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二月 2019
「從英國脫歐談起」
英國兩年前以徵弱多數,民意贊成脫歐,但談了兩年,脫歐方案在英國議會裡卻通不過,歐盟已再次表示,接受英國留歐。
英國留歐派的人是很多的,當然在國會議員中也很多。工黨首次放出了風聲,如果首相的方案通不過,工黨將提一個方案,工黨是未同歐盟談判過的,不知如何它也能提出一個歐盟同意的方案?假定工黨的方案也通不過,工黨可能提議再次公投,因為上次公投僅以極微弱多數通過脫歐,而最近民調贊成留歐是多數,所以再次公投在政治上也非不可。
我不想分析脫歐留歐對英國的利弊,也不清楚英國議會中是否有勢力想推動再次公投,令英國留在歐盟。
我祇想說經過幾十年的歐洲一體化,歐洲各國的經濟,政治,體制,已經發展成錯綜複雜,分都分不開的地步,英國未加入歐元,但脫歐仍如此困難,可以想像歐盟內部雖有28個主權國家,但共同利益已將它們綁在一起,看上去似乎內部矛盾難解,但要分開也不容易,歐盟還是有着很大的凝聚力。
當然這個凝聚力首先來自經濟相融,共用歐元,彼此完全地開放市場,現在看起來這個凝聚力還有共同對付外敵的需要。
中歐,東歐原蘇聯的附屬國,對俄羅斯有幾百年的疑懼,現在迫切需要投入歐盟大家庭獲得保護,自從特朗普上台,要求歐洲增加軍費,擴軍,並交給北約的美國將軍指揮,歐洲當然不肯做這麼笨的事,由法德倡議組織歐洲軍力已經提上日程。
所以不要輕易預言歐洲會崩解,盡管吵吵鬧鬧,它們誰也離不開誰。
歐洲祇有堅持一體化,仍能在國際政治中佔一席之地,如果分崩離析,每一個國家都變成國際上三流、四流的國家了。
「看歷史上朝代更迭」
北京中央社科院拍了「中國通史」共一百集,我已看了六十餘集,大約講到宋朝。
從「周」滅「商」開始,中國歷史就是一部皇朝更迭的歷史,由於皇權是至高無尚的,英雄豪傑,皇室貴胄都在爭奪這個位置,每次皇朝更迭都是死人無數,各路起義的義軍要爭要打,分封各地的諸侯豪強要打,這種爭奪是你死我活的,不容妥協的。從舊皇朝慢慢崩潰瓦解,到群雄割據,到新皇朝誕生,往往要十幾二十年時間,等到新皇帝坐定,天下安定,往往已經社會凋零,人口減半,不要說皇室宮殿,就是地方上的大戶豪族,往往也是家破人亡。
劉邦建立漢朝,天子駕六,要駕六匹馬拉的車子,要挑六匹毛色相近的馬都挑不出來,皇帝要用馬都已經很少了,國家窮成這個模樣!
由於皇權太大,皇帝以下的所有人都感覺到不安全,有所謂「伴君如伴虎」的說法,不管你皇親貴戚,不管你功勞多大,皇帝想殺就殺,想貶就貶,許多慘劇是在懷疑之中產生的。
出名的玄武門事件,唐太宗李世民將哥哥同弟弟都殺了,軟禁父親,登基為皇帝,想當皇帝當然是他的欲望,但做不成皇帝自己的性命就危險了,他懷疑父親支持哥哥和弟弟,疑忌他功勞太大,勢力太大,要削弱他的權力才先下手為強。康熙年代出名的八皇奪嫡,也是兄弟相殘的血腥故事,中國這一套皇權更迭的制度肯定是行不通的了。
社會的變革,是要有社會內部的力量去推動的,在封建社會時期,社會變革很慢,重覆着一個皇朝又一個皇朝,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社會仍是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業社會,祇有到了改革開放以後的今天,中國社會才出現了力量不小的中產階級,他們有知識,有財富,他們的意向將影響政治,推動中國的政治走向現代化。
權力太集中,權力的移交就會出現很大的風險,要建設一個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就要分散權力,健全法治,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完善決策的程序、規則,社會的進步是由社會內部的力量推動的,可能是一個相對很長期的蛻變過程。
昨天A股上證指數50,升了157點,升至2961。而上海深圳兩市成交升至10000億。昨天並沒有特別的消息,貿易戰的談判傳來的消息似乎雙方仍有爭拗,不知什麼理由市場這麼亢奮?港股本來升穿29000點後回落,由於A股大升,收市也倒升。
貿易戰的談判已進入最困難的部份,即美國要求要有監督機制跟懲罰機制,其中可能會有涉及主權中方難以接受的條款,最後必定會解決的。一種情形是雙方可以各自表述的,另一種情形是中國斷然不可以接受的。第一種情形會寫入文件中,第二種情形美方祇能收回要求了。貿易談判的結果一定是好的,但股市亦已充份反映,無論所謂基本因素是多麼地好,股市是必然會調整的,我們不知道的,祇是什麼時刻,以什麼藉口炒低股市,如果已經減倉鎖定利潤,則心情輕鬆,再大幅上升可以再沽,股市調整時就有彈藥可以入市了。
「相反理論」
由於中美貿易戰的消息正面,越來越多人了解美國其實打不下去,期待有好消息的樂觀情緒瀰漫。另一方面中國放鬆銀根漸見成效,值得一讚的是中國政府放開了對企業發債的限制,信用評級「AA」級以上的企業發債,祇要向相關監管機構備案就可以發債,企業發債政府本來就不應該干預,企業有需要融資,市場願意接納雙贏的局面。最近內房大量發債,市場反應非常正面,債息從11、12厘降至近期的6、7厘,已經不用擔心內房資金鏈斷裂,市場在眾多利好消息下,恒指已從低點25000點升至近29000點,並沒有像樣地調整過。
而最近一些大行輪流發表研究報告,由於5G概念吹捧手機生產鏈公司,吹捧移動通訊公司,由於銀根放鬆,息差「可能」擴闊,吹捧銀行股,由於市場熾烈,吹捧券商股……,總之是一片唱好。再想一想,市場熾烈跟這些大行推波助瀾是有關的,警惕性高一些的,是否要懷疑大行正在出貨?趁高價出貨?假如大行完成了出貨部署,要造淡是很容易的,各種各樣淡的藉口又會出現,次次都像真的一樣,實際是有人在操控股市,而超級大戶間的默契是很好的,中資大舉南來,經過這最近七、八年的磨合,在香港市場上跟原有的超級大戶也許彼此合作得很好了,大量在電台、電視台、報章、雜誌上發表評論的「專家」,他們祇能見好唱好,見壞唱壞,客觀上成了造市者的工具。
投資者要冷靜,相信自己的判斷,有時候「相反理論」是有道理的,當大眾情緒向好的時候,也就是跌市快要來了,當大眾都極度悲觀時超級大戶吸飽了貨,升市就跟着到了。
所有的理論分析都是拿來說說的,市場升跌的真正動力是造市者的資金推動的,市升的時候,造市者可能用大量的孖展借錢買股,推動大市向上,市跌的時候他們可能借用散戶存倉的股票來拋空,用散戶自己的貨來斬散戶,市場就是這樣在運作的!
【投資應該不是「博」】
看電視中的財經節目,經常聽到「博」這個字,很有賭一舖的味道。更有人發明了「值博率」這個名詞,衡量值不值得投資於某一股票,而這個詞已被廣泛採用。其實這樣的所謂「分析」是很不科學的,不講股票的內涵是優是劣,祇憑過去的走勢,看「上望多少?」「下跌多少?」的幅度來估,長遠來說必輸無疑。
投資講究的是長遠穩定的增值,如果資產值較大,可以考慮一部份投資債券基金,一部份投資股市,由於債券基金有穩定派息,基金單位價格上落也比較小,整個投資組合的波動就「比較小」,年輕投資者可以股票多些,債券少些,年紀大一些的就債券多一些,股票少一些,當然基金也要經過研究才買。
而另一半持有的股票,也可以分成兩半,一半是很少去買賣長揸收息的,像中電、港燈、香港電訊信託這一類股份。另一半是投資於進取型的,優質有高增長的公司。例如騰訊、阿里巴巴、信義玻璃、萬洲國際等等。當然好公司還有很多,這一類公司業務有增長,但股價波幅可以很大,恒指高位了,股價漲了10%,20%或更多,可以沽出,等低位再買,要有耐性,如追不回來可以換馬,由於要時時刻刻關心的才四、五隻股票,比較容易掌握。
如能做到這樣一個組合,有耐心地操作,投資就能穩定增長,不必去「博」,特別是不要重金去注在一隻你不甚不解的股票上。
每次買入都要仔細研究,給自己充份的理由,財富不是靠「博」來的,靠你自己用功,做準確的選擇,慢慢積累,最後做一個贏家。
匯豐發佈了去年全年業績,仔細分析扣除一次性盈利,它的全年業績其實是增長2%,可說不理想。令人意外的是它的炒房,居然仍有盈利。去年是金融市場表現很差的一年,炒房開支不小,仍能盈利不容易,匯豐以至一般的銀行板塊,投資收息可以說不錯,期望有大的增長是不現實的。
談到收息,公用股中電 (0002)及港燈SS (2638),股價都已極高,中電還有不在政府規管範圍內的海外投資,收益提高仍有可能,港燈業務全在香港,盈利也派盡,期望它業務有大增長也不可能,現價已將見頂。
昨天國泰 (293) 發表了業績,下半年虧轉盈,賺了23億,股價升了8%,不知什麼理由,市場後知後覺,國泰股價長期偏低,而虧轉盈是意料之中的,引致大量虧損的燃油對沖合約做完了,可能是它已被剔出恒指成份股,而三大股東持股量高達85%,市場流通股份數量很少,引不起基金注意,國泰有可能升到十四元半,它的盈利仍未充份反映出來,而股價如到此價位,投資者也可以套現獲利了,長線來說航空業經營不易。
股市總是有升有跌的,中美貿易戰談判會有好消息都在預料之中,出來的好消息可能衝上一下就回落,出來壞消息就更要回落了,想追貨的朋友要小心了。
假定股市回落,相信幅度也不會大,基本面沒有壞消息,但5%至10%的調整是可能的,有錢在手可以等一等低位再進,我自己近日一直在沽貨,1月11日博文提及的幾隻股票,信義玻璃 (868),萬洲國際 (288),玖龍置業 (2689)及國泰航空 (293),至今升幅都超過20%,已沽出部份,保留現金,等待下一次入貨機會。
「中美貿易談判及北韓問題」
中美貿易談判進入第七輪高峰會談,美國的傳媒清醒地估計了談判的進程,特別着重地報導了習主席在接見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時說的一句話:「我們期望與美國合作,但這一合作是有原則的。習主席劃出了一條底線,你不能干涉我們的內政!」劉鶴星期四抵美,雙方密鑼打鼓地談,大概想將雙方都同意的備忘錄準備好,三月初讓兩國元首簽訂,一切中國不同意的要求,美方都會收回,滿足於一個中國承諾大規模採購美國貨的協議,特朗普可以宣稱他是全面勝利了。
特朗普在國會宣讀國情咨文時提到北韓問題,他說是他才解決了長期的北韓軍事威脅,如果不是他做美國總統,美國和北韓現在可能陷入一場大戰!他的話音剛落,現場一片「噢」的聲音,沒有人鼓掌,特朗普如此厚顏地為自己表功,也祇有他才說得出這樣的話。
人人都知道北韓的改弦易輒是出於中國的壓力,不是特朗普的功勞,特金會又會上演北韓可能進一步做出一些棄核的象徵性行動,換來美國和南朝同意結束戰爭狀態,解除制裁以及提拱援助,營造朝鮮半島和平的氣氛,美韓朝各取所需。
如果北韓這次真正接受教訓,以後守本份,不挑釁,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國際政治變動,風雲莫測。
經過這次中美貿易戰,中國已突破美國最後一道封鎖線,今後國際上兩國平起平坐了,還可能出現一段蜜月期,時間長短當然難料的了。
特朗普又可以稱習是他的好朋友了。
「再談委內瑞拉」
2月14日貼了一篇「委內瑞拉給我們什麼啟示?」意猶未盡,想談談委內瑞拉的現狀和將來。我沒有去過委內瑞拉,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像這樣的國家,現在是什麼情形。
委內瑞拉經濟結構已經崩潰,但人民還是要活下去,怎麼活下去呢?
最最有錢的人,應該在20年前查維斯上台時就不斷將資產轉成美元或銀元、黃金轉移到外國去,次一等的有錢人可能醒覺得比較晚一些,但過去的二十年裡也陸續將資產轉成美元或貴金屬。
一般的中產階級,如公務員、教師、專業人員是受害最大的一群人,惡性通脹將他們有限的儲畜都吞沒了,他們正在做各式各樣他們找得到的兼職的副業,可能正職都不要了,全副精力找可以得到美元或貴金屬報酬的工作。委內瑞拉貨幣已沒有人要,也不在市場上流通了。
小的工廠主,小的商店主,將生意全轉入地下,一樣在開工,一樣在做生意,沒有人理會政府物價管制的法例,市場都變成黑市,用美元或貴金屬交易,或乾脆以物易物。
一切執法人員,從稅吏到警察,都變成受賄者,沒有人執法。較安定的是農民,祇要有出產自己就餓不死,產品在黑市賣出去,不少城裡的親朋現在到鄉下來幫忙種地。
最後黑勢力橫行,人民活得很苦,但仍活着。
今天世界上像這樣國家很多,用兩隻手手指數可能還不夠。
有的國家可能還有希望翻身,像委內瑞拉,有的地方有深刻的內部部族及教派矛盾,黑市橫行,軍閥橫行,無法無天,那些地方歷史上就是這樣,從來都是這樣的,可見的將來可能依然如此。
「中美貿易談判」
最近一輪由美方最高級經貿談判代表訪問北京的會談已經結束,習主席親自接見了美方人員,美中談判代表並大合照留念,氣氛很好。
中方早已承諾加大採購美國商品,開放市場進入,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這些問題容易解決,這一輪談的是如何確保執行協議,中國如有不公平貿易行為如何受懲處?很多問題牽涉到如何定義?以及涉及中國的主權,這些美方要求中國不會同意,美方也心中明白,美國不能堅持這些要求,否則談判破裂。中美形成敵對關係,貿易停頓,絕不符合美方利益,所以美方已可以鳴金收兵,所謂留待兩國元首決定,就是不提或以最模糊方式處理這些要求,當作美方勝利了,而且從字裡行間看,三月一日很可能特習會在海南島會晤,宣佈結束貿易戰。中國以後如每年買幾千億美元貨,成了美國最大出口國,美國就沒有手段可以壓制中國了。
假定這一次中美貿易戰結束,中美關係可能出現一段蜜月期,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好。
像中美這樣的大國,在軍事上對抗,沒有什麼意義,將來的競爭主要還是在經濟影響力,技術上的領先落後的競爭,中國憑藉人口優勢 (市場大),人才優勢,總體經濟實力可能十年內超越美國。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昨天恒指續升326點,收市25497點。我一直是看好股市的,一個理由是中美貿易會談必有好結果。另一個理由是中國政策從收緊轉成放鬆,去槓桿,去產能不提了,相反都是積極的放水與刺激措施。
但股市從低位恒指25000點已升至28500點,沒有像樣地調整過,有些股票從低位已升了兩成多,無論消息如何好,調整是遲早會來,所以現在如追入要小心一些。我昨天和前天已開始出一部份貨,買入的萬洲國際 (288),信義玻璃 (868),港交所 (388)都已漲了不少,沽出大約四份一,如恒指再漲1000點,再沽四分之一,假如股市有調整,在低位就有錢買入,這祇是我的想法,不一定對,市場太好的時候不要太樂觀,市場不好的時候也不必太悲觀,股市起落並非完全無跡可行。
不過投資股市最重要的還是買對優質股,不能聽消息買股,避開你不熟悉的股票,避開蚊型股,你買入一隻股票,必定要先自己研究,有足夠的理由才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