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八月 2019

雜談 ( 1 )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 ( 1 及 2 )」。

        「貿易戰令人擔心,特朗普騎虎難下」

        從九月份起,中國2500億出口美國貨品關稅要加到30%。雖然人民幣貶值了大約6%,進口原料關稅下降也令部份原料價錢便宜一些,單憑中國出口商還是沒有辦法吸收那麼高昂的關稅,美國進口商如找得到其它供貨來源,一定不向中國買了,如果找不到,他就要被迫加價。而十月份以後,另外的3000億美元也要加稅到15%,中國貨輸美一定會大幅減少,即使中國的老闆將生產線一部份搬去越南,泰國,但中國的工廠必定會裁員,失業一定增加,以前失業的一定是農民工,失業就回鄉下,現在離鄉的日子久了,鄉下也發生巨變,他能不能回鄉?鄉下還有沒有他的位置?都是問題,吃苦的總是老百姓。2008年時,大約有1000萬農民工失業,現在中國經濟體積大了很多,更多元化,整體來說,應可頂得住貿易戰衝擊,但老百姓受苦的一定不少。

        本來G20峰會後,中美貿易戰有解套的機會,但特朗普的魯莽行動一再出人意料地將貿易戰升級,現在貿易戰的緊張程度非常地高,由於貿易戰特朗普一直站在台前,不停地講話,不停地發帖,似乎是他在主導談判,所以他要為貿易戰的失策及後果承擔責任。彭博通訊社報導,中方官員認為特朗普無誠信,是談判最大障礙,所以特朗普成了承擔責任的焦點人物,他不能示弱,示弱就顏面盡失,而且在他的支持者面前不好交代,他又不能聽任貿易局勢惡化,商界的壓力和他想連任的企圖,都需要他在貿易問題上做出妥協,他自己將自己推上了兩難之路。不過此人面皮特厚,他即使跪了下來也可以說自己取得偉大勝利,中國說談判的大門一直是開着的,給他一個適當的落台階也非不可能。

雜談 ( 2 )

        「亞馬遜雨林在燃燒」

        亞馬遜雨林大部份在南美巴西境內,面積有700多萬平方公里,那裡雨水豐沛,森林潮濕,歷史上是很少有森林大火的。但近年來時常生生,而今年更是非常之嚴重,是天氣變化造成的嗎?不是,是人禍,是有人在故意放火燒去樹林,開作農地和畜牧地。

        最初是從盜伐林木開始的,已經很多年了,政府護林的力量是很薄弱的,也許護林的人多已被收買,視而不見,常年的盜伐,就在森林中出現了道路。近年來巴西有勢力的集團開始紛紛進入森林區,搶佔地盤,伐木以後燒掉一切,留下肥沃土地,進行農耕和畜牧。

        其實像我們中國,歐洲,或北美文明地區,都經歷過這一過程,幾百萬年前我們中原土地也都是原始森林,祇不過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上最後一塊大面積的未開墾的熱帶森林地。

        人類不斷地在談論環保,但私利卻在摧毀一切,我們能在環境毀滅以前拯救自己嗎?留下的祇有一個大問號?

        短期內也無須太悲觀,地球上的光合作用,70%是由海洋中的藻類完成的,而北半球加拿大,西伯利亞,仍有無邊無際的大森林,希望伐木的同時,能更新林木,伐木工業能永續進行。

雜談

        「貿易戰對經濟的影響」

        中美貿易戰升級,立刻有財經專家出來說,新措施將降低中國GDP 0.3%,對美國GDP則降低0.2%。我一直很懷疑貿易戰對GDP的影響是否那麼容易被量化?

        跟幾位財經界的老友談起這個問題,大家十分一致地認為,事情並非那麼簡單,需要很長時間,一切想得到的跟想不到的事情都發生以後,我們才能知道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可能情形遠超我們預期。最簡單用大豆這一商品為例,並非減少了多少出口,就影響到美國GDP多少,種豆的農民要買化肥,農藥,農業機器,要買燃料。現在產品出口受阻,他就不會買上述的物資,連帶相關行業也都受損,如果沒有政府補貼,他自己一家的生活費都發生問題,農業小鎮上的酒吧,餐館可能都要關門,對經濟的影響不只是少了賣大豆的收入,而且要帶一個乘數效應的,這個效應有多大?不是容易量化的。再進一步,如果沒有貿易戰,豆農生意好,他就會擴充生產力,計劃做新的投資,買農機,開拓更多耕地,貿易戰一打,大家都不知道明天環境會怎麼樣?這種不確定性,令到投資受壓,影響的範圍廣泛,可能發生我們想都想不到壞事。

        沒有貿易戰的時候,經濟平穩運行,許多企業的淨利潤也祇有營業額的幾個百分點,經濟運行一受干擾,企業營業額可能下降,企業都是有一個盈虧平衡點的,平時做100元生意的,可能前面80元賺回來的才剛抵銷開支,後面20元中賺到部份才可有利潤。如果營業額跌20%,企業就不是賺少的問題,而是發生虧損了,對企業就是生死相關的事。

        還有貿易戰引發人民幣貶值,借有大量外債的航空公司跟內房發展商,它們收入是人民幣,還款卻要用美元,有沒有公司會發生還債困難。

        所以貿易戰也不能輕視它,對經濟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可能要大得多,特別是高達30%的關稅,是很難吸收的。

        中國加徵美國的關稅不算高,但中國企業都會聽政府的話,盡量不買美國貨,所以到今年底止,美國對中國出口可能狂跌,而中國對美出口跌得較少,令兩國貿易逆差更大。

        特朗普的任性政策,在逼美國企業退出中國市場,承受巨大損失,美國企業不會支持,他現在搬出「國家安全」的大題目,甚至還想搬出敵對時期不准與敵方交易的法案,有點黔驢技窮的味道,老百姓會問我買中國的鞋和襯衣怎麼就危害到「國家安全」呢?

雜談

        「特朗普精神病加深」

        上星期五有兩則財經界的大新聞,一則是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央行年會上講話,暗示九月可能再降息一次。另一則新聞是中國商務部宣佈反制措施,在9月1日及12月15日對美國進口中國商品750億美元加徵關稅。

        中國的反制並不意外,是市場早已知道的,但美國市場對聯儲局沒有大幅立即減息感到失望,道指曾大跌200點,但隨後中國反制美國的消息傳入市場,特朗普又像發瘋一樣大發帖文,市場才受驚,美股跌了600多點。

        早兩天,特朗普對一大批記者誇誇其談,他說他是上天選中之人來跟中國打貿易戰的,「上天選中」是祇有聖經上才有的詞,沒有人敢用的,特朗普這麼說,暴露了他的自大和自戀狂,在場記者很多人都忍不住笑出來。在鮑威爾中規中矩地發表談話後,特朗普又大罵他是美國最大的敵人,比中國還要壞!真正是狂言亂語,而且要將對中國已徵加25%關稅要提高到30%,又對在華的美國企業說,我命令你們離開中國,找一個替代的供應來源,市場看到貿易戰升級不確定性大增,股市大跌是不免的了。

        我認為這一次特朗普的衝擊,可能比8月初的一波衝擊小,亞洲市場對此已是預料之中。

        特朗普朝三暮四,出爾反爾,不聽幕僚意見,在國內激起的反對會更加強烈,在他的經貿團隊中有重要人物請辭,也是很可能發生的事,因為美國近期的經濟數字明顯表現出經濟在走下坡路,他的經貿團隊中有人放出風聲,可能停止加徵關稅,無協議下結束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經濟政策在美國決策層中已出現嚴重分歧。

        特朗普自稱「上天選中」之人,特朗普大罵聯儲局都不是一個正常的人應做出的舉動,他又隨心所欲,決定一些重大決策,做了以後,又作隨意修改,完全不是一個大國領袖的風範,很像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特朗普當選總統不久,就有美國媒體問,我們是不是有一個刑事犯罪的人在統治我們?現在更有媒體在問「我們是不是有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在統治我們?」美國商界現在叫苦連天,如果美國經濟繼續下行,特朗普怎麼可能勝選?

雜談

        「還富於民,消解民怨」

        根據大約推算,香港政府外匯基金大約有4450億美元,約合港幣34700億,而1997年時,這一儲備不足1000億美元,而政府的財政儲備,到2019 / 2020財政年度可達11784億港元,兩筆數加起來大約達46000億港元。我不是專家,數字可能不太準,但總之是一個天文數字,香港政府非常有錢。

        這兩筆錢外匯基金是用來穩定聯系匯率的,而在1997金融風暴時,政府打大鱷才能動用了一百多億美元,今天相信已沒有大鱷能撼動香港,另一筆政府儲備是用來積穀防饑的,足夠政府兩年開支!世界上所有大國都是負債累累的,香港政府沒有大筆負債,坐擁大量現金,不知為了什麼理由?

        1997回歸以後,政府每年累積巨額盈餘,好像每年有盈餘是政府政績,但政府的宗旨是造福百姓,不是每年有錢賺,累積的大筆財富,實際購買力是在下降的,想一下近二十年香港的建築成本漲了多少?許多項目早建早著數,政府的資金應該最大份的投資在美國政府債券上,投資在AAA評級的外國大銀行大企業債券上,微薄的利息,抵消不了通漲的蠶食。

        政府應動用儲備,大量買入農地,大規模興建公屋居屋,給低下層收入的勞工,有安居和置業的機會,公屋租金雖低,但根據以往經驗,可以做到管理和保養收支平衡,是非常有效及低成本的扶貧方法,居屋更是有利可圖的,政府在房屋供應上要有新思維,並向民眾發出明確信息,給民眾有「安居」的期望。

        其次,政府應參與及主導最低工資的協商,主導在幾年內每年推動最低工資升幅,適當超過通漲升幅,提升基層的工資收入,對於中小企,例如僱員十人 (?) 或以下的小店,小商,減免它們的稅及牌照收費等等,讓低層勞工分享經濟繁榮的成果。

        坐擁大筆儲備看不到民怨很高,是很愚蠢的事,看看挪威,科威特,新加坡,那些細小但富裕的經濟體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國民的,香港政府應該有所醒悟。

股市隨筆

        股市由於中國央行的變相減息及中美貿易戰似乎略有移動,從低點反彈了將近1000點,但8月18日的維園集會有那麼多人參加,似乎近期的動盪還可能繼續下去。我又減持了一些股票,但是9月的中美貿易談判有可能有正面消息,特朗普又是逼聯儲局減息,又放出風聲再減稅,可能美國方面有利好消息爆出來,也不敢清倉。

        我多次提及的比較揸重的信義玻璃 (868),上星期彈升了近10%,董事和高管多人又紛紛買入,這已是第五年,派息後圍內人大買自己的公司股票,可以相信這是一隻好股。

        特朗普是總統,權力要用到盡,又放風要減薪俸稅和資本增值稅,他去年減了企業利得稅,經濟果然好了一下,但這樣的利好祇是一次性的,而政府赤字大增,而薪俸稅是美國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而且收稅容易,如果減薪俸稅,有人計算,可能政府赤字要升上一萬億,聯儲局不做QE都不行,總之特朗普祇要自己有政績,其它什麼都不理,美國真的要被他搞垮了,希望香港盡快平靜下來,希望特朗普真的能制造些好消息,大家皆大歡喜。

雜談

        「消解民怨,政府能做些什麼?」

        昨天的維園集會,顯示出來有非常多的香港市民,對現在自己的生活現狀,對現在的體制是不滿意的。

        回頭看看97回歸以來的二十二年,社會的整體財富增加了不少,但本地賺到錢的人 (當然佔人口少數啦),以及大陸的有錢人,都將資金大量地投入房地產,引致樓價高漲,租金高漲,樓貴,租貴又引發生活開支大幅上升,但普羅大眾,低下層的人並沒有受惠。譬如的士司機,現在的收入比97年時幾乎無增加,一般的文員,服務員,售貨員,收入增幅也很小,大學畢業生畢業後的工資,也祇是多年都停留在每月一萬餘港元的水平。有一些因素是市場驅動的,有一些因素可能是新技術減少了工作崗位的需求,造成了低技術職位的工資升幅很小。

        人民的不滿有些是政治的,跟體制有關,根本沒有解決的方法。但有些事是政府可以做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推動大規模興建公屋,政府手中有足夠資金,要用新的思維來解決土地供應問題,地產商手中有農地的,讓它們補地價起樓同時,政府出資,大規模收購農地,香港很多農地是丟荒着的,香港並不需要農業,畜牧業,盡量收地起樓,新界地主可能發了,讓他們發吧!香港樓價可能會跌一些,也並不是一定會發生,而且是多年以後的事,有了樓,可以降低入住公屋或買居屋的條件,改善全民的局住條件,「安居」才能「樂業」。

        第二件可以做的是:提高最低工資,按年較大幅度的推升,同時減低企業的稅費擔負,政府儲備太多了,應該適度的還富於民,不應該再累積盈餘。

        假如住的問題讓低下層民眾感覺有解決的辦法,假如低下層的人收入有改善,民怨就可以得到舒解。當然說起來簡單,如何實行?如何可做到較為公平?要看政府的手段和能力了。

 

股市隨筆

        最近中美貿易戰美國方面釋出一些「善意」,計劃中9月1日加徵31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的關稅,推遲到12月中,而且有幾百億的中國商品剔出了徵稅的貨單中,而且不准美企賣貨給華為的禁令再延長90天,而且雙方宣佈9月在美國雙方團隊再會談。

        本來G20峰會後雙方恢復了談判,似乎貿易戰將向雙方「解套」的方向發展,特朗普突然宣佈要向剩下的3100億美元中國貨加稅,令會談停了下來。我曾說過特朗普的臉皮夠厚的,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又變成求中國的笑臉了。有美國的財經專家分析過,特朗普要達到中國向美進口大增,展示他的成績表的話,最遲今年年底要跟中國達成某種協議,否則在明年競選期中,祇會看到美國對華出口大幅萎縮,而中國對美出口相對來說減得少,也就是中美貿易逆差可能更大!

        美國是有相當多的政界人物,認為要打壓中國,遏制中國,但他們並沒有大家都認可的可行的手段,特朗普是在打壓中國,但美國自己很痛,商界反對強烈,最終這種「七傷拳」的做法,可能行不通。

        中國現在是美國商品最大的潛在買家,把顧客拒之門外,不符合美國資主義的邏輯,所以也不要將中美貿易戰前景看得太淡。

雜談

        「負利率按揭?」

        有消息指丹麥 (歐盟國家) 一家銀行,全球首例做了一宗負利率按揭,做按揭的人仍要分期還款,唯一不同是他無須付息,銀行還倒付給他0.4厘利息。

        銀行認為很正常,銀行可從機構投資者獲得0.6厘或以上的負利率,當然就可以負利率借出。我覺得有趣的是按揭是要做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歐盟內的銀行已經認為負利率是可以長遠繼續下去的常態嗎?

        歐洲不少銀行已向客戶發出通知,存款在50萬歐元以上的戶口要繳0.6厘負利息,即存款戶要向銀行付息。

        這種情形下銀行很難做生意,存款會流向有息收的地方,銀行放貸也難,要記得匯豐的總部在歐洲,它的歐洲業務已有多年沒錢賺。

        這是「量化寬鬆」以後的新常態,但如此寬鬆的貨幣政策,歐洲經濟依然不振,央行手中已沒有什麼彈藥了,怎麼辦?

股市隨筆

        特首林鄭連續兩天都在有預告的情況下,出鏡在各電視台發表向市民的演說,但號稱「非常打得」的林鄭,發表的演詞卻是出奇的「軟」,甚至語帶哽咽,哀求鬧事的人不要鬧了,能解決當前問題嗎?林鄭是超級聰明的人,她不會不知道如何強硬地說話,也一定有幕僚參謀勸她應如何強硬地表態,但她選擇照自己的意思發言,其間應該有深意啊!

        中美恢復談判的好消息,股市祇是曇花一現,開市升了幾百點,收市差點倒跌,市場對中美能達成任何協議有懷疑,而美股期指大跌也拖低港股,股市很可能又進入一個窄幅上落市。

        我曾經相當大量地揸住國泰,後來它大量虧損的期油合約期滿,我在一月底,二月初全部清倉,因為航空公司生意不是容易做的,無意長揸,由此也可見股市的風險。

        另一隻我喜歡的股票是信義玻璃 (868),現在還手持不少,已揸住三年多,以往每年派息以後,該公司董事,高管都會買入自己公司的股票,今年卻未見,正在猶疑。昨天消息其中一位高管入市買入,數量還不小,這是一個好消息,現在的市況是不論良莠,大家一起跌,但形勢穩定時優質股票一定大幅反彈。

        現在看人民幣匯率比看股票指數更重要,人民幣若貶,中國的資產價格,包括股票跟債券,以港元來結算一定下跌,這道理很簡單,但看起來央行有一定尺度,不會讓人民幣跌得太快,引發的問題太多了,人民幣在7.1的水平應得住,中國經濟的基礎雄厚,央行又有充足儲備及政策工具,外界力閏動搖不了央行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