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十月 2018
「美國副總統彭斯的講話」
我在早幾天的博文中評過他的講話,意猶未盡再寫幾句。
彭斯的講話,意識形態的味道是很重的,他不喜歡大陸今天的政制,並讚揚台灣是中國民主的燈塔,由於他的講話,市場就將眼前發生的中美貿易戰升級,認為不單純是經濟和貿易的問題,有政治及意識形態的鬥爭在其中,所以問題難解。
這件事令我想起美國小布殊總統出兵伊拉克,打敗侯賽因薩達姆時發生的事。當時的副總統叫切尼,不知網友是否還記得?切尼也在一次對智庫的演講上提到,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的真正目標是改造伊斯蘭的文化,要將西方制度引入中東。
結果呢?十年過去,美國花費超過五萬億美元,打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仗,死掉美軍5000多人,傷者不計其數。而伊拉克和阿富汗陷入內戰,美國人根本無法調停也無法鎮壓。美國實在太痛了,奧巴馬就憑結束這兩場戰爭的口號上台,撤兵回國,阿拉伯的文化和政治改變了多少?真是天曉得!
今天彭斯的演說,跟當年切尼的演說何其相像?祇是對象不同了,美國所用的手段不同了。中國不同阿拉伯小國,那麼大的國家,擁有核武,擁有遠程導彈,打仗是不可能,現在用經濟手段試圖壓迫中國。
中國是願意妥協的,如要求中國增加從美國進口減少與美國貿易逆差,中國很樂意,要中國開放市場准入開放金融,保險市場,中國也可接受,但要中國改變體制,損害主權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如果貿易戰長期進行下去,而美國又達不到目標,就是失敗的政策,而美國的商界不會為了美國政府的政治目標,願意犧牲自身利益,反對聲浪一定越來越大。
我始終堅持一種看法,美國要打壓它國,必定是自己不痛的。它制裁伊朗,它自己本不用伊朗的油。它制裁俄羅斯,它跟俄羅斯來往很少,反是歐盟很痛。但烏克蘭,克里米亞那些事發生在歐洲,歐盟不得不跟隨制裁俄羅斯,但心底裡是不情願的。
如果中美貿易戰拖久了,美國很痛,它就不會再打下去,就像在中東碰壁,它就退回去,祇是我們不知道特朗普政府能忍多久,假如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浮現,嚴重影響美國經濟,特朗普也要很快妥協。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 ( 1 及 2 )」。
「記者失蹤案」
華盛頓郵報記者卡舒吉,在進入沙特阿拉伯駐土耳其領事館以後失蹤了,土耳其說掌握到證據,他是在領事館內被人殺害,可能遭到肢解。土耳其說它在沙特的領事館中裝了竊聽器,當然這是非法的,不合國與國家關係的禮儀,但土耳其要撇清此事與自己的關係,又希望趁機挑撥美國和沙特的關係。
事情到這裡,心水清的網友都會暗笑了,沙特的情報人員怎會做出這麼蠢的事來?領事館內有外國裝的竊聽器都不知道?卡舒吉入館清楚地影到,但卡舒吉沒有離開領事館影像,怎麼向外界交代?
因為卡舒吉是美國公民,又是華盛頓郵報記者,事情曝光美國政府不得不站出來要沙特政府解釋,特朗普還說如果事情屬實,美國將嚴厲制裁沙特。更有市場言論,說如果禁止沙特原油出口,油價可漲到200美元一桶,世界大亂!
試用博奕論分析一下此一事件,穩定的原油出口對世界很重要,對美國也很重要。其次,沙特一向是美國聽話的小弟弟,不斷被大哥敲詐勒索,也總是逆來順受,美國根本無意損害這種關係。
對沙特來說,國家太弱又太富,周圍環伺的敵人很多,它唯有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所以兩國之間不會正面衝突。
卡舒吉是個記者,雖然他時常批評卡特皇儲,但也是很平常的事,對記者來說,祇有報導和批評大人物,才能引起別人注意。這一次皇儲真的要殺他也不尋常,是不是他掌握了什麼私密?
總之,卡舒吉是個小人物,在沙特和美國的國家利益之間來說是無足輕重的。
現在最重要的是如果讓沙特皇室和美國政府有面子地落台,好向輿論交代。
一個方法是祇死抵賴,一個方法是找個替罪羊,替皇室頂罪,皇室是不知情完全無關的。
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將事蒙混過去,美國不會制裁沙特,沙特原油出口也不會停止。
「明日大嶼」
特首在提出「明日大嶼」的願景時,可能以為會贏到很多掌聲,想不到反對的人也不少,我也感到意外,這樣的願景合理可行,港人增加很多生活空間,竟然有這麼多人反對?
環保份子是反對是站不住腳的,海那麼大,填出來的面積那麼少,用九牛一毛來形容都太大,影響海洋生態是說不上的。
反對意見最大的是倒錢入海,納稅人的錢浪費掉,這令我想起當年新機場的建設,港英政府決定上馬,香港反對聲浪震天,當年還有政治背景,中英聯絡小組魯平還說了港英將儲備花完,怎麼辦?怎麼辦?今天來看看,香港如果沒有赤臘角機場會是什麼樣子?政府辦任何大事,反對的聲音總是有的,應該做的事堅決去做,相信沉默的大多數是支持政府的。
「制裁伊朗與油元結算」
美國制裁伊朗下月就正式執行,歐盟表示不退出伊核協議將保護歐盟內與伊朗做生意的企業,並設立結算系統,將來與伊朗的生意不用美元結算。
中國不用說了,美國臉色那麼難看,本來向美國買的液化天然氣 (每月16億美元?)不如轉向伊朗去買吧。印度也表示會繼續買伊朗石油,印度自己沒有石油礦,而印度家庭煮飯主要用煤油爐,所以印度對原油消耗也是很大的,所以這一次沒有歐洲跟中印配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可能沒有幾年前那麼痛,伊朗也許頂得住。很微妙的是昨天新聞,俄羅斯昨天表示跟歐盟的油氣貿易,可以考慮用歐元結算,德法向俄羅斯買的油氣數量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德國關閉核電站以後,對俄國天然氣依賴更大。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中有一條是所有外國跟伊朗做生意,不准在美國結算美元,全世界80%的貿易是用美元結算的,最後的美元交割都要到紐約去完成,這是美元霸權的重要體現。美國從中獲得重大利益 (過水濕腳),還有重大的非經濟利益,它掌握了全球貿易的大數據!現在美國的做法看起來很霸,但客觀上在逼其它國家用非美元結算,危及美元本身的霸權地位。
俄羅斯如肯用歐元結算,應該也願意賣油給中國也用歐元,歐元在國際貿易中地位會上升。
為什麼還輪不到人民幣呢?因為人民幣資本賬自由結算仍未開放。
兩、三年前還以為人民幣一步步開放,三、五年後也許可以實現自由兌換,現在看起來這是遙遙無期的事。近兩年人民幣兌換正在收緊,中國的有錢人不太信任政府,一有機會就要將錢搬到外國,換成美元,不是外國的投資收益高,而是不願意將全部資產留在國內,這種不信任感,在中國全面建成人民信賴的法治系統之前,幾乎是不可能消除的。
美國在變弱,世界力量多極化,中國有自身難解的結。
今天共有布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美股道指在上星期三暴跌800點,接着上星期四又跌500多點,反映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不安,這可能跟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鷹派加息言論有關,但也不能排除美國的投資者對中美貿易戰升級的恐懼。
中美貿易總額達到74億美元之巨,沒有人說得清楚,長期打下去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單單道指跌5%,股市財富已經蒸發了幾千億美元。而特朗普所謂「我們經濟很好,我們不怕打貿易戰」的神話也破滅了。有趣的是香港上星期四的晚上就傳出兩條消息,一條是美國商務部不會將中國列為貨幣操控國,另一條是特朗普政府已要求跟中國談判,準備十一月底特朗普與習主席會談,中方持開放態度。副總理劉鶴將會與美國財長姆欣各自率團,準備這次的習特會,市場當然視作是好消息,港股和美股都大幅反彈。
我們不知道美國政府內部在貿易戰上的鷹派和鴿派如何在鬥,但我們預期的美國商界反對貿易戰的影響力相信正在浮現,美國社會真正的老闆不是在台前的政客,而是商界一大批大佬。要遏制中國,政府用什麼方法都可以,但不能犧牲商界的利益,所以特朗普陷入困境。多屆美國政府都有遏制中國的想法,貿易戰是一種手段,但歷屆美國政府都不敢走到這一步,美國也痛,而且可能是很痛,特朗普終於要妥協,而中國真的是不想跟美國硬碰,願意妥協,雙方總能找到下台的方法的,拭目以待吧!
有了這一次股市暴跌,中期選舉對共和黨更不利,特朗普的「美國第一」,鼓吹民粹主義,在兩年前還能騙到不少的人,今天再來這一套,聽眾可能不信了。
收到內地朋友傳來一段趣文,與網友共享。
一哥們從西藏回來後就中毒了,想取個藏系的名字,在「加倉沒錯」和「平倉沒錯」之間猶豫。有幾位朋友給他建議了很多名字,都是佛法艱深寓意雋遠,領悟了很多人生哲理,比較睿智的名字有:加平都錯;平倉確吉;持倉堅贊;空倉加錯;加倉加錯等等。這幾天看到大盤表現後恍然大悟,他決定取名:倉又加錯。
「施政報告」
整體上我是很贊同的,政府有意願做許多事,確保香港可持續的發展。
房屋政策,大規模填海幾乎是唯一選擇。據說民主派反對,政府大派金錢,庫房要空虛了,怎麼不看看填出來的地值多少錢呢?至於發展棕地,施政報告中提及是很困難及很複雜的一件事。我以前在博文提過,現在的所謂「棕地」,並非閑置土地,那些貨櫃堆放場,拖車停車場,廢物回收場,你回收了土地如何安置它們?所以所謂「棕地」這一塊並無現在即時可用的閒置地。
能解燃眉之急的,就是現在發展商手中的農地,政府已有設想,快些做就是了。
新界居民的祖堂地,政府也可以採用港英政府曾用的所謂換地證的方式,向業主收購,準備將來發展。
取消強積金對沖大大有益於一般的打工仔,政府早就應該做,現在的方案非常複雜,政府大量補貼給商界,但有比沒有好,打工仔是受惠的。
其它細節都不必說了,總之多是惠民的,政府花掉一些儲備是應該的,一點都沒有問題,我很贊成!
「蓬佩奧訪華」
電視新聞所見美國國務卿訪華,他是為北韓無核化來尋求中國配合的,在他抵華前新華社曾有簡單評論,說這 (北韓無核化) 正需要大國合作。
王毅跟蓬佩奧會面,讓攝影記者留場大約兩分鐘。王毅責備蓬佩奧在一系列問題上損害中國利益,蓬佩奧輕輕一句「中美在很多問題上有不同看法」就迴避了王毅的責備,記者大概也隨即退場了。
王毅大概會對他說北韓無核化的立場,中國是支持的,但北韓是獨立國家,又是中國的兄弟鄰邦,中國不能干預它的內政。美國南韓要它承諾無核化,你們繼續談吧,給一個釘子讓蓬佩奧去碰。從表情來看,蓬佩奧已經沒有他剛上任時那種傲慢不可一世的態度了,美國人碰了釘子也開始學乖了。
蓬佩奧既然到訪,像貿易戰這樣的大事不可能不談的。中國不會退卻,讓特朗普在中期選舉前得分。美國也要在中期選舉前擺出強硬姿態給美國人民看,所以短期內雙方都不會有動作,祇是試探一下對方的虛實。
說起遏制中國,美國歷屆總統選舉都以此為題目,民主黨,共和黨立場是一致的,等到新總統上台,發現這是一個很難做的事,祇是要求中國開放市場,讓人民幣升值 (溫總理年代),中國也妥協了。小布殊做總統時,共和黨內曾有很多討論,要遏制中國,但發生了9․11事件,美國政策重點改為反恐,在中東打仗,給我們中國多了十年發展的時機。奧巴馬結束了伊拉克戰爭,宣揚重返亞洲,也是劍指中國,但除了逼人民幣升值 (20%),他沒做什麼別的事,因為民主黨深明打貿易戰美國自己也要痛。
這一次特朗普上台,是美國遏制中國政策的延續。特朗普敢打貿易戰,是他以為中國必會退縮妥協,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但他的要價太高,中國亦已強大到有自信可以跟美國打貿易戰,事情就拖長了,現在難料結果如何,如果商界反對聲音強大,特朗普也要尋求妥協。
美國要遏止中國,手中的牌不多,支持台灣賣三億舊武器不能改變台海現狀,南海軍演也改變不了中國實際控制南海的現實。
如果社會安定,政府管治有效,14億人勤奮工作,中國的實力就在農田裡,工廠裡,企業創富的實力裡,這是任何人擋不住的。
<香港的「母語」教育>
香港教育局局長在一個場合談母語教育,他委委婉婉,曲曲折折說學語言要學別人的主流語言,又說外國人學中文都學普通話。但有人質疑他是想用普通話取代現在的廣東話教育,他又否認,說他自己母語是廣東話,他也沒有質疑現在學校中的廣東話教育。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學德文,是要跟八千萬德國人溝通,我們不會去學瑞士德國裔人的方言吧?學中文就是要跟14億中國人溝通,當然應該學普通話。
其次普通話經過近百年無數語言專家發展改進,在意思的表達方面比任何一種中國的地方的方言詞彙都要豐富,語法更嚴謹。
香港的廣東話教學,學生寫出的文章就是拿到廣東省恐怕別人也是看不懂的,廣州及週邊地區的人也許勉強看懂,你去粵東粵西當地人看得懂嗎?
我認識一些年青朋友,在銀行,公司裡都已位居高位,現在個個都在努力學普通話,為什麼不在小學中學就學好呢?
我寫過很多次,用廣東話母語教學是不行的,讓學生浪費了時間,當然師資是否能跟上是個大問題,可培訓師資分階段實行。
保衛地方方言其實是個偽命題,語言一直是在變的,粵語能保留 (相信可以保留二百年) 就保留,如果漸漸式微就讓它漸漸式微,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現在電腦有中文版,全是普通話的,你用粵語能寫成一個軟件嗎?你寫成了有多少人用呢?
如果你不精普通話,就寫不成中文軟件,將來年輕人能離開電腦嗎?學什麼語言還需要辯論嗎?
教育局長也不需閃閃縮縮,制訂一個如何過渡到普通話教學的方案吧!
「中美貿易戰」
中美八月份的進出口數字,美國海關已經發表了。美國對華出口大豆下降了10億美元,石油天然氣下降了16億美元,中國對美出口續增,美中貿易逆差更大。我在9月27日博文上寫的情形已經出現,中國的貿易公司聽政府的話,盡量不買美國貨,而美國的貿易公司不理政府的話,照樣進口中國貨,這種情形令特朗普政府很尷尬。
看了一個台灣的節目,主持人謝金河訪談馬凱教授。馬凱教授認為美國政府正在煽起民族主義,愛國思想,不少美國人受影響,但貿易戰的痛一旦真正發生,許多人生意做不成,生計受影響,這種愛國情懷還能繼續嗎?他們不會反華,會責怪自己政府,特朗普想打壓中國是真的,但這一套關稅政策能長期繼續下去嗎?
馬教授的看法跟我歷來講法完全一樣,總之一個民主國家是不能要求它的民眾犧牲利益,政府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利用民粹主義來操弄民意,美國政府以前似乎沒有這麼做過,共和黨能長期煽動下去嗎?民主理性應還是美國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