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股市隨筆

股市隨筆

        今年3月15日,恒指跌至18000點,市場氣氛壞極了,第二天主管經濟的副總理劉鶴召開了穩定金融會議,似乎中央注重經濟了,恒指單日反彈了1000多點,但已兩個月了,市場情緒並沒有真正好起來,國內出台了不少穩經濟政策,允許一些內房發境內債,允許內房可動用預售金,各地放開種種限購政策,又調低了按揭利率……,但迄今似乎效果甚微,跟防疫清零仍在繼續可能有關。

        馬化騰在網上貼文「現在似乎祇有胡錫進在關心經濟!」可圈可點,意含無窮。而國內網上有不少大V都禁聲了,有的甚至關閉賬戶,是不是不敢妄議朝政了?

        市場對是否搞好經濟是第一要務仍將信將疑,而很多人失業,很多人收入下降,再加上封控,想要消費帶動經濟也難。

        大陸也有深層次的矛盾,不是那麼容易就解決的,祇是很奇怪,短短兩年的時間本來生氣勃勃的經濟怎麼就變成人人想躺平了?

        我對中國政府的效率還是很有信心的,如果一心要搞好經濟,總是會慢慢見好的。

股市隨筆

        「政府在A股托市」

        大陸多個城市放寬樓宇限購,昨天又降低了按揭利率0.2%,又有一些降稅,降費措施,幫助中小微企,當然不能說沒有作用,但作用甚微,上次降準本來是大好消息,但卻如石沉大海,一點影響都看不到。

        中國經濟正面臨下行壓力,年初就這麼講了,最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更說下行壓力正在增強。一點財政政策,一點放寬銀根,一點刺激措施,現在是沒什麼用的。

        防疫政策堅持全國動態清零,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都可以封,全國有八十餘個城市都封了或半封,小城小鎮都在高速公路上設卡,不讓外地車輛進入,物流都斷了,什麼刺激政策都沒有用。

        房價大跌,失業上升,有工作的也收入大減,除了基本生活消費,其它消費冰封,汽車銷售4月跌35%,房屋銷售跌50%,這種數字觸目驚心,經濟正在崩壞。

        對資本也是監控,監控,監控,平台的市值資本也消失了60%以上,是不是最後也要讓國企來接管?那經濟活力完全失去了。

        可能想實行一種國家指導的市場經濟?不知有沒有這樣的理論?

        希望有奇蹟出現,拯救中國經濟。

股市隨筆

        美股由於通脹高企,聯儲局大幅加息,跌跌不停,但油價已見回落,而且原油增產的潛力是很大的,一些國家也可以放慢綠色能源的步伐,繼續用煤或核電,能源價格可能已見頂,疫症的影響在西方國家對經濟已經影響不大,農產品祇要價格上升,替代的供應來源很快出現,所以美股也不需太悲觀。

        中國經濟很差,四月份全國房屋銷售跌50%,汽車銷售跌35%,這樣數字觸目驚心,無論如何政府要做些事,提振經濟。我認為股市跌至這一水平也開始有投資價值了,可以分兩注,甚至三注,慢慢吸入優質股,科技股中的阿里巴巴,騰訊,工業股中的信義光能,航空股中的國泰航空等等,中國股票值不值得長線投資?就見仁見智了。

        中國股票能否再拾升勢?還是要看疫情,但中國疫情消息不夠透明,這是比較困難決定何時投入的原因。

股市隨筆

        昨天 (5月3日) 股市開市恒指跌了400多點,正有些摸不着頭腦消息傳來杭州公安抓了一個馬某人,涉嫌勾結外國,顛覆國家,市場以為是抓了一舊雲,二十分鐘後澄清了,是一個姓馬的小角色,市場才安定下來,恒指反彈。

        上週五恒指大幅反彈,傳出的消息是中央會釋出穩定經濟的好消息,結果並沒有實際的利好消息。

        我在四月二十七日博文中提及國泰航空 (293) 及阿里巴巴 (9988) 都有價值,傅得一博,僥倖都言中。其實理由很簡單,直到今天,這兩支股票仍有值博價值。

        資本是逐利的,中學生都懂,資本在逐利的過程中,推動經濟發展,結果是社會各層面共贏的,監管資本則是很新的說法,國有資本當然政府是可以去管控的,私人資本和外資怎麼去管控呢?是不是要立很多新的法律?外資如果知道來了以後要受到政府管控,還會繼續投入嗎?未來結果如何?要靠實踐來證明了。

股市隨筆

        「政府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中國政府經常出政策干預經濟,市場也是已習慣了,但以前的政策多是以平衡和調節經濟為出發點,鼓勵某些行業或抑制某些行業,刺激經濟或避免經濟過熱,但近兩年的政策干預,很多是出自政治正確的考量,不考量經濟得失。

        一個例子是滴滴出行美國上市受到網信辦嚴厲徵罰,引發美國投資者集體訴訟,滴滴出行公司造成重大損失,最後又引發美國證監出台「外國公司赴美上市問責法」,從此沒有中國公司能赴美上市,我們普通投資者總以為國家不會對本國公司下重手,又認為赴美上市是集資的重要渠道,但網信辦考慮的是「國家安全」,不會顧及經濟利益。

        另一個例子是對公司的反壟斷調查,特別是提及「打擊資本的無序擴張」,一般的巨型網企,股價都跌去了60%,是不是國家根本不喜歡看到私企的資本擴張太快,經濟影響力太大?

        還有一個例子,國內有一個說法,黨媒沒有人看,網上媒體卻很熱鬧,但沒有人管,西方的價值觀,不健康的內容泛濫,所以政府也有介入來管來整頓,小到名藝人的作風,直播帶貨的逃稅,大至立場是否正確都要管,都要糾正偏差。

        順便提一句,對私企地產業的巨企的打擊,應該也是「反對資本無序擴張」政策的體現,私企發展成幾萬億價值的企業,不符合政治正確的理念,而且其中可能有官商勾結,寡頭貪腐的情形。

        近年來一些政策對市場影響很大,這些政策的考量不是從發展經濟出發,而是更注重政治正確,投資者應該要理解這一點。

股市隨筆

        港股疲不能興,跌破了恒指20000點。

        但是在一片壞消息中,也有一些機會。

        例如:國泰航空 (293) 在疫情趨緩,各國逐漸開放天空時,香港開放天空也是遲早的事。我在二月初已經談到此股潛力,國泰在正常時股價在12元/股左右,雖已升了不少,但上升空間依然不小,風險是香港會不會跟隨大陸實行「動態清零」政策?如果答案是香港必定會跟隨,那國泰業務復常可能會推遲一些,但開放天空是必然的事。

        又譬如:中證監已正式發出新聞稿,正在草擬中國公司境外上市牽涉國安問題的框架,工作預期年中完成,屆時會允許附合框架要求的公司向外國證監交出所要求的資料,而不符此框架而現在在外國上市的中概股,會主動自外國退市。

        我認為中證監的框架會允許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繼續在美上市,當然有利於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這些股票已經跌得很慘,有一些基本業務建全的,屆時股價應會反彈,也就是說現在有值得博的價值。當然政治問題有何風險還是難料的,以此推想,港交所也將受益,如果屆時真的反彈,要記得趁機沽貨,長線來說現在很多我們以為的優質股有可能繼續受到政府政策打壓。

股市隨筆

        執筆時是十九日上午11:15分,恒指跌了520點。上週宣佈降準的消息,本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但在防疫政策繼續清零以及又有管控科網公司的消息出台,這樣一個利好消息如泥牛入海,無影無蹤了。

        中國經濟底子是脆弱的,我們資源不足,能源靠大量進口。我們沒有優質鐵礦,幾乎100%靠進口。我們沒有木材也靠進口,我們農地有限,人口眾多,除了大米,政府政策保住自給,其它大豆,玉米,進口數量如天文數字,我們靠的是人民的雙手勤勞的工作,如果真的大家都躺平了,吃什麼?如果打仗進出口都斷了,怎麼辦?

        外國基金關心中國的,投資中國的,都對中國近年一些政府打擊私企的措施不理解,為什麼自殘經濟?等它們明白這是糾正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出發點是政治正確,它們開始懷疑繼續在中國投資是否風險太大?

        劉鶴召開穩定金融的會議,說是發展經濟是第一位,但各地防疫封路封城,政府繼續「指導」網企,要它們提高員工薪酬,福利,又要它們降低售價及服務費,這不是要逼它們破產嗎?政府一廂情願,用自己的「理想」來指導經濟,不尊重企業自主運營的權力,令在市場上做生意的老闆不安,令投資者灰心,政策不改中國經濟很難好轉。

生活情趣

蕃茄苗 三天
辣椒苗 二星期

股市隨筆 ( 1 )

        今天共有兩篇股市隨筆。

        「通脹和美國加息」

        美國最近公佈上個月通脹8.8%,四十多年來最高,先說說通脹成因。2019年Covid開始,社會活動停頓,西方大量印鈔補貼平民,援救企業,當時生產停頓,供應停頓,但由於印鈔發錢給百姓,需求並無減少,通脹開始。接着疫症蔓延,生產鏈,運輸鏈,分配鏈都受到干擾,物資缺乏,或送不到需要地方,通脹變得更厲害。2021年疫苗成功研發,西方生活漸漸正常,消費,旅行大幅回升,但生產跟不上,大宗商品特別是原油大漲,通脹已是不可收拾時,發生了俄烏戰爭,俄烏同是世界能源和農產品的重要供應國,出口受阻,加上西方制裁火上加油,通脹變成現在這樣十分嚴重。

        美國已完成QE,接下來要縮表,現在可能的速度是950億美元/月,經過兩年超寬鬆QE,美國的游資泛濫,銀行借不出的錢又不願意買債 (加息就虧),都存入聯儲局,所以縮表暫時不會影響美元的流動性。現在縮表並非在市場沽出美債,而是在到期日由聯儲局交還給財政部註銷,財政部本來是要發新債來還舊債的,聯儲局還回來了,不收錢,財政部就可以少發一些債。今年的財政部發債總額大概可大大減少,這本賬祇有財政部最清楚了,所以縮表是聯儲局和財政部一起在做,短期內不會影響美元的流動性,對美國經濟影響很小。

        聯儲局對抗通脹另一招就是加息,現在最鷹派的代表表示,每次加0.5厘,今年加7次,加到3.5厘,這個影響全世界經濟非常大,美國內消費及投資一定大減。本來買樓買車的可能放棄不買了,本來要擴充業務的,也放慢了,最鷹的專家認為道指可能跌20%,現水平上再跌10%,最鴿的專家認為對美國經濟影響不大。

        但對新興國家影響的可能很大,美息上升,資金回流美國,美元上升,這都已經在發生了,新興國家貨幣下跌,但要還的是美元債,就變得很吃力,引發貨幣危機,資產下跌,這在歷史上也發生多次,是美國利用資本在割新興國家韭菜,形同搶奪財富。

        中國和香港有巨大儲備,特別是香港,現在是世界資金集中地,受到的衝擊會較小。

        現在世界亂糟糟,中國疫症,美國加息,加上俄烏戰爭,所以投資者小心為上,以防守投資為主,多揸現金,伺機而動。

股市隨筆 ( 2 )

        執筆時四月十一日上午11時,恒指跌了530點,不用問阿貴,理由就是國內疫情封控擴大,那麼大一個上海市,2500萬人,航運,空運樞紐,金融中心,大量高新製造業在那裡,說封就封。

        昨天消息出來廣州也出現疫情,已經限制離境。

        據說上海有7萬確診者,被分散送到周圍較小的城市,蘇州,常州等處,幾萬人要幾萬架車,幾萬個司機,幾萬個接送的人,怎麼可能點水不漏?疾病會不會傳向這些小城市?又有消息,一些地方為防疾病輸入,封鎖高速公路入口,現在成千上萬大卡車司機滯留在公路上,吃飯都成問題。

        現在大家都知道Omicron是致病性很低的變種,但傳染率極高,像香港這樣每天四、五萬人的高峰期也過來了,並不是太可怕,這樣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去做一件幾乎是做不到的事,不知為了什麼,病毒是不懂政治也不聽命令的,是一種自然力量,現在又要搞運動式的「人定勝天」的舉動,真的是難以理解,國內要這麼搞防疫,經濟受重創是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