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在全世界主要股市中是極度落後的,美國,歐洲都創歷史新高,當然有很多原因,但到了今天這個水平如沒有進一步大的壞消息,應該能喘定。
新能源股特別是新能源的材料股,包括光伏玻璃,鋰產業鏈及電動車仍在上升,就是受監管影響較大的網絡大股,它們正常的業務運作仍在進行,特別是京東,阿里巴巴的網售,政府並沒有干預,外資想撤的也撤了,沒撤的現在也已太遲了,要割肉才能撤,可能也被迫坐艇了,等監管風暴過去,市場意識到政府仍重視網售這重要流通渠道,股價也有回升修復的機會。
港股,A股受政策影響很大,以後政府對大陸媒體是否也應規管一下?它們隨便發一篇文章,可能相關的股份就要震一下,究竟是不是政府部門真正的意圖呢?中國經濟外國人打不死,但內部目的和手段交待不清楚的干預,卻可以令經濟嚴重受傷,並損害政府信譽,影響中外投資者信心,給本身經濟造成重大傷害。
關係到市場的事,應由金融監管部門的專家來執行,達到同樣目的可否用對市場衝擊較少的方法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