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13 八月, 2021

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三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 1 及 2 )」。

        「清潔能源眼下的投資方向」

        聯合國剛發表了世界環境報告,指出環球暖化已帶來嚴重後果,有些變化已經不可逆轉,如果人類不能達到本世紀末升溫不超過15℃的目標,後果無法想像,無法預測。

        美國總統拜登已簽署法令,2030年前美國生產的汽車至少50%必需是電動車。

        中國國務院最近也發表了一篇報告,要大力發展電力儲能的技術研究。

        歐盟也有類似的減碳轉用電動車的指導性法令出台,而從成本的角度看清潔能源,無論是太陽能還是風能,生產成本都已可以與媒發電競爭,而電動汽車的每月耗電費用,遠比燃油便宜。

        我在一些大屋邨看到,買Tesla車就幫你在車位上裝一個充電器,掛在牆上不佔地方。

        而這一切裝置的背後就是一個鋰電池。

        電動車要靠鋰電池驅動,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的儲電也是靠鋰電池,捨此沒有其它選擇,雖說Na-ion電池可能成本低一些,但技術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現在仍在研發中。

        我曾從去年底開始介紹鋰產業的投資價值,行業中的佼佼者,A股的寧德時代,香港有上市的贛鋒鋰業 (1772),美國上市的鋰產業ETF (LIT),擁有鋰礦的 (ALB) 這半年裡升幅在30%-50%之間,最近曾大升,可能需要幾個月整固一下,到10月,11月可能又有入市機會。以上提及的股票除非個別的出現我們不知道的意外理由,否則都是祇會買貴不會買錯的,有前景的好股票。

雜談 ( 1 )

        「軍事演習有什麼作用?」

        美國拉攏了英,澳,日等國,舉行了跨時區的號稱四十年來最大軍演,重頭戲在南海,當然是針對中國而來的。中國則派出軍艦,核子攻擊潛艇飛機一路跟蹤監視,參加演習的西方艦艇都不敢進入中國任何一處的12海浬海域,中國更在海南島東南劃出十萬平方公里海域,為軍事演習禁區,擺明不怕美國挑釁。

        中國跟俄國也在中國西北寧夏境內進行軍事演習,明顯是針對中亞與中東的。

        頻繁的軍事演習其實有什麼用?一個原因當然是軍隊需要操練,武器,彈藥是否可靠?各部隊能否配合?都需接近實戰環境下操練,但這可以默默地自己練,大鑼大鼓向外宣傳是出於政治原因。

        首先是給本國的老百姓看,國家軍力如何強大。其次是給盟友看,自己有實力而且是可靠的,拉攏盟友站在自己一邊。再其次是給假想敵方看的,如果發生衝突,己方有多大實力?有多少手段,可以克敵制勝。

        但是現在演習太多了,其實偵察技術如此先進的今天,各方有多少武器裝備,性能如何,大家都是知道,不需要拿出來張揚。而盟國跟誰走,也不是一次軍演決定的,國與國的關係更重要是在經濟聯系和政治利益上。

        軍演也是有時限的,譬如英國的伊麗莎白號航母在南海演習以後就要去關島整休,看不出來對地區力量的平衡有什麼影響?

        中國有大量的岸基飛彈,在海南島,南海諸島上都有軍用機場,在西太平洋中國在海洋上的火力恐怕已經超過了包括美國的所有國家。

        美國要挑起爭端,中國祇能奉陪,當看到軍事施壓沒有作用,美國大概也會改變策略。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去年已在論壇上說,希望中美減少對抗,也不要逼新加坡站隊。今年他更進一步說不可能指望中國像前蘇聯那樣一夜之間解體,中美對抗對全球不利,呼籲美中改善關係,這也是區域內一些小國共同的聲音吧!

雜談 ( 2 )

        「均富思想的辨證」

        均富社會是一種理想的社會,在中國最早大概可追朔到戰國時墨子思想。

        孔子與老子是古代中國的大哲人,曾見過一次面,他們討論的話題也是均富。

        貧富不均當然是不平等,但人生下了就是不平等的,有人聰明,有人愚笨,有人勤奮,有人懶惰,聰明勤奮的人做出更大貢獻,承擔更大的風險,如果大家的收入都是平均分配,不是更不公平嗎?假定聰明而勤奮的人知道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報酬,他也就滿足於懶惰過平凡生活,最後的結果就是均貧。歷史上有過大規模的革命,想要實現均富,結果都是失敗,而且代價慘重。

        所以老子提出既然天道造成人類社會的多樣性,應順其道而行,最可怕的念頭是:「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輩均之」。

        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