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股市隨筆

股市隨筆

        「可以考慮投資內銀股」

        中國央行宣佈將以特優惠利率貸款給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貸款給發展商,是政府搶救房地產業的重要舉措。僅僅幾天就有消息出來,四大內銀已與17家發展商簽訂貸款意向,總金額1.28萬億。另外看到新聞有較小的國資地方銀行,也跟本地區的發展商有類似安排。

        央行總共要拿出多少錢來沒有報導,但央行可以印鈔,是有無限多的錢的。據我們知道恒大債務是1.9萬億,碧桂園負債9千億,規模小一點的負債4 – 5千億有好多家,也唯有央行能救它們,這些房企不管你喜不喜歡,都是大得不能倒的,如果破產清盤,那就遍地瓦礫,中國經濟運行將受重創。

        內銀股,以建設銀行為例 (939),它今年六月底派息前股價大概是5.70元/股,派息除淨之後股價近5.30元/股,當持內房股崩盤,市場估內銀將壞賬山積,因此股價最低曾跌至4.20元/股,全世界找不到更便宜的銀行股了。

        現在央行出手,經商業銀行 (建行是其中重要一家) 之手貸款給發展商,講明了政策就是要救它們,所以主要的發展商都不會倒閉了,對內銀就不必擔心它們壞賬增加了。另外更有一個利好因素,就是商業銀行憑空從央行拿到巨款,貸給發展商總是有一點息差的吧?

        具體操作的內容我們不知道,但就從銀行的角度看是有利無弊的。

        因此內銀的股價應該會升,以建行為例,升至除淨價5.30元/股應該不難,就是升至5.30元/股,P/E仍祇有三倍多一點,息率八厘,真是非常好的投資機會。

        中國經濟體量非常大,有一定韌性,不要看得太遠,半年之內經濟應該上升的,特別是防疫正在鬆控,更是利好了。

股市隨筆

        港股恒指從2021年2月22日的30319點,跌到上週五的16211點,簡直是無眼看。強積金戶口如是投資港股的,不見了大約一半,不見共同富裕,相反大家窮了一大截。

        港股中中資股佔了大份,騰訊,阿里這些科技大股受到政策打壓,股價跌了一大半,有趣的是茅台酒的市值已超騰訊,似乎很不合理,更搞笑的是茅台也在一天中跌8%,原因是傳出消息,以後公款宴請,包括政府宴客,國企宴客,都不准飲茅台!

        內銀股,三桶油也祇有波動,沒有增長,煤股也沒前景,像粵海投資這樣穩定的將東江水供應香港的公司,不知為什麼股價跌足兩年,不見了三分一,是不是利潤都被管理層和員工吃光掏光?當然這是氣話,作不得準的,以後要監管資本,監管民企巨企,投資者還能投資嗎?

        外資大量外撤,外企如在中國祇有加工業務的,也在紛紛外移。

        當然中國市場很大很大,資產雄厚,短期內也不見得會太差,但實在看不到亮點,不知可以投什麼板塊?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期可能已經結束,準備勒緊褲帶勤儉過日子。

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美國加息」

        上次寫這個題目,我用了鮑威爾放鷹這個題目,迄今也已經大半個月過去了,就在這個星期,聯儲局要議息了,一般的估計大概是加0.75厘。

        鮑威爾講話的時候,市場傳出的消息都是經濟好,就業強勁,因此鮑威爾非常鷹。現在經濟數據如果好,反而是壞消息,倒轉來經濟消息如果不好,反而成了好消息。經過幾次加息以後,美國的三十年樓按揭近6厘,樓價下跌,銷售急速放慢,連帶家用電器,傢具等銷售都放慢,所以聯儲局可能態度放緩。

        美股從這次加息週期開始已經下調了大約二十吧,歷史上如果沒有發生金融體系崩潰的風險 (像08年的次按危機),或者經濟深度衰退,道指下跌二十吧,通常也差不多了,現在並沒有系統性危機,也不可能出現深度衰退,所以不需對美國經濟前景太悲觀,趁現在低價,我做了一個小小的ACCU,以折扣價買入Google,慢慢建立一個美股的投資組合,假定中國的政策不變,對私人資本不那麼友好,國企又是有波幅無升幅,應該考慮慢慢轉移投資重點。

股市隨筆

        「鮑威爾放鷹」

        在這一次Jackson Hole央行年會上,鮑威爾的打擊通脹的態度表現得非常堅定,釋放出一個信息:聯儲局不會為安撫市場而放慢加息行動,為了壓制通脹不惜引發衰退。

        我在11月12日博文中提到,歸根到底影響通脹的祇有最基本的兩個元素:一是工資,一是租金。工資一升很難降下來,而工資一升就表示一切的商品生產服務提供的成本都上升了,通脹怎能不升?另一要素是租金。近年美歐英澳的樓價都狂漲,樓價上漲,一定會傳遞到租金上升,租金也像工資,可以說祇升不降的,租金一上升就是土地的使用成本上升,所有的商品生產和服務提供成本都上升,樣樣都要加價。

        要壓制這兩個要素,就必需靠加息,製造一次衰退。失業增加,房產跌價,才能遏制工資和租金上揚,普羅大眾收入上升了 (近期發達國家到處都在罷工,要求加工資,不加是不可能的),物價雖高,但穩定下來,又達至一個新的平衡,所以又要加息又要不出現衰退,是不可能的,兩者不可兼得,這一點經濟學個個都懂,政客說不會出現衰退祇是騙騙老百姓。

        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企業盈利減少,新的投資減少。

        究竟反映到股市會壞到怎麼樣就難說了,道指從高峰跌了二十幾巴,近期反彈了一下,又開始下跌,許多經濟學家很悲觀,認為第二波下跌更厲害。

        記得09年時也有不少第二波下更厲害的說法,結果是V形反彈,這一次下跌真不知是很快的反彈還是深度下跌,但至少目前不急於火中取栗,看看美股走勢才決定。

        但中國跟美國經濟不在同一週期,中國政府正大力谷經濟,下半年應該經濟會好一些。

股市隨筆

        佩洛西訪台事在必行,地緣政治驟然緊張,但中美不會為此事開戰,雙方都在演一場戲,解放軍的選項很多,做一些動作,但中美,中台都沒有直接軍事接觸,是在預料之中。

        執筆時上證指數跌了90點,恒指跌了600點,疲不能興。北京國務院雖公佈了一些救市計劃,但市場顯然不滿意,不興奮,救市措施來的太遲,規模太小,等着行政系統層層按程序去做,不知等到什麼時候?

        重拳打死了有規模的地產發展商,現在後遺症嚴重。地產業的形勢非但不見好轉,似乎還在繼續崩壞,六月,七月房屋銷售更差,大量樓爛尾,大量財富蒸發,大量工人失業,連帶建材,家電,裝修,各行各業都受累,疫情繼續,像上海,一般居民兩天要做一次核酸,光算算2000萬人排隊要浪費多長時間?

        反壟斷監控,重拳令網絡大公司受重創,本來市場認為這一階段監控已經「完成」,但事實又不是這樣,陰影始終在。

        中概股在美國除牌一事,幾個月前中證監說話口吻很樂觀,市場本來期待如中證監所說在七月會出有關國安的框架,符合的可在外國上市,不符合的自動退市。七月已過,此事無聲無息,倒是美國證監不停在催,如果政治正確放在第一位,此事可能難以妥協。

        總之市場不停遭到政策碾壓,經濟受損,財富消失好像毫不心痛。

        看到信報上一篇文章,說大陸企業家心態大變,許多成功領軍人物,四十、五十就退休享福去了,富二,富三代在經營企業的也躺平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能保住現在的情形就滿足了。

        我們小老百姓大概也祇能跟着躺平了。

股市隨筆

        「內銀有投資價值」

        工商銀行 (1398),建設銀行 (939),中國銀行 (3988)等幾家銀行巨企,現在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這幾家銀行中國政府佔股大約都在70% 左右,所以是絕不會倒閉的。而目前的價位都處在歷史低位,P/E都是3 – 4倍,息率8 – 8.5厘,面值跟淨資產比大概都是0.4 – 0.5倍之間,可以說已經便宜到貼地了。

        市場所以給它們的估價這麼低,大概有兩個理由。一個理由是它們的真實壞賬可能比我們看到的要多得多,這可能是個問題,但它們是可以帶着壞賬永遠永續運營下去的,除非中國發生大動亂,這樣的因素應排除在考慮之外,如真擔心中國會大亂,任何中國資產都不可投資了。

        市場擔心的第二個理由,是它們派息的息率不一定能保持,股價低了董事會可以減少派息,但這樣的情形,也就是內銀派高息率已經是多年常態了,董事會承諾盈利的大約70%會用來派息,多年來年年都做到。現在四大內銀的派息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很大,上至保險公司,投資基金,小至個別小投資者,四大銀行的派息是他們的重要收入,牽一髮動全身,內銀的高派息已成常態,每年有8%回報已是極好回報,如能捕捉一定的升幅,回報可觀而風險不大。

股市隨筆

        「通漲見頂?」

        上星期五美國道指升了823點,各分類指數全面上升,市場上有一種說法,似乎通漲見頂了,會慢慢回落,如果是事實,聯儲局可能七月份加息0.75厘,以後就可能會放慢加息步伐。

        市場的看法也不是毫無根據的,在一個星期裡紐約期油從123美元/桶,回落到105美元/桶,全球市場上事實並不缺油缺氣,祇是供應鏈混亂了。而油價高漲會引發大量的增產和推出市場,油價應會再跌,原油合理價應在80美元/桶或略低一些。而小麥等穀物期貨也已跌回俄烏開戰前的水平,全球基本商品的產能非常大,一時短缺很快會糾正,所以說通漲放緩的看法是對的。

        過去兩年西方工業國樓價是上漲的,但樓價上漲導致租金上漲,再傳導至生活指數上漲需很長時間,利息上漲會有效遏止樓價上升,最後引發通漲的是工資上漲,這也需要加息遏制,總之通漲失控是不太可能發生,因供應充足。

        中國是在刺激經濟的週期中,似乎更可以看好。唯一不肯定的是政策打壓什麼時會回來?沒有人知道。

股市隨筆

        美股因通脹升至8.6%,市場憂慮會大幅加息引發衰退,所以大跌。

        以前通脹都是經濟過熱引起的,所以加息是萬試萬靈的,這一次通脹有些不一樣。

        首先是疫症引起經濟停擺,歐美日本都大灑金錢,結果是需求未減而供應減少了。而疫症持續了兩年,生產鏈紊亂,物流混亂,供應不穩,通脹更高。而今年又爆發俄烏戰爭,俄羅斯的油氣供全球15%,現在要將它排除在外,更引發天然氣瘋漲,再加上上海封城,中國疫症清零,所以引發通脹的很多因素不是傳統的經濟因素,加息未必有用。經濟更需要的是時間來調整,例如俄羅斯的油不能賣給西方,當然就會賣給中國,印度,中國印度就必然會減少向中東的進口,油價高企,各地閑置的產油設備都會開動,供應自會增加,物流和生產鏈的紊亂,也會隨疫症減輕漸復正常,聯儲局按部就班,加息是對的聯儲局,如果到年尾加息到3厘或3.5厘,而半年時間裡世界市場自動調整到比較平衡,全球經濟不會太差,特別是中國經濟,如能以抓經濟為第一位,無論能源,糧食,中國都不短缺,下半年經濟應該向好。

股市隨筆

        近期A股好消息很多,首先是防疫解控,而且防疫政策出現了微妙變化,各地復工復產都在進行。其次李克強總理開了萬人幹部大會搞經濟,不少地方政府都推出了刺激房地產的措施,不少地方准許動用公積金買樓供樓,還允許一人買樓動用父母的公積金,總之用各種辦法推動樓市,推高樓價。

        關於網絡股幾天前李稻葵出來說網絡股干預政治,所以對它們加強監控,現在已是「零干預」,所以這一階段監控也結束了。昨天又傳來好消息,網信辨已結束對滴滴出行的國安審查,該公司現在的運行完全合規。解鈴還需系鈴人,我曾提及國務院的三十三項措施金額不大,影響不大,政策層面上一定要設法澄清,恢復市場信心,現在果然在做了,股市立竿見影。

        這一次中國的房地產業受傷很重,新經濟股受傷很重,體系中失去價值太多,一定要設法修復資產值,否則經濟收縮難避免。

        照現在政策看,中美證監達成協議機會大增,中概股還會上漲。而基本停頓的獨角獸上市也會重啟,港交所也將受益。

        經濟是一個巨大的複雜的體系,政策介入打亂了它的正常運作,扭曲了它的資產價值,傷害了大量優秀人材的創富決心,很短時間就可以重創經濟,要恢復卻不是那麼容易,拭目以待吧。

股市隨筆

        昨天恒指升了581點,一個表面理由是阿里巴巴及百度的盈利都比預期好,其實背後另一個理由是李克強總理召開的中國十萬政府幹部的電視電話穩經濟會議,將來中國的經濟政策怎麼樣沒有人知道,但至少眼下重振中國經濟已是刻不容援,對發展商和網絡平台的打壓都應該會停止,而網絡大公司也表現了它們業務的靭性和在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性。

        中概股在美國上市的問題,美國方面說還有困難,中國方面則說進展順利,如果中方重視經濟發展,重視今後繼續在納斯達克集資,則很可能雙方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折中方法,有利於股市,成事的可能性因中方務實的姿態而上升。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由於政府的打壓,許多小型發展商已破產,留下爛尾樓。大型的上市的房地產私企,幾乎無一倖免,都要賣資產來還債,資產賣給還有資金的國企,賣給誰,似乎還是有政府介入,這是一場規模很大的資產大轉移,而市場原來運轉的秩序受到嚴重破壞,修復談何容易?而小市民揸住的房產是他們主要的資產,現在價格大跌,他們身家縮水,直接影響他們消費。

        如何穩經濟?穩樓價?振消費?很關鍵的是鼓勵投資。

        現在的經濟規模非常大,單靠國家投資基建是遠遠不夠的,但要恢復私企投資的信心很難很難,管理經濟的部門,無視法律,不尊重私人產權,大家看在眼裡,陰影難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