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二月 2020
股市隨筆
「中芯國際981」
我注意這隻股票已有兩年多,中國從拉晶元到製成晶片,有完整的技術和最大規模的生產線,似乎就是這一家了。它一開始由台灣資本來投資,投資者是由台積電出來的,目的也是建成像台積電那樣模式的一個廠,但可能因為技術問題始終沒能突破,長年虧損,由中國政府背景的公司接手,做了控股股東,但經營了十年,也依然未見大的突破,去年發表了第三季業績,盈利環比增加了3倍,而股價也由2019年年初大約6元/股升至近10元/股,此時引起我極大興趣,猜測是技術有了突破,分段在股價10元至12元間入了貨,其間也有報導,它14NM晶片技術有了突破,毛利率由20%左右升至23%。更有消息說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已將它由華為設計的晶片交由中芯國際生產,關於技術突破,關於海思半導體訂單是否轉給中芯,始終看不到正式發佈的消息。
就在上週五,中芯發表了它去年第四季的業績,盈利環比增加2.3倍,說明它去年股價上升並非無因。但第四季業績報告的業績展望,卻有點令人失望,而且宣佈了它重大的擴充生產線的計劃,耗資31億美元。
高盛調高了它的股價預測到20.50元,但也有大行擔心它設備投資太大 (必定要舉債付利息),拖低盈利,甚至造成虧損。
投資者分歧如此大,也是少見的,原因當然是披露不充份,外界不太清楚它究竟有沒有解決技術問題?有沒有接到大訂單?
從產品毛利率上升,可以猜測它產品良率是增加了,否則開支增加很快,毛利率怎麼可能上升?從它宣佈將大規模擴產,可以猜測它已接到新的大訂單,工業公司而敢於大規模擴產肯定要當成好消息來看。
現在14NM的晶片是最廣泛在應用的,而7NM的先進工藝雖已出現,但已出現漏電,過熱等等技術問題,新增加的成本未必能抵消晶片更小帶來的效益了。摩爾定律在晶片已做到14NM這樣細小的時候正在漸漸失去效率,中芯如能大規模有效率地量產14NM的晶片,大概已經不用擔心市場,中國在晶片國產化的政策下本國的晶片廠前途光明。
中芯國際的股價近日大幅波動,特別是上週五每股跌了大約1.00元,但成交驚人,達到42億。用陰謀論來思考,可能有大戶鬥法,有某些衍生工具上有重大的利益得失,用平常心來看,因為近月漲幅已大,有人好消息獲利沽出,但承接力也巨大,股票從信心較差的投資者手上轉向對公司前景更有信心的投資者手上。
我對有計劃大規模擴產的公司是有信心的,希望沒有估錯。
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匯豐值得投資嗎?」
我已經連續幾年提到匯豐神話已經破滅,也已多年未投資匯豐了。本月18日,匯豐將發佈業績,想在這裡特別再提醒一句,小心匯豐宣佈的業績會非常差。
匯豐業績從08年金融海嘯以後,從未令人滿意,客觀的市場環境也的確是差。
匯豐以前的業務是環球銀行,北美、歐洲、亞洲三足鼎立。但08年一後,匯豐的美國資產幾乎清袋,現在維持一個很小的業務規模。歐洲的經濟也很差,央行奉行負利率,銀行業很難賺錢,中國大陸大家都知道銀行不容易做,近兩年祇剩香港和炒房有利潤,看看去年香港的情形,就知道它的香港業務也不會好。
去年宣佈第三季度業績時它的前景展望是很灰色的,甚至有預警的味道。
因為最近三年,匯豐的前管理層做了很多粉飾業績的事,不尋常地派高息,幾乎將每年盈利派光,又回購股票,不惜一切托住股價,漂漂亮亮下台,其中的會計問題,我們是不清楚的。
新的管理層上台,主席跟總裁不和,踢走了舊的總裁,現在的新總裁是臨時的。最近的董事會又未能確定現任總裁是否轉正,即是說管理層內部仍有問題。由於這樣通常新管理層上台會將舊管理層留下手尾一次撇乾淨,這一步至今沒有做,大家回想一下,渣打換管理層時發生什麼事,就會知道匯豐將會發生什麼事,這一次的2019年年結可能會將以前積下的種種問題大撇賬。假如大撇賬,就沒有能力派如此高息,也不會有回購股份。以前回購的股份也沒有注銷,目的也是要賬面資產好看一些,這些股票如何處理?
未知的疑點太多太大,而且銀行的經營環境在歐洲和亞洲沒有轉好的跡象,匯豐股價去年從高峰83元/股回調到近日58元/股,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業績大不理想,又面對大撇賬,還是有可能再跌的。
當然我們看得到的問題,大的投資銀行不可能看不到,現在各大投行對匯豐股價看法分歧很大,大多數看淡,也有看好的。
我們小投資者不值得冒險,前景不明先避一避為好,不能貪高息,高息不是一定能繼續的。
雜談
「疫症影響香港經濟」
走在馬路上真的是人人都戴口罩,景象很怪異,地鐵裡人流可能不及正常時的三分之一,商場,餐廳人流稀疏。
銀行紛紛推出六個月至一年樓按還息不還本計劃,這是很不尋常的,說明不少人無力供樓。現在樓宇成交疏落,如果疫情拖長不排除樓價較大幅度下跌。如果樓市跌,先跌的是僻遠地區,小單位,迷你樓,因為業主財力薄,不少人手停口停,當然也供不起樓。
報紙新聞,已有一萬的士司機停工,雖然車租已減了一半,但馬路上沒有人流,沒有生意是最現實的。有記者訪問一的士司機,問他為何仍返工?他回答說家中五口靠他這份收入,而當天他扣除車租,氣費,淨入袋150元!慘的人很多,許多家庭式經營小餐廳,全天沒幾宗生意,但房租,燈油火臘仍要付,怎麼過日子?酒店,娛樂場所都沒人光顧,裁員,減薪潮已開始,即使在大集團做,也非很安穩,貧窮家庭沒有積蓄日子艱難。
當然香港主要的金融業,資產管理業等受影響不大,時間長了也會受影響。航空,海運已受影響,如果眼前的情形拖下去,真是不堪想像了。唯一的希望是天氣熱了,病毒自行消失,唯有向天打掛了。
股市隨筆
「香港電視集資」
香港電視 (1137) 昨天宣佈供股集資,有趣的是該股一月三十一日股價4.20元/股,至二月十日,短短十天,股價推到6.70元/股,宣佈集資前股價更推上7.30元/股,收市倒跌。
董事局很會玩財技,趁疫情引發的搶購潮,營造出生意大好的氣氛,推高股價趁機集資。
香港電視雖然名為電視,現在卻在做電商的生意,事實上連年虧本,它是電商新哥,原本是想做電視生意的,但拿不到牌照,而再以前它原是做移動通訊的,賣了盤拿了一大筆錢,不肯還富於小股東,大股東不斷轉行做新生意,做它完全不懂的生意。
這樣的公司小投資者避之則吉,生意前景不明,董事局會玩財技,這是小投資者大忌。
雜談
「武漢肺炎」
中國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跟他的團隊剛發表了一份關於武漢新型肺炎的病例分析報告,我也是從新聞報導知道的。報告說大約有一半的病人感染以後並不發燒,報告接着說所有感染者中有87.3%的人最終會發燒,氣促,但有趣的是我沒有說過剩下那13%的人,最終是否從受感染到痊癒都沒有發燒呢?其實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有13%的感染者受感染後完全沒有或祇有輕微不適的症狀,他們不去看醫生,這些人永遠都隱形,病毒就很難從社區清除。今天附上一張相片,是昨天星島晚報的報導,很積極,也附上我的文章下面,可以彼此鼓勵,不必過份憂慮。

一側關於武漢肺炎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