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雜談」及「回應網友 – Derek」。
「中美貿易戰 ( 10 )」
上星期六新聞報導中美第二輪貿易談判達成共識,中國將增加從美國的進口,滿足中國人民的需要,貿易問題上中美已有共識,不會打貿易戰。外電報導中國將增加從美國進口石油和天然氣 (頁岩氣) 以及農產品。
很高興前幾篇短評的基本預測都準確,美國態度明顯軟化,是因為美國政府警覺中美貿易規模太大,影響太多美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中國態度強硬,政府會處於騎虎難下的境況。中國給他下台階,見好就收了,民主政府的政策,祇能讓人民得益,不能要求民眾犧牲利益。
對中國來說,反正要進口原油天然氣,跟美國買多些當然不是難事,祇是美國沒有出口原油天然氣的設施,恐怕大量對華輸出也不是短期內的事。
一個大陰影消除了,股市反應應該正面,現在新的麻煩在意大利,極右政黨上台執政了,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要歐盟豁免它的債務,那要比希臘大幾十倍,歐盟內部的離心力正在增加,但脫歐亦非容易,我們祇能靜觀其變。
Derek:謝謝你5月19日留言。
很贊同你的看法。
印度的問題很多,這幾年軟件開發的一些工作轉到了印度,表面上GDP似乎增長不錯,這是沒有基礎的,不能長期持續發展的,一個那麼大的國家,也不能單靠軟件產業支撐。
印度的深層問題是,它內部一盤散沙,歷史上印度從未統一成一個單一的國家,是英國殖民者來了以後,才名義上統一了這個國家。它內部有十七個邦,語言文化宗教都不相同,直至今天,許多邦跟邦的邊界上仍設有關卡,徵稅,各個邦中更有成百的土皇,他們有殖民地時代沿襲下來的特權,許多地方中央政府的權力伸展不到,再加上它基設施公路,鐵路,通訊網絡非常落後,行政效率很低,貪腐嚴重,特權橫行。我去印度旅行過很多次,大城市裡主要馬路上交通燈壞了,馬路失修,到處坑坑窪窪,到處是垃圾,市政局堂皇大廈外的鐘樓上,鐘是壞了的,不會走,制度的缺陷令它進步緩慢,說得難聽點,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
印度人在美國、英國讀書的人很多,表現也很優越,可見缺陷是在它的政體上,也沒有人知道應如何改革?
祝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