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4 )
朱鎔基在2003年卸任總理,以後的十年裡,從2003到2013年,就似乎沒有什麼大刀闊斧的「改革」。記得曾經討論過將一些國企巨無霸拆解,譬如中石化這樣的公司,將它的加油站業務從總公司分出來獨立上市,進一步可能將中石化,中石油的管道輸油輸氣業務獨立上市,這樣可以增加行業的競爭,國家也可以收回大筆資金,但這種討論沒有了下文。另外,當時報紙上也有討論,開放更多行業讓民企進入,國企董事局增加獨立董事,如有民企入股,則民企代表可進入董事局,但這些討論同樣沒有下文,什麼都沒有做。但當時政府是將發展經濟放在第一位,中國經濟仍能高速增長,而許多私有化的國企,以及本來的民營企業,籍着中國的龐大市場很快由中小型企業發展成國際一流的大規模企業。
2013年以後,政府的政策很微妙的出現了改變,有不少評論指出「國進民退」,國有制企業得到扶助,民企的影響力退縮,甚至有評論認為「民營企業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政治路線正確,似乎比經濟發展更重要。到了2022年,年初時突然停掉了教育輔導行業,涉及的多是民企,有些還頗有規模。政府又制定了「三條紅線」,踩線的民企發展商銀行都停止貸款,預售樓款也凍結,要交樓才能動用,民企要發新債還舊債又不批,上市增資也不批,大批民企發展商資金鏈斷裂,雖說央行出面貸給商業銀行,由商業銀行貸款給國資發展商,再由國資發展商來收購民企的資產,中間不知多少血淚故事。
但經濟能不能發展關乎到人民生活能不能改善,國家實力是否強大,發展經濟應當繼續受到重視。
接連寫了九篇「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很膚淺的看法,跟各位網友分享。