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31 一月, 2023

雜談

      「中國經濟奇迹四十年背後的深層原因」(之五)

        中國需要外國的資本,技術及企業管理的經驗,要引進這些東西,當然要跟發達國家搞好關係,鄧小平當時留下了一些指示。

1)    外交上最重要的是對美關係,一定要跟美國搞好關係。

2)    外交上中國不再爭取做「頭」,這個「頭」指的是做第三世界的領袖,想做第三世界的頭就很可能跟美國發生衝突,而且做「頭」是要付出重大代價的,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這一條後來就被濃縮成「韜光養晦」,在當時絕對是正確的外交路線。

        今天的中國外交被人稱為「戰狼外交」,國際形勢不一樣了,中國國力不一樣了,我不敢批評今天中國的外交政策,但確實跟鄧的遺訓不同了。

3)     鄧的遺訓提到台灣問題,他說在他的一生中看不到解決台灣問題的可能性了,留給後代。他說時間在中國大陸這一邊,他又再三提到台灣問題要用和平方式解決,關於這一點沒有正式的官方的記載,留在這裡供網友參考。

        鄧以至後來江,胡時代都遵循這一外交路線,保障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保障了中國進入WTO,中國才有了今天的成果,成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

        近年我們曾高調地發佈「千人計劃」,要從海外招聘第一流的華裔科學家,結果是招來外國的疑慮,對這些科學家的處境造成困惑。

        我們又高調宣佈「中國製造2025」,似乎我們中國的製造業和工業要獨步世界,結果招來了西方的科技封鎖。我們又高唱中華民族的復興,身為中國人可能有小小振奮,但看在外國人的眼裡就有點狹隘的民族主義,軍國主義的日本和德國都宣揚過民族的優越感,換來的是什麼?

        外交必需務實,一切舉措不圖虛名,要看是否符合國家利益,低調默默地幹,少得罪人,少充大頭才是正確。

        正確的外交政策,讓世界認識到一個和平的,友好的,沒有野心的,理性的中國,廣泛結交朋友,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經驗獲得奇迹般的進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