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30 五月, 2018

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歐洲和美國股市期指都大跌,港股受拖累下跌307點。歐洲跌是因為意大利政局混亂,拖累整個歐洲股市及歐元匯價。

        意大利大選,傳統的較保守的政黨落敗,兩個右翼的「疑歐」政黨勝出,兩黨在組織政府時各不相讓,都要搶總理的位,最後請了一個較有威望的並不屬於兩派的教授出來做總理,但組閣名單被總統否決,中立人士的候選總理又是兩派都管不到,乾脆辭職了,新政府難產。

        意大利在歐盟成立前,政治也不穩定,經濟也差,差不多每過三年五年里拉就要貶值一次。加入歐盟後,由於有德國撐住,它的信用評級上升,借債容易,而且利息極低,享受了很長時間的好日子,但政黨和民眾都認為得益是理所當然的,而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不滿都歸罪於歐盟的結構,所以「疑歐」「脫歐」的思潮湧現。而「歐豬國家」本身的資本,由於國家前途沒有信心,都流向德國,情形跟當年希臘的危機是一模一樣的,祇不過規模要大幾十倍。雖然歐洲央行買入了大量豬國的債券,表面上豬國國債債息都很低,但是債畢竟總是要還的,意大利跟西班牙都隱隱出現了還不出債的危機,沒有人知道會發酵至什麼樣?但有希臘債務危機的前車之鑑,最後總是歐洲央行行出來頂住 (做QE),將問題拖下去,意大利的經濟規模也不大,不太可能影響全球。

        今年以來債息上升,美元上升,不少新興國家都出問題,貨幣相繼貶值。最新的例子是土耳其,不過亞洲的情形比97年時要好許多,相信不會像97年時那樣,當年港幣都受到衝擊,南韓的老百姓要把家藏的黃金都拿出來,現在看來97年的風暴不會在亞洲重演。

雜談

        「深化市場改革的方向」

        朱鎔基任總理時,大刀闊斧地推行了很多市場化的改革,他將大量的國企私有化,主要是賣給當時國企的管理層,少量是賣給市場上的私人資本,大量的企業從此脫胎換骨,朝氣勃勃,其中不少企業成了今天規模巨大的私人企業。朱鎔基又將國有的銀行改組成商業銀行,並上市,當年嚴重負資產的國有銀行,現在在國際上都排名前列。

        但近年來,進一步深化改革,卻看不到體制上的大變化。兩家鐵路設備公司合併,航運公司的改組,都不知所為何來。而發改委的職權不斷膨脹,國家指導經濟的思潮又在回潮。而銀行,電訊,能源這些大企業,雖已上市,但董事局人員都是國家任命的,這些高級管理人員本質上仍是官,聽從上級指示,本份不做錯事,是他們的責任,他們並不是握有實權,可以大幅改造公司,提升效益,提升收益的職業經理人。所以進一步深化改革,應着重在將國企的股權多元化,國家讓出更多股權給私人的財團,而董事局吸收外來的私人財團派來的成員,引入專業的經理人,放權讓他們經營改造企業。

        其次,要研究發改委在經濟體制中的作用,設計一個長遠的計劃,逐步減少發改委對經濟的干預。發改委太多干預市場,煤、電、油、電訊,都由發改委訂價,其結果一定是順了哥情失嫂意,市場被扭曲,市場效益降低。

        總之,改革開放的兩個大方向,一個是私有化,一個是市場化,都不能放棄,走回頭路,掌權的部門很過癮,甚至發生尋租貪腐的問題,對整體經濟發展一定是不利的。這樣的構思要做得成,一定要最高層面的權力介入,自己限制自己的權力,向完全市場化的方向走,難度是極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