入境,就採用了帶手帶,家居隔離的手段,不但政府可以追查他們行蹤,那些人手上帶了環也不敢出來,惹他人憎厭,所以也是有效的。

        但是一切措施的社會成本非常高,生命可貴,任何代價都要做的了,希望爭取到時間有疫苗問世。

        另一種情形,像歐美,一開始掉以輕心,等到發現事態嚴重,已經有大規模社會傳播,不知有多少人染病了,沒法「堵」也沒法「防」「篩」。

        現在剩下最後一招「封城令」,禁止人們出街,祇准待在家中,為時大約六週到八週,為什麼是六-八週?假定有一個帶毒者,他不出門,就不會傳給別人,最多傳給家人,重症的人送醫院,輕症的人,在一個幾個人的範圍內六週之內,大家都痊癒了,病毒也死亡了,如果有效的「禁足」,是可以大面積切斷傳染途徑,消滅病毒的。

        武漢是典型的例子,一月二十三日封城,那時實際上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患病了,可能有幾十萬,經過封城兩個月 (八週),輕症的入簡易醫院 (也是隔離的目的),重症的入正式醫院施救,武漢患者都可以清零。

        歐洲各國,美國一些州已經實行禁足,但他們做不到。武漢那麼嚴密,但六至八週後病患也可以大減,再來實行「防」「篩」的策略控制新症。

        現代科技已不比1918年,相信疫苗很快出現,人能有效對付新冠病毒,在這一段時間,為人為己要好好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