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及「生活情趣」。
「中美貿易戰」
受美方邀請,中國派外貿部副部長率團赴美談兩國貿易問題,市場一般對此行看得很淡,級別太低,決定不了什麼事。但經驗告訴我們不要忽略每一個細節,有時一些重大轉折,就從一個細節開始。
中美貿易戰,中方固然受很大壓力,但美方其實也不輕鬆。一個民主國家,很少很少會實行一個政策,要別人痛,寧可自己也痛。在貿易戰中利益受損的美國人,商家和團體,會大聲抗議,為什麼讓我們利益受損?你政府實行什麼政策,要我們普通老百姓作出犧牲?
貿易戰不單是農民利益受損,美國實行鋼鋁關稅,鋼鋁價格在美國已漲了50%,美國耗用大量鋼鐵的工業,如汽車業,日用電器生產商,成本大漲,美國對華徵稅,商品中有40%是美資在中國設廠製造的,這些美資廠立即有停工的可能。而加拿大和墨西哥輸美產品中,美資工廠佔比例達80%,簡直就是拿刀砍自己人,愚不可及。
有人統計過,美國沃爾瑪超市中的日用百貨,70%是中國製造,一加關稅,這些商品售價立即會上升,影響到普通老百姓的消費。美國的媒體現在討論這些話題的越來越多,美國政府是不能忽視民眾的呼聲的,特別是大企業的態度,政府更是不能不理。
從這次中美會談前美國媒體透出來的消息,美國政府要求中國降低關稅,准許外資獨資進入中國市場 (不是一定要中外合資),不將貿易跟轉讓技術綑綁在一起 (強逼轉移技術) 等等,似乎並非完全不可接受,很多方面中國已經在這麼做,所以如有適當的下台階,貿易戰可能就會淡化。
當然現在猜測結果也不科學,但既然對雙方都不利的事為什麼一定要繼續下去呢?貿易戰前景並非那麼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